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农村女孩,我家不是在乡镇,家里也不以种地为生,我家在城市的郊区。
我是村里少有的考上大学的女孩,和我同龄,或年纪差不多的女孩大部分都初中辍学了,早早地去工作挣钱了,早早地结婚生子了。
现在我已经大学毕业工作三年了,在这三年里,当我回顾我从小到大的经历,我常常感叹,如果不是我喜欢学习,学习好,或许我也早早走上和其他辍学女孩的人生道路了吧。
作为一个农村女孩,在我的成为的过程中,我感到有很多的压力,一路走来感受到了很多的阻力。因为我的成为路程和周围人所期待的不希望,他们觉得我这不对,那不对。
首先,我想讨论一下,在农村,什么样的女孩是他们眼中的“好女孩”。
懂事,花钱少,不要吃要穿,积极承担家务,上学的时候可以学习好,为家长脸上争光,但你不要过于热爱学习,最好能在合适的时机主动表达不想上学,最好不要上大学,早早的去打工,打工的钱都交给父母,,这才是一个好女孩。
所以,在其他人的眼里我是不符合标准的,是要被说闲话的。
比如,我由于学习好,在家的时候,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学习上,不想其他家的孩子,早就学会了做饭,在家承担起做饭这一责任。我更没有像其他的女孩子一样,每天端着一个大盆,里面装着全家人的衣服每天早上到池塘边洗衣服,当然我也洗,只不过没达到他们的“标准”。
我在十几岁的时候,从来没见过有哪个男孩子会端着盆,提着桶,带上洗衣粉到池塘边洗衣服的,因为他们默认家务是女孩子的责任,是女孩子该干的。
我放假在家天天睡懒觉,有的人就看不过去了,在外面说我妈或许“溺爱”我了。但是我是做家务的,我不是什么都不干,只不过,他们看我太“享福”了,心里不舒服。
在我上大学之前,我是一个比较标准的乖孩好孩子。
因为在父母以懂事为标准的教育下,我成功地被教育成了一个在物质上无欲无求的人,不要吃,不要穿,父母做什么吃什么,给什么穿什么,从小到大父母没给我买几件新衣服,因为我都是捡别人的旧衣服穿的,从来没去过理发店,因为头发修长了就被卖了。
上学的时候,能不花钱就不花钱,能少花钱就少花钱,牛奶绝对不会订,保险绝对不会买,学校有什么活动也绝对不允许参加,因为可能要买服装。夏天的凉鞋就穿最便宜的透明橡胶凉鞋。因为家庭条件不好,从上小学开始就享受国家的相关补助,一直到大学都有。
在学习上,我自从上了初中学习就完全不用父母管了,因为很自觉,学习成绩也是班里前几名,为此,我妈脸上可有光了,因为从那开始,我就是亲戚中学习最好的一个了,极大的满足了她的期待。
后来我考上了重点高中,我妈更开心了,因为所有的亲戚中,只有我上了重点,其他人都上的是普通高中。直到我上高中,我在我妈心里的认可度还是很高的。
后来我成功考上了一本,和周围同村里的孩子相比,只有我考上了大学,和亲戚家的孩子相比,只有我考上了本科。
在这一刻,我妈对我的认可度达到了顶峰。
后来我就去上大学了,他们的态度就慢慢变了。
我妈开始觉得心里不平衡了,她觉得我花她的钱了,她亏了。
周围那些女儿早早辍学的家长开始在我妈耳边吹风,说她重女轻男,在我的身上投入太多,在我一个女孩子身上付出太多了,女儿迟早是要嫁出去的,不划算。
所以,我妈开始拿我和其他没有上大学,早早工作的女孩比,羡慕她们不仅给家里省了一笔钱,还能早早地为家里挣钱。
然而,在我高中毕业时,我曾因为考上大学获得了本地企业一笔费用不少的资助,这笔钱几乎覆盖了大一的学费,从大二开始,就已经开始申请国家助学贷款,一直持续到大学毕业。除此意外,从大一到大四,我每年都能申请到贫困生补助。
她总是念叨我花了她很多钱,一副我欠她很多的模样。整个大学,我都活在罪恶感中。
后来毕业,所有的贷款我一个人还完了。她还是一副吃亏的模样,我很生气,我便算了一下我大学花了她多少钱,除却我自己还的助学贷款,我一共也才花费她两万多,我自认为没有花很多,配得到一句认可。
可是,她仍然一副我花了她很多钱的模样,对我的懂事一概不承认,还拿我和那些没上大学的人对比,除了我算出的那两万多之外,她认为还应该家长大学四年她为我付出的时间和精力,自己寒暑假在家的生活费用,自己每次坐公交车给打生活费的交通费用。因为在她的眼里,时间就是金钱,所以,我就是花了她很多钱。
当她把把账给我算的这么清楚的时候,我是伤心的,因为我再一次感受到她对钱的重视超过了对我的重视,她根本就不在乎我是怎么想的,她只想占据道德制高点,觉得不会向我低头,对我也不会对我的懂事有一丝的认可。
从小到大,在钱上面,她从来都没有说过我没花她多少钱这样的话,从没有。
无论我多么懂事,多么节俭,从没有得到过她的认可。
对她来说,不管我花了她多少钱,在她的眼里永远是很多钱。
长大后我才认识到,其实他农村父母是一样的,一样的都是索取型父母。只在乎她能够得到什么,你付出什么她从来都看不见,在他们的眼里,父母对你的父母是天大的恩赐,你是还不完的,你要感恩戴德,你的付出是理所当然,不值一提的,哪能和父母的付出相比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