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舜传说
1、重华降世
传说在公元前2174年,上虞上浦境内有个镜山的地方,名叫姚丘,这里住着夫妻俩人。主人姓姚,因患眼疾,人称瞽叟;老婆叫握登,贤淑善良。一天晚上,握登梦见彩虹缠身,醒来发觉自己怀了身孕。
尧帝四十年,也就是公元前2173年的一天,雷声隆隆,电光闪闪,倾盆大雨劈头盖脑而来。霎时间,雨停雷歇,灿烂阳光透出云层,姚丘的东南西北出现了七色彩虹。凤凰飞来了,麒麟走来了,姚丘人们见所未见,大家站在道地里无一不拍手称奇。
正在此时,一声嘹亮的婴儿啼哭声震天动地,舜降生了。人们一齐拥向握登家,但见生下的孩子面色黝黑,眉骨高耸,双耳肥厚,鼻高咀大,天庭饱满,地额方圆;特别奇怪的是眼珠子乌黑滚圆,而且目有双瞳。两夫妻一商量,因有重瞳,故名重华。
舜降生时天气异样的变化成了上浦百姓的美谈,“虹现”古称“虹漾”,从此姚丘村改名为虹漾村。
2、四岁学琴
重华自小绝顶聪明,生下来半岁就能走路,八个月就能讲话,二岁就能按大人的吩咐传东递西,三岁时,学着父亲的样子,用树叶或者草片,学鸡鸣鸟叫,而且活灵活现。
四岁那年,重华便跟着父亲学弹五弦琴。瞽叟虽然双目失明,但擅弹五弦琴。他发现儿子生性聪明,又特别有音乐天赋,就开始教儿子弹琴。他传授乐曲靠的是口授,三四遍弹下来,重华就能把父亲教的乐曲,在五弦琴上弹拨得有板有眼,得心应手了。
由于重华自小接触过音乐,所以长大后对音乐情有独钟,据说,年轻时到一个地方去开垦荒地,所有的荆棘、灌木丛都砍光了,最后只剩下一株高大的梧桐。他们用廿五个人分别拉住五根麻绳共同拉梧桐,但由于用力分散,梧桐树就是纹丝不动。怎么办?重华想了一个办法,他要人们熟记“宫、商、角、徵、羽”五个口音,然后要大家按节奏边哼音边用力拉。第一个音刚过,五根绳子便绷得紧紧的;第二个音哼过,梧桐树开始颤抖了起来;等哼过第三声,梧桐树发出了一阵轰鸣,随之轰然倒下。后来在树根里又长出一支小梧桐树来,重华把这枝小梧桐制作 了五弦琴,他亲手操琴演奏;说也奇怪,重华一弹五弦琴,但见百鸟合鸣,白鹿击蹄,人们也和着旋律跳起了舞。
3、五岁丧母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舜的母亲握登自从生下舜之后,身体显得十分虚弱,后来又患了风寒,一直未愈。等舜四岁时,母亲的病日趋严重。懂事的舜终日守在母亲的床边,帮助父亲悉心照料母亲,端水喂食,熬汤煮药。但好景不长,待舜五岁那年,握登病逝,父子俩抱头痛哭不已。
上浦曹娥江边上有一座山,状如馒头,人叫“握登山”,又名“舜母山”,山顶原建有“握登舜母庙”,就是为纪念舜母握登而建,可以现在已成一片废墟。
握登的病故给瞽叟和舜打击很大,家庭也因而不幸。开始瞽叟带着舜每天在田里辛勤劳动,但回到家里还要做饭洗衣,日子过得非常艰难。后来邻居们看不下去了,就张罗着为他续弦。舜的后妈是一个脾气暴躁、性格怪异的女子,名仇,结婚以后,生了一个儿子叫象,后妈对自己的儿子象溺爱有加,但发现舜相貌非凡、资质聪明,比自己的儿子象要好得多时,十分嫉恨,把舜视为眼中钉、肉中剌,还经常搬弄是非,在瞽叟面前挑拨是非。
瞽叟因眼疾没有医治好,双目完全失明了。疾病的折磨,使他脾气变得十分暴躁;他又好坏不分,一味听信后妻之言,经常对舜进行打骂。这样,舜开始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对于父母亲的种种虐待,舜采取了“大杖避,小杖受”逆来顺受的办法;面对着父母亲的打骂,他站立不动,任父母亲打骂,直到父母打累了才含泪离去。有时发现父母亲走绝端要把他致于死地时,他采取了回避的办法,不使父母担当“杀子”的罪名。
4、兄弟种豆
一天,舜的后妈叫他们两兄弟一块去种豆,并规定:谁的豆生不出来就罚谁饿肚皮。说完后,后妈取出两小袋豆分别给了舜与象。
路上,馋嘴的象拉开袋子,抓起豆吃了一粒,但因为是生豆,一点没有味道。他又一手夺过哥哥舜的那袋豆,拿来咬了一粒,发现哥哥那袋豆既香又脆,便硬与哥哥换了个袋贪吃了起来。
其实这是后妈预先设下的一个计谋,她有意将舜的那袋豆炒熟了来加害于他。过了几天,舜下种的那些豆都整齐地发芽长叶,而象种的豆未见一颗嫩苗。舜虽然胜利了,但后妈反而更怀恨在心。
5、象耕鸟耘
舜在打打骂骂中逐渐长大,虽然他过得很艰难,但仍然孝顺父母不变,对弟弟也友爱如初。尽管这样,后妈还是视他为眼中钉,不但继续虐待舜,还添油加醋挑拨离间,致使瞽叟大怒,终于将舜赶出了家门。
有家不能归的舜只好来到了历山山麓搭了个茅棚住下,开始烧荒垦地。他以野果子充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一天,正当舜在地头休息的时候,突然听见了“扑哧扑哧”的鼻息声,抬头一看,只见一头大象从对面山上一步步走向他开垦的地方,还用鼻子卷起一块巨大而尖利的石块, 一下一下用力的刨,由于象力大无穷,不到一个时辰,就刨好了一大块。
从此之后,大象天天帮舜耕地,久而久之,舜与大象建立了感情,舜就正式训练大象耕地。
舜有了大象的帮助,耕地多了,种上庄稼之后,地里的杂草丛生,一个人忙不过来。正当舜发愁的时刻,一群小鸟蹦蹦跳跳帮助舜啄去了地里的杂草与害虫。
从此象耕与鸟耘成了上虞的一个千古美谈。至今,上浦有象田村、象田山、象田岭、瑞象山等名。据传,舜耕田累了,就休憩于一块大青石板上,后人称之为“石床”。石床由四根石柱撑起的一块简单粗糙的大石板,四周略高,中间略低,中央还有一个圆孔,供凉水冲刷石床后出水用。可惜石床在文革期间被解体做了村民的墙基,现尚存几块,残垣仍清晰可辨。
6、捕鱼制陶
舜通过辛勤开荒,勤耕苦作,把收获后的粮食供给父母,又送给附近缺粮的老百姓,还动员和引导别人在附近垦荒种地。自己言传身教,身体力行地教别人怎么垦荒,怎么下种,怎么护苗,怎么助长,怎么收获。除此之外,他还经常帮助劳动力弱的人家劳作,由于舜的倡导和示范,上浦一带营造了一种友善、和睦的良好氛围。
上浦镜内有一条小江,这里流水舒缓,沿岸芦苇成带,是个天然渔场。舜经常到江边捕鱼。在舜的带领下,捕鱼人越来越多,久而久之,相互难免要发生争吵。舜就把好的渔场让给人家,还发明了捕鱼的工具,教大家如何捕鱼。在舜的感召下,人们变得互相谦让起来,不再发生争吵。
舜在农闲时节,他开始制陶,经过他的反复试验,反复摸索,反复改进,终于获得成功。舜烧出来的陶器工艺精美,实用大方,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
自此以后,上浦一带烧制陶器成了一种风气。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和发扬,上虞不但成了上虞越窑青瓷的制造中心,而且上虞也因此成了中国越窑青瓷的发源地。至今上浦境内还保留着大量的古窑址,有的是国家级文保单位,有的是省级文保单位。人们为了纪念虞舜的功绩,把上浦境内的那条小江叫“小舜江”,现在的曹娥江叫作“舜江”。
7、四岳荐舜
舜的时代,部落首领叫唐尧。尧帝年龄大了,想退位让贤。其实他有九个儿子,但生得比较一般;小儿子丹朱虽然雄心勃勃,很想成为尧帝的接班人,但“知子莫若父”,尧帝知道这个小儿子心术不正,野心太大,他不能够把自己的大权落在这个儿子的手里。怎么办?他想在老百姓中找一个理想的接班人。
一次,他召集四岳商量,请大家推荐一个人来作他的接班人。四岳经过考虑之后,一致推荐舜,说舜既孝又有才干。尧帝听了之后,为慎重起见,派了自己的两个心腹大臣羲仲和放齐,专门到上虞来暗访。羲仲和放齐千里迢迢一路寻访过来,一天到了上浦境内,发现这里的田地都开垦了出来,但见菜花绽放,麦子初黄,一派丰收的景象。羲仲、放齐看得心花怒放,便找了地里耕作的几位老人打听,老人们指着不远处正驾着两头牛在耕田的一位三十左右的后生说:这位后生叫舜,是个大孝子,这里的地都是他开垦出来送给我们的。
两个大臣走到舜的旁边,发现他的牛鞭只敲自己的斗笠而从不抽牛的背,问他是怎么回事?舜说:牛已经够辛苦了,我不忍心再抽打它们,敲敲斗笠吓唬吓唬就够了。
两位大臣回去向尧帝如实汇报,尧帝发现舜心地宽厚,德才兼备,便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他,打算作进一步的考察。
8、修廪遭焚
娥皇、女英根据父亲尧帝的决定,嫁舜为妻,来到上浦虹漾村的家里。舜的后妈和弟弟象看到舜不但没死,反而带着两个美貌的妻子和尧帝赏赐的葛布、五弦琴和一群牛羊,心里妒忌得不得了。
舜一方面向父母解释不告而婚的原因,一方面将尧帝赏赐的葛布孝敬给父母。但舜的这种行为没有将父母感化。特别是弟弟象望着两位玉貌姣容的嫂子,更是妒意横生。
三个人背地里在商量,还不如把舜谋害了,娥皇、女英和全部财产不就归了他们。
一天,后妈假说装粮食的仓廪顶破了,要舜上去修复。
舜上了仓廪,正聚精会神在修补仓顶之时,象和后妈偷偷地将梯子抽走,瞽叟在下面放起了火。当舜发现时,仓廪已被烈火包围。舜寻不着梯子,也不见后妈与象,幸亏临走时妻子叫他戴了两顶斗笠,只好张开两个斗笠往下跳。这时正好一阵大风刮来,鼓起了他展开的斗笠,把大舜平安地送到了田野里安全着落。
仓廪烧成了灰烬,象和后妈欢喜若狂,他们急不及待奔回家中,却见舜正在弹五弦琴。象只好硬着头皮说:“哥,你受惊了吧?”舜淡淡地说:“天灾人祸,始料不及,往后小心就是了……。”
9、淘井遇险
自从修廪遭焚一事发生之后,平静了一段时间,舜知道是父母和弟弟故意设的圈套,也佯装不知,和善如故,想用自己的一番孝悌之心来感化他们。哪知道弟弟未肯善罢甘休,一计不成,又心生一计。
一天,瞽叟叫舜去挖井。舜防止再度遇害,便把此事告知了两位妻子。二妃为舜制作了一件挖井用的龙工衣,提醒舜要小心提防。舜挖进到一定时候,便事先挖了一个直通地面的暗道。当舜把井挖得很深时,瞽叟、后妈和弟弟三人共同推下了石头泥土把井填死,他们认为舜这次必死无疑,于是兴高采烈回家。象高兴地想:“现在两个嫂子和所有财产都归我所有了!”
再说舜见井口落石,急忙躲进暗道,穿上了龙工衣从暗道中爬了出来。正当象得意忘形之时,舜微笑着从外面走了回来。象大惊失色,满脸尴尬,只好假惺惺地说:“我正在想念哥哥呢。”舜和颜悦色地说:“弟弟,我正好有事与你商量。”尴尬的场面被舜巧妙化解,一场风波又过去了。
10、酒中阴谋
两次阴谋均未得逞,舜的父亲、后妈和象还是不甘心。他们越想越气,于是下了决心,一不做二不休,索兴用药酒将舜灌醉,然后一刀把他杀掉算了。
一天,瞽叟对舜说:“我活到今天非常高兴,明天中午要好好庆祝一下,我要办一张酒席,请全家人一起喝酒,大家必须一醉方休。”
舜知道这又是一个阴谋,怎么办?两位妻子说不要紧,今天晚上我们做些准备。到了晚上,娥皇煮了一桶热水,女英将几味草药放入桶中,然后叫舜脱掉衣裤,在药桶里沐浴浸泡。
第二天中午,舜参加了父亲的宴请。父亲、后妈和弟弟象轮番给舜灌酒,舜照喝不误,毫不推辞。从中午一直喝到月亮升了起来,舜一直豪饮不停,准备将酒全部喝光。结果是瞽叟、后妈和弟弟象都烂醉如泥,而舜因为预先有了防备,竟毫无醉意。事后,他们三个认为舜不是一个凡人,看来我们不是他的对手,所以只好息手。而舜也并不计较和追究,一如既往对父母孝顺、对弟弟友爱。从此一家人开始和睦相处。
11、舜会百官
尧帝91岁高龄时,他已经对舜进行了长达3年的全面考察和17年代理自己掌管行政大权的实践锻炼,觉得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才放心地退位,将天子的位置禅让给舜。
自舜即位以后,尧帝儿子丹朱忌恨在心,但碍于父亲的面子不便发作。机会来了,当舜58岁那年尧帝驾崩,丹朱便蠢蠢欲动起来。
舜知道丹朱的心思,等三年守丧毕,按理应该正式登上帝位时,却悄悄回到故乡上虞隐居了起来。今天龙山脚下的隐岭便是昔日大舜隐居之地。丹朱见舜自动放弃,正中下怀,认为从此可以大权在握。不料百官不买他的帐,他们不约而同投奔上虞找舜来了。
那一日,龙山脚下莺飞草长,舜江水面碧波荡漾。百余位气宇轩昂的首领簇拥着大舜,在龙山山麓聚会。
面对端坐如仪的百官,大舜百感交集,他取出了五弦琴,轻轻地弹了起来。悠扬的琴声如诉如泣,此时凤凰来仪,百鸟和鸣,百官听得如醉如痴,情不自禁击石敲地,和着歌声跳起了舞蹈。
地以人传,“舜与诸候会事讫,因相娱乐,故曰上虞”。“上虞”这个名字从些在华夏大地响亮了起来。“百官”、“百官桥”、“舜江”等名字也应运而生。
12、惩治“四凶”
自从舜会百官之后,丹朱知道自己不得人心,只好灰溜溜地离开帝位,百官簇拥大舜坐上了天子的宝座。
但当时天下除丹朱之外,还有一股邪恶势力在兴风作浪,他们连尧帝也奈何不得。这股凶恶势力主要来自四个人,人称“四凶”:一个是黄帝一个不肖子,人们叫他“浑沌”,他不仁不义,处处行凶作恶;一个是少皞的不肖子,名叫“穷奇”,专门颠倒是非,打击忠良;一个是颛顼帝的不肖子,名叫“梼杌”,不通人性,顽劣到无可救药的地步;还有一个是炎帝的不肖子,叫“饕餮”,贪财越货,无恶不作。这四个人个个都是高干子弟,合称“四凶”,尧帝感到很头痛。
大舜要治理好国家,认为首先必须治理好这四个人。他经过再三考虑,便果断地将四凶的家庭全部流放到离帝都四千里以外的荒蛮之地,让他们去那里抵御魑魅。
由于大舜大刀阔斧地清除了国家的内部隐患,从此四门肃穆,天下太平,老百姓无不拍手称快,高兴地传唱道:“真好啊,没有凶人了啊!”
13、杀鲧羽郊
大舜以德治国,注重教化,不主张任意诛杀,所以对“四凶”也刀下留情。但他也有例外,比如大禹的父亲鲧是他主张诛杀的。
此事发生在尧帝还在执政的时代。当时因为洪水滔天,而负责治理水灾的共工因玩忽职守被革职处理,四岳便推荐鲧负责治理洪水。鲧本是一位天才的建筑专家,他治水九年,采用的是筑堤挡水的办法。由于洪水太猛,堤塘每每被洪水冲垮,这样一来,劳民伤财,殍尸遍野。
尧帝发现鲧治水不力,便命舜与大司农去查明真相。舜与大司农逢山过山,逢水过水,晓行夜宿,一路查访,目睹了鲧的治水方法问题严重,回帝都之后如实向尧帝作了汇报。
尧帝听了汇报之后,非常愤怒,问众臣如何处置?因为用鲧治水是四岳的主张,四岳自然不敢作声。舜与皋陶认为鲧不但是造成洪灾浩劫的罪魁祸首,而且与共工、貛兜有谋反之心,应明正典刑;便提议派德高望重的老臣祝融前往殛杀。帝尧接受了舜的意见,派祝融寻访鲧来到了羽山,用尧帝亲赐的宝刀杀了鲧。宝刀穿腹而过,将鲧钉死于一株大树上。
舜提议杀鲧的目的在于告诫人们:在洪水泛滥的非常时期,必须排除干扰,举全国之力,尽快解民于倒悬。
14、举禹治水
鲧虽然被祝融殛杀于羽山,但水患依然不断。谁来接替鲧去治水呢?尧帝忧心如焚。
一天,尧帝召见群臣,商量治水方略。舜站出来大力推荐鲧的儿禹来担当此任。他的理由是:他亲眼所见,在鲧治水时期,禹曾经向鲧提过很多治水建议,特别是主张治水应用疏导排泄的方法。可惜鲧没有采纳禹的意见,才造成后来的恶果。为了慎重起见,自己愿意保举禹治水,倘若失败,愿与禹一同受罚。大舜这种不惜以自家性命来担保仇家之子继承父业治水的行为,完全出自公心,尧帝便听从了舜的建议,便启用禹负责治水工程。
舜为了确保禹治水一定成功,便叫他先到自己的故乡上虞治理舜江,一则是练兵,二则也为家乡做点贡献。禹遵照舜的意见,来到了上虞,开始了调查研究。
过去的江河是不明显的,一下大雨,洪水漫山边野。禹拿了伏羲赠送的玉简度量土地,根据山川地理的走势和洪水泛滥的状况,绘制了一张地图,呈到舜的面前。舜的妹妹婐是第一个看图的人,她不懂其中缘由,嘲笑大禹不该把新建的舜江绘得那么弯弯曲曲。禹解释说:“江太直了,洪水一多一下子泻不光,便会泛滥成灾。如果弯弯曲曲,江河承受的面积就会大大增加,这样洪水才不会泛滥成灾。”舜听了觉得很有道理。自此之后,大禹便正式开始了治水工程。
15、狴犴立功
由于舜的极力保荐和支持,大禹治水工作很顺利地进行。他率领伯益、后稷等助手,跋山涉水,踏遍九州,测量地势,树立木桩为标记,根据调查资料,制定治水规划。为了治水,大禹与助手们辛勤奔走了13年,吃的是粗糙食物,穿的是破旧衣衫,露宿野外,树叶野草当床;身为领导的大禹更是身先士卒,每天蓬头垢面辛勤工作,连小腿上汗毛全部掉光,脚趾甲全部脱落,人人看了十分感动。他因王命在身,一心为公,“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佳话为后世传颂。
一天,天刚蒙蒙亮,大舜刚刚起床,猛然见禹的助手伯益赶来报告,说大禹治水碰到了难题。原来,在巴蜀地域,当地生灵习惯于沼泽洼湿的环境,竭力反对大禹用疏导的方法治理环境,故而群起阻挠。他们串通了沼泽地的虫豸毒物,如蜈蚣、蝎子、毒水蛏、毒蜘蛛、噩鱼、蟾蜍等动物组成了反抗治水的造反派大军,还公推蜈蚣为大元帅,誓师拼战。大禹虽不乏为一个骁勇的悍将,但因蜈蚣的毒汁如烈焰难挡,所以治水大军损失惨重,治水工程受阻。
大舜听后便安慰伯益道:“不必惊慌,我自有办法。”
原来大舜早命会稽人陶皋训练了一支狴犴大军。狴犴是什么?它是龙的十子,又懒又馋,满身分泌一种腥臭的涎汁,不仅会呼风唤雨,而且还会翻江倒海,专门吞食最毒的动物。
第二天,伯益在前面带路,陶皋率领狴犴大军直奔巴蜀前线。有句话叫“蜈蚣独怕蜒蛐蜗”,战争十分惨烈,狴犴把对方杀得屁滚尿流。从此,毒虫恶豸消声匿迹,狴犴龙立了大功。
至今上虞上浦还保留着一种奇特的“狴犴龙”舞,曾经在1945年欢迎浙东纵队解放章镇时舞过,最近又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而重新出现在人们的眼前。
16、抚慰三苗
尧帝时代,国家的疆土不是很大,比如北边只到达南岳衡山。舜执政之后,派禹治水,辟九江,通九泽,决九河,定九州,大大开拓了国家疆土,东临辽阔大海,西至遥远沙漠,共建十二州。舜帝的仁德和声威已远播四海。
但由于在尧帝年老时,洪水泛滥,国家艰难,南方三苗便趁机在江淮、荆州数次作乱,与北方民族产生了严重对立。舜帝执政之后,三苗依旧不服。大禹此时治水已经成功,便请求带兵前去征服,但舜却说:“我德不厚而动武,是不道德的,还是以教化为好。”他不同意大禹用武力征服的办法。
舜帝对三苗这种少数民族,采取怀柔政策。一次,虞舜带着随从路过三苗居住地,刚登上一座山峰,忽听鼓角齐鸣,苗民团团将他们围住,意欲杀戮。在万分危急之际,只见舜帝不慌不忙地叫人奏起了韶乐,一时间百鸟合鸣,凤凰来仪,凶蛮的苗人被妙不可言的音乐感化了,一场干戈化为玉帛,从此舜演奏韶乐的山峰就叫“韶山”。虞舜把三苗集体迁移至北方,使南方民族与北方民族融合,民族习俗相互得以同化,实现了华夏集团与少数民族大团结的局面,从而实现了各民族的大统一。
17、象庙象棋
自从虞舜登上帝位之后,他虽然公务繁忙,但心里还是惦记着故乡的父母和弟妹。有一次他用车载着天子的旌旗,回上虞虹漾村来看望自己的亲人。
象知道自己和父母过去对兄长一向不好,所以看见舜帝不敢提什么要求。但父亲瞽叟听说儿子威风十足,心想如果能给小儿子讨个诸侯什么的,岂不是更威风了?所以对舜帝说:“你现在是帝王了,给弟弟封个诸候吧。”舜帝听了父亲的话后,为难地答道:“家人有什么困难,我可以帮助解决,至于分封诸候,这事关系到国家大事,我实在无法帮忙。”
后妈一听急了,心里很不高兴,但强装笑脸对舜帝说:“你弟弟过去对不住你,做兄长的一定要原谅;今天的事,我们做父母的算是求你了。”
舜帝恭敬地答道:“兄弟尤如手足,我不会记仇的。但老百姓也是我的父母,做任何事情都得为百姓考虑。”
舜帝回到帝都之后,派人送来了栎树树苗,叫弟弟象在上虞种植,可以养蚕,也算是对家人的一种回报。后来弟弟果然种植了大片栎林,妹妹婐和妹夫专门养蚕。后来他们又种植了桑树,妹夫还是一位嫁接桑树的发明家,人们称其“桑王”,也称妹妹为“蚕花娘娘”。过去百官大舜庙的后殿中还专门供奉了他们夫妻的塑像。而象因为种植栎林造福百姓,崧厦吕家埠专门建造“栎林庙”,把象奉为神明,所以“栎林庙”实际就是“象庙”。
象自从种植了栎林之后,生活得很充实。一天闲着没事,到栎林丛中散步,看见两个老人在下棋。他好奇地坐下观看,只见棋盘上画满了方格,两边摆满了棋子,中间划着界河,两老头各坐一边,象将军一样认真地指挥着自己的棋子,或进或退,或攻或收,难分难解,挺有意思。日子长了,老头们知道了象的身份,便对他说:“你如有兴趣,我们教你下棋。”象欣然答应,拜两位老头学棋。三年之后,他不但棋艺精通,而且也懂得了做人的道理。以后象开始教百姓下棋,弈棋流传越来越广。因为象的缘故,后人把它称为“象棋”。
18、选禹接班
光阴荏苒,眨眼舜践帝位已经22年,舜83岁了,已经不再年轻,他打算退位。但谁来接班呢?原本他想让这副担子交给儿子商均。商均是女英所生,又是长子,但他整日沉溺于醉酒与歌舞。他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考察,决定选大禹为自己的接班人。
一天,祖庙披红挂彩,气氛庄严而热烈。舜帝、禹、四岳、皋陶、伯夷、后稷以及群臣百官济济一堂。
乐工演奏,音乐开始,全场群臣百官翩然起舞,热闹异常。当《箫韶》旋律反复演奏九遍之后,神鸟飞来了,雌者为凤,雄者为凰,成双结对,朝仪于庭。
凤凰来仪,百官应和。在一片祥和与热烈的氛围中,舜帝当众荐禹于天,由禹摄行天子事。此时彩云集结,光辉迂缓回旋,舜帝和百官有感而集体作《卿云歌》一首:
卿云烂兮,乣缦缦兮。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八百咸进,稽首而和。
明明天上,烂然星辰。
日月光华,弘于一人。
日月有常,星辰有行。
四时顺经,万姓允诚。
与予论乐,配天之灵。
迁于贤善,莫不咸听。
鼚手鼓之,轩手舞之。
菁华已竭,褰裳去之。
《卿云歌》是群臣共作,前半部是百官对帝舜的赞誉:“绚丽缤纷的云霞哟,彩绸般布满天空。光芒万丈的日月啊,普照大地,一天一天没有穷尽。”后半部是帝舜的感慨和期待。
一曲《卿云歌》,洋溢着君臣团结,政治清明,国泰民安,歌舞升平的欣慰。
那一天,天空出现的彩云和灿烂的日月,象征着国家事业如日中天,人才相与为继。
19、南巡苍梧
大禹刚接位不久,南方三苗又起兵作乱。大禹立刻召开会议,决定用武力镇压三苗。大禹出征三苗30天,三苗并没归顺。伯益是大禹的得力助手,劝大禹还是按照舜帝的老办法用德教化为宜。禹采纳了伯益的建议,班师回朝。
舜帝一则为了替禹分忧,二则为了教化三苗,便多次南巡,其足迹遍布南疆各地。南巡期间,他不带一兵一卒,一边以德教化,一边替民排忧解难。沿途了解南方少数民族的种种疾苦,帮助他们兴修水利,消除灾害,造福百姓。所到之处,深受百姓欢迎。
一次,他来到苍梧。苍梧是指今湖南、广东、广西三省交界之处,是三苗作乱的中心。此时正逢南风徐徐吹来,面对和煦的南风,舜帝思潮澎湃,禁不住手扶五弦琴,高高唱起了《南风歌》:
温煦的南风啊,
可以缓解我民众的忧愁和烦恼啊;
应时的南风啊,
可以丰富我民众的财富和生活啊。
舜帝通过弹唱《南风歌》为自己的臣民祈祷上苍,切切思虑着拯救万民于水火,思虑着富国富民的方略。
20、崩葬九嶷
公元前2085年8月12日,这是舜帝第12次南巡。89岁的他由于年高患病,积劳成疾,体力已明显不济。那天他来到了九嶷山上。
九嶷山方园数百里,莽莽群山,连绵起伏,山势雄浑,层峦叠翠,有如千帆竞发,无一不朝自己奔腾而来。他不由得感慨万千。
望着蓝天白云,舜帝安详地倒在了崇山峻岭之中,慈祥的脸上还留着勤民面终,死得其所的微笑。
苍天含悲,大地挥泪,万峰垂首,溪泉低泣。一代伟人离百姓而去,人们沉浸在无比悲痛之中。
当舜帝驾崩的消息传到帝都,娥皇、女英俩人一边哀哭不止,一边寻找舜帝陵墓。她俩踏遍了九嶷山的山山水水,却始终找不到舜帝墓穴。只见高高的三分石出现在二妃视野之中,巍然挺立,那高大石峰仿佛变成了大舜。二妃哭声更加凄惨,一滴滴血泪洒在竹上,成了斑斑点点的斑痕。从此九嶷山就有了天下独一无二的斑竹。为此,毛主席老人家曾写过“斑竹一支千滴泪”的著名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