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我们的行为是来自于我们的信念系统。我们有什么样的信念,就会驱动我们去做出什么样的行为。
上次我们上课的时候,就整理过局限性信念系统。有一条让我印象很深的就是,我有一个朋友常常不回复我的消息或电话,于是乎,我自动化地就得到一个信念“不回复消息,说明对方并不在乎我。”
在课堂上我们做了信念转换的练习,我记得我一开始要转换这个局限性信念的时候,根本没法转换。我就认为“总是不回消息,怎么可能在乎我呢?”后来,慢慢尝试着转换,从最开始的“允许别人用别人的方式在乎我”,到“我可以很好地照顾好自己”,再到“我可以主动表达自己的关爱”,以及最后的“我特别在乎我们之间的关系”。
能量转变得特别特别大,一开始的信念会让我再也不想理这个朋友,到最后看到自己内心潜藏着的那份情谊。
信念的局限性会直接影响我们的行为。
今天又发生了一些事件,让我更深刻体会,或许别人的不回复是因为太在乎。
事情是这样的......
我几个月以前就答应了我一个很好的朋友整理课程的录音,可是因为我自己的各种原因,拖延了好几个月,过程中他一直态度对我很好地沟通,反而加重了我的愧疚感,似乎让我更加不能辜负他对我的期望。但是这份不能承受之轻,让我特别害怕看到他的消息,特别是态度如此友好地消息。(这就是人性啊)😆😆😆
早上,他给我微信留了语音讯息,我看到后都没敢听,因为我觉得自己没法去面对他,逃避似乎是最好的办法。😂😂😂下午,他又给我留了微信文字留言,我实在不想再体会自己的那份愧疚感,立即把之前整理但是整理不完整的文字稿发出去,发出去后我心里好舒坦啊。
我终于敢面对了,敢于去回应了,因为只要回应,就是敢于去面对结果。
当我心里舒坦后,立即想起前两天还答应另外一个朋友整理的文档,马上就动手去做了。没一会就发给了那位朋友。
整个事件就结束了,我真正地有一种“我终于放过我自己了”的深刻体会。
想一想我们多少时候,因为执着自己的信念,固执地做着不满真正满足自己需要的事情。当我们真的能深入去问自己,去探索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我选择逃避,或者指责对方、指责自己的时候,有些真相就浮现了。
当我们真在敢于去正视自己内心真实的情感时,反而充满了力量和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