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上一篇文章我们对华夏三皇五帝的传说进行了介绍,本篇文章介绍我们华夏民族夏、商两个朝代的历史文化。
夏朝简史
据推算夏朝传了17个君主,历时400多年,大约在公元前2000~公元前1600年左右。
禹不归属于三皇五帝,历史上把禹归到了夏朝,禹相当于就是夏朝的第一个君主。在上一篇文章中提到,尧舜禹之前传位是禅让制度,到了禹这里情况就有所变化了,据说到了禹该禅让的时候,禹本想把王位让给益(益是禹的臣子),但是禹的儿子启能力不凡,启受到朝臣的拥护爱戴,后来禹就把王位继让给了启,因此禅让制度,就从禹->启这里变成了世袭制。禅让(公天下) -> 世袭(家天下)
启后来把帝位传给了太康,太康之后又传了几代,这里不多介绍这些帝王了,总之继承夏朝帝位的这些人,能力都不太行,贪于享乐,没有把治理国家好,夏就被一个叫后羿夺走了,后羿是有穷氏国的君主。
下面的故事就更有意思了,人物关系也有点复杂。上面提到了太康,太康的后人有一个叫少康的,他算是遗腹子,在后羿夺权之战中幸存了下来,逃到了虞国,在虞国集结夏朝余众势力,卧薪尝胆,为复国做准备;同时后羿在夺权之后也没有把精力集中在治理国家上面,贪图打猎,后羿又被他的臣子寒浞(zhuó)杀掉了。最后少康东山再起,灭掉了寒浞,重新夺回了帝位,这个故事历史上被称作"少康中兴"。(这个故事有一定传奇色彩,目前也无法考证真伪)
再到后来,帝位又几经继承传给了桀(jié),桀是一位暴君,残暴荒淫,历史上对他的评价不高,夏朝的时代也走向了尾声,最终夏被商国的君主汤给灭掉了,商朝的故事就此拉开序幕。
商朝简史
商朝较夏朝就有更多出土的文物了,历史上相关的记载也更丰富。商也称作殷都指一个朝代,约在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传了30代。商国的祖先叫作契,契出生的传说是他的母亲吃了鸟蛋过后,怀孕生下了他,相传契也是五帝中帝喾的儿子,神话传说我们就不去深入探究了。
商的初期历程大约是这样的,契传位给相土,相土传位给振(王亥),但是王亥在位时,有意氏国的君主把王亥给杀掉了,王亥的儿子上甲微又灭掉了有意氏国,上甲微也是商的中兴之主,这个过程和夏朝少康中兴还挺相似的。后来又几经传承,传给了汤,汤在亳(bó)建都,汤很有能力,任用贤人,其中一个功臣叫伊尹,伊尹在汤之后又辅佐了好几代商朝的君主。汤把周围几个国家相继都给灭掉了,最后举兵攻夏,把夏朝灭掉了,汤成了商的开国君主。
在商朝30代君主期间,商经历了多次兴衰,也经过了5次迁都,商的最后一代君主是纣,纣王是一代暴君,最终商被周给灭掉了(约公元前1046年)。
商朝迁都
商朝和其他的朝代有一个很大区别就在于商朝经历了多次的迁都。
关于商朝迁都的原因说法有很多种。一种说法是受自然灾害(洪灾等);一种说法是在商朝内部存在贵族间的存在争夺王位的斗争;也有说法是内部腐败,贵族上层与下层存在矛盾。迁都一方面为躲避灾害,一方面为缓解内外部纷争。
商朝文化
阶级:商朝期间属于奴隶制度,阶级大致分为君王、贵族、平民庶民、奴隶。
文字:目前我国发现迄今最早的象形文字就是商朝的甲骨文,甲骨文也是一套有完整体系的文字。3000多年前商朝的人们在龟甲兽骨上镌刻文字,用来占卜、记事,还有关于天干地支和数字的记载。
衣食住行:商朝已经发展了农业、畜牧业、渔业,食物以谷物,肉类为主,而且也酿造出来了酒(没想到酒的文化源远流长)。穿衣已有丝织品,上半身的穿着叫衣,下面的叫裳(类似于裙子)。出行方面,据考古发现,在殷墟已发现了马车的存在;在已经翻译的甲骨文中也出现了"舟"字,说明当时的人在陆地和水路已经学会了创造和使用交通工具。在住的方面,有穴居和室居。
其他:根据古代文献以及考古文物,也发现和推测商代的人已经在农业、商业、青铜文化、陶瓷文化、天文等诸多方面有一定的研究造诣。
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百科啥都说",阅读更多关于中国古代史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