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学习日记一

建立输出渠道

输出比输入更高效

学习的过程必然涉及到记忆的过程。在人类的记忆中,主要分为三种记忆类型。

  • 第一种是「感知记忆」:感官记忆是指个体凭视、听、味、嗅等感觉器官感应到刺激时,所引起的瞬间记忆。感官记忆的保留时间由数秒至3到5分钟,信息使用过后很快就会被遗忘。我想任何人都有过这样的生活经验:当我们要记忆一些电话号码拨打的时候,如果对方电话恰好占线,或是铃声响了太久没有接通,如果还要再打一次,常常就忘记了刚才记忆的那个电话号码了。这就是感知记忆,它呼之即来,呼之即去,所以过了记忆的那个时间段,不记得这个电话号码是相当正常的。

  • 第二种是「短期记忆」:大脑基于「感知记忆」,将信息加载到「工作记忆」中来。「工作记忆」和「感知记忆」的时间非常短,而并且容量是极其有限。回想一下读书的时候,我们是否通宵达旦、绞尽脑汁地准备堆积如山的笔记,但是这些临时的知识都会渐渐地在考试以后被忘记。这就是「短期记忆」的特色,它不太可靠,即便在人脑的巅峰期,也只能维持12个小时至36个小时,但是这也是我们最常用的记忆部分。

  • 第三种是「长期记忆」:所谓长期就是针对已有知识的记忆,其记忆容量非常非常大的,几乎就是无限的水平,这个也是我们学习中所要达到的能力,所谓「如火纯青」「信手拈来」。你有没有发觉常用的一些电话号码、好朋友的姓名生日,一旦需要,这些资料就能够很自然的、随时随地从你的脑海中浮现?因为它们就储存在你的长期记忆之中,要用时可以马上拿出来派上用场!

「长期记忆」这一部分中有两个核心的概念是加州洛杉矶分校的一对夫妻教授(Robert Bjork和Elizabeth Bjork)提出来的一个记忆模型——即通常心理学所说的「必要难度理论」(Desirable Difficulty),认为在记忆过程中有两种强度,一种是「存储强度」,一种是「提取强度」,并且二者在记忆过程中具有以下特点:

  1. 「存储强度」和记忆的「提取强度」是负相关的:可以理解为输入越快,提取越慢。

  2. 「存储强度」是只增不减:如果我们在不同时间、空间反复学习同一个知识,存储强度会得到加强。

我们常常有这样的感觉经验:虽然我们好像记得了很多东西,但最后还是忘了,这其实就是因为「提取强度」的不够。从另外一个角度也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输出」要大于「输入」!

使用博客输出

输出的方式有很多种,有人喜欢在笔记本上写,有人喜欢存放在云端应用上,还有人喜欢晒在网上。在这里,我们建议你,建立自己的输出渠道,最好是有自己的平台,无论是博客、微信公众账号、知乎、微博长文等等,都可以。并且坚持在一个固有平台上不断输出你在学习阶段吸收的知识,它可以是学习笔记,可以是自己的感悟,分享出来,不要再藏起来了!

你会发现当你准备将内容公开发布以后,你会去构思节奏、预览看排版等等,但是写在只有自己看得到的地方,往往就不会那么认真对待。

在这里,全栈新媒体的学习者们,我们推荐你用简书建立一个自己的博客,构建自己的输出渠道,开始作品沉淀之旅吧!

image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书名贪婪的大脑:为何人类会无止境地寻求意义作者(英)丹尼尔·博尔(Daniel Bor)译者林旭文豆瓣http:/...
    xuwensheng阅读 15,433评论 9 54
  • 时髦的吊带上两瓶啤酒在摇晃弱智的短裙上招摇的肚脐冲着霓虹傻笑 吧台边的坐姿是撩人的标志只为炫耀一身的新潮 思想在购...
    Jack老钱阅读 215评论 0 2
  • 我想看看 看到你的动态,那些很带心情的说说,我想,你可能需要帮助。 她的频繁的说说...
    风格单字阅读 165评论 0 0
  • 酢浆草种子月初播下后始终显得很安静,尽管我的生活节奏不经意间有几下变速。播种是件美好的事,不猛烈,悄悄进行,你照料...
    西红柿晓耀儿阅读 19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