为什么说家庭中的“分化如此重要”

图片发自简书App


家庭中出现的问题基本上都跟分化不良有关,那么,什么是“分化”呢?

自我分化有两个过程,一是把自我从他人那里分化出来,形象点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生物学的分化--从母亲身体里分娩出来,而从此以后,我们便开始了漫长的精神分娩过程。还有一种分化是指分辨理智过程(智力系统)和感受过程(情绪系统)。

一个高度分化者(分化水平高的人)能很好地觉察自己的观点,有自我感。在家庭中,能分化情绪和理智的人,能坚持自己不被别人的感受所统治,无论是在压力下还是平静时,都能有效合作,关心彼此的利益,并保持联系。

“自我分化”的核心是一个人与父母的关系。

系统式家庭治疗的理论与实践家Bowen用“未解决的情绪依恋”来形容亲子之间的那种紧密的、完全共生的、无法分离的低分化的依恋状态。

家庭中的未解决的情绪依恋的来源往往是:(1)父母自己及其家庭成员遗传的未解决的依恋程度;(2)父母在婚姻中造就的依恋方式和行为;(3)父母和家庭在生活中的关键时期遭受和体验的焦虑程度,以及对焦虑的解决方式和处理方式。

自我分化程度较低的人的依恋程度是很高的,他们容易在人际交往中出现“融合”的状态,仿佛他们就是一个共同的自我,分享一个共同的自我界限,在此界限内,个体间没有显著的区别,思想、情感甚至身体的疼痛都成为他人的一部分。这样混淆感受和思想的人则会表现出一个假性自我,不会表达他们的真实观点和意见。分化水平低的人,处于平静时,系统功能还可以保持良好,但处于焦虑状态时,家庭成员间可能退化为自私、相互攻击和回避,凝聚力和利他能力低下,成员间的合作趋于崩溃。

很多家庭出现麻烦,就是因为界限不清,所有人的关系扭在一起,父母干涉孩子的一切,而孩子也主动或被动地扯进父母的关系冲突中。

在低分化的家庭中,如果父母关系不成熟,在他们与孩子的关系中受影响最大的是家庭之中分化水平最不好的那个孩子(与父母关系最亲密的孩子)。

分化不良的几种表现为:过度照顾、黏滞、纠缠、界限不清、过度分化(缺乏情感,比如从小没有在父母身边长大的孩子)。在家庭中,对孩子的一切事情都要亲力亲为,不放心让孩子自己去操作;限制孩子的行动,担心意外、危险的发生;甚至有些家长在孩子婚后依然要插手干涉孩子的婚姻生活,导致很多矛盾的产生;也有一些父母,因为种种原因,与孩子感情淡漠,导致孩子长大成人后在人际交往中的冷漠;凡此种种,都是分化不良的结果,长此以往,孩子就无法很好地感知外界,感知他人的内心,无法与他人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分化,是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给到孩子最好的礼物,照顾和分离是父母在孩子身上必须完成的任务。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 小慧让蛋挞做什么,蛋挞都会惟命是从。 谁让蛋挞喜欢小慧呢。 “我要走了。”蛋挞接完电话急急忙忙的对粉果说。...
    牙签Ginger阅读 2,642评论 1 1
  • 玄奘西行求经的事迹一再演绎,《大唐玄奘》并没有标新立异,但透过一帧帧精美的画面,仍然令人触动。 玄奘没有拿到天竺签...
    张永胜_永往直前阅读 4,350评论 3 2
  • 时似昙花弹指谢, 命若寒蝉终旦夕。 红颜薄命谁堪罪? 落花花落了无情。
    雅俗共赏Y阅读 2,444评论 1 3
  • 1、體重繼續保持55kg,增肌減脂,塑身。 2、來一次「一人旅」。 3、嘗試一件挑戰自我的事,「+1」。 4、水彩...
    五月日和阅读 1,248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