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过一家书店,装修和陈列极简,门口甚至还挂着一条“书本特价清仓”的大横幅。爱书的天性使然,忍不住进去浏览一番。
励志、职场、言情、青春、古典、工具……现在的书名字格外触动人心,或温暖或小言或忧伤或激励……
想起年少时陷入所谓的“青春疼痛文学”中无法自拔。总觉得只有在那些歇斯底里的绝望中才能找到共鸣。总觉得被全世界抛弃了。或是沉溺于小说,把自己编织进一个又一个的故事里。在虚幻――现实两者巨大的反差中分裂成多种精神状态。这就是大部分90后的“灰色青春期”。
而以上所述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呢?可以先看看以下几个小问题:
多少人可以斩钉截铁地说:“我很自信!”
多少人可以遇到事情积极面对?
多少人能好好孝顺父母?
多少人懂得换位思考?
……
是的,大部分人或多或少地会不自信;面对人生,面对事件抱着消极的态度;不懂得感恩,以自我为中心;压抑、自闭……这些都是灰暗的青少年时代留下的后遗症。
那么,为什么青少年会出现这样的行为和心理呢?表面上看是由于学校周围的小卖铺贩卖的书籍,杂志。实际上家庭是主要诱因。就我而言,从小是留守儿童,父母一直在外,缺少家庭的温暖,所以心里有阴影。人总是会沉溺在与自己有共鸣的事物里。“疼痛文学”中,相似的情节,放大的情感,于是我们的悲伤就逆流成河了。然而伤心久了,也渴望寻求温暖,在把自己当成一个绝望的受害者,自我封闭防备情形下虚幻而美好的小说成了最容易而效果最快的选择。就像吸毒一样,短暂的美好之后,现实又是这么残酷。
不知道是因为我的心态不同了还是社会前进了,或是两者皆有。现在的书籍都渐渐往温暖治愈,积极正向方面发展了。于是就有了一开始那一幕:书店都以一些温暖美好的治愈系书籍作为主打。
那么孩子们呢?那些刚刚开始成长,渴望靠近成年人的青少年。在他们周围的又是什么?昨天,表姐说她16岁的女儿总是发表一些悲伤的qq心情,弄得像失恋一样。小卖铺里依旧是小说、青春书籍……
孩子啊!未来的主力!如何让你们更幸福地长大?拥有健康的心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
正向的引导很重要!感恩、善良、负责、踏实、坚持、创造、积极、乐观、勇敢、友爱。诚然,这些词写和说都轻飘飘的没有力量。只要在成长的过程中亲身体验才能真正感受到。我们代替不了他们体验,那么之前可以让他们身边多一些正能量:送引导他们看正向的书籍、视频等;让他们多参与一些大人的家务或工作,让他们体会到父母的不容易,从而学会感恩;带着他们多做义工或慈善,教会他们善良和奉献;鼓励他们自主和创造;做错事让他们自己学会承担后果以及自己调整方法……
这就是我努力的原因之一。
愿所有的小伙伴们都健康幸福地长大。并且永远健康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