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书,我就像女人对待自己的化妆品和衣服一样,习惯性感觉不够多、不够用、各种缺,买了上衣还想要搭配条裤子、买了条裤子还想着有双搭配的鞋子,有了鞋子想着还应该有个搭配的帽子,有了帽子想着包包也该换了,有了包包一看,咦,我的首饰与衣服不怎么搭呢……对于书我就有类似女人对化妆服饰一样的追求。
当然这种追求,很多时候这种追求是非理性的,这种非理性并非说我不喜欢或不需要看这本书,毕竟阅读还是有益于身心的,读书这事儿不仅让人精神愉悦,而且也是种自我投资,但是呢问题就在于感兴趣的书太多,买的太多,而看不完。而我看不完并非那种买了不看的,每周两三本,每年100余本的阅读量也算是不小,然而——我阅读的速度永远比不上我买书的速度。我的阅读和购书,这两者就像是在竞赛——看看我是先将买的书读完,还是我购书量大于我的阅读量!然而这是一场非常不公平的比赛,我每月正常购书2次左右,每次三五本、六七本或十几本不等,合计每月购书15本以上,而这已经逼近我正常阅读量的极限了——每月阅读15本左右,然而我又是那种每个季度都是抽风一次、两次的——批量购书,这种购书每次在二三十本的购书量,这一下子就是2个月阅读量,加我每月正常的购书量,我一个季度的购书量可能就四五个月的阅读量,即我每个月购买量都差不多同比上月的阅读量多个30%左右,而我阅读量基本保持每月十几本的水平,以至于每月都会有六七本甚至更多的书被剩下,而且我十几本的阅读量还包含在首都图书馆借的书、电子书,这样算下来,我每月购买后被“闲置”的书会在10本左右(很可怕的数字),然后这个数字每月递增,每年递增……我积累了大量的“库存”,而新书又源源不断的进来。
前几日我用美丽阅读和晒书房这两款软件扫描了我的所在北京几年所购的纸质书,共计约706本,加上已经阅读的(含首图所借阅图书及阅读过的电子书)约911本,那我来京的这几年阅读500本估算,“库存”未读的书约有400本左右,我想是时候解决这个问题了,想了几个方法,跟大家分享下:
首先对于“库存”书处理方法:
1.若无紧急的阅读需求,日常阅读以“库存”书为阅读优先级;
2.购买时对自己有阅读价值,但现在已无或价值不大的书作搁置处理,暂不阅读;
3.已经熟悉的主题或领域书不读或不做重点阅读处理,即放置阅读的最低的优先级;
其次,对于自己想读或想买的书:
1.原则:只买2周内要读的书,例如,当下关注的某个问题,急需相关领域的书激发思考、寻找答案,然后再去购买,即以问题驱动购书;
2.对于计划买的书,数量上不能超过自己的月阅读量,例如15本,即按阅读的“最低限度”购书;
3.若不是迫切需要的书不放在购买优先级上,即只是兴趣非“刚需”的书等到阅读时再买,不做书籍“收藏家”;
4.可买可不买、可读可不读的书不买、不读,感兴趣的书什么时候读什么时候买,且所购之书要在一月内读完,即减少“库存增量”;
最后,对于整体书籍的来源上,贯彻“能借不买、优先免费资源(电子书等),找不到的按最低需求的数量购买”的精神。
以上是我对于我目前书籍“库存”过多的情况提出的基本解决办法,同时呢,现在也越来越发现其实自己需要阅读的书并不多,将相关领域的经典书籍融汇贯通就够了,而且首都图书馆所藏之书基本可以解决我70%的阅读需求,剩下的30%的不过是一些新书的需求罢了,而新书,其实值得读的书没有想象的那么多,也不用全买下来——找到后收藏就成了,在电商在北京的快递如此发达,基本当天购买就可当天到货,将网络书店当成自己的“随身图书馆”,随时想读就随时取阅/下单,不用将自己感兴趣的书就收为已有,况且,如果一本书买而未读,这书与没买或在电商平台货架上摆放的书有什么区别呢?毕竟,书只有阅读了才能说是拥有,否则收藏太多的书,也不过是个“库管”而已。
希望以上能解决我的“购书成瘾”的问题,拒绝做一个“库管”,这是一个爱书之人的一个希望,并与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