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退烧了
前天晚上烧了一整晚,昨天烧了一上午,中午吃了退烧药退烧,晚上又烧了一整晚,今天早上起床,体温正常。
距离儿子上一次进医院已经有一年多了,这一年中发烧了三四次,每次精神状态都正常,烧两天左右体温就恢复正常。
理智上,我会认为小孩偶尔发烧是好事,但是一旦遇到小孩高热,我依然会有些紧张。
自从做了妈妈,关乎孩子的事情,似乎都容易紧张。
二、豆浆洒了
早上,我和儿子坐在餐桌吃早餐。他端着一碗豆浆,一不小心手抖了一下,豆浆洒到衣服上了。我没有说话,拿起餐桌的纸巾扫干桌子上的豆浆。
他带着哭腔,大声说:“你不要大声说话嘛。”听起来似乎有委屈,我没有说话呀,这是小家伙在自责吧?我说:“妈妈刚刚没有说话呀”我一说出一句话,就后悔了,我这是在否定他。
我又说:“把豆浆洒了,你是不是感觉到很自责?”小家伙估计不知道自责是什么意思,我接着说:“我们这次把豆浆洒了,下次把碗端得稳稳的,就不把豆浆洒掉,好吗?”
小伙子带着哭腔,说:“好的。”
很多事情,我们以为孩子不懂,其实他们心里明白的。作为父母,需要给孩子更多的接纳,鼓励孩子面对生活中的大小错,鼓励他去主动犯错,并引导他在错误中成长。
三、吃完饭以后才可以吃冰激凌
下午六点左右,儿子看到其他小朋友在吃冰激凌,他对我说:“妈妈,他在吃冰激凌。冰激凌要出很大太阳才可以吃的。”他嘴上这样说,但其实他内心是想吃的。
我说:“是的啊,出很大太阳的天气才可以吃冰激凌。宝贝你很想吃冰激凌,对吗?明天出大太阳的时候,我们就去买冰激凌。”
他没有回应我,但是他拼命拉着我往小店的方向走。我自然是不愿意去的,毕竟马上要饭点了。通过各种花式套路,终于把儿子弄回了家。
不一会儿,我看到他拉着外公去买东西。我大声说着:“马上要吃饭了,不能去买零食了。”很显然,我说的话并不抵用,外公带着他出去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我感觉到很意外。
过了几分钟,外公带着他回来了,我看到车上放着一小箱子冰激凌。外公说:“店老板给他一个冰激凌吃,他不要,转身就走了,他说,要吃饭以后才可以吃。”我感觉到很意外,他明明想吃,但他居然能忍住。
回到家,外婆把冰激凌放到冰箱里,留了一个放在他手上。他又把冰激凌放进了冰箱,又说:“吃完饭以后才可以吃。”在生活中,我常说“吃饭前不能吃任何零食,吃完饭后可以吃任何零食”,他懂了,而且还能让自己做到。
我感觉到自己有些佩服眼前的这个小孩,克制欲望,延迟满足,做起来并不容易。很多时候,我自己也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