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记而想,真实感受
不知不觉6月就要快过去了,高考生的成绩也陆续放榜,时间是一把杀猪刀,还真是快。
在大学里的时光中,自己一直在寻找一种安逸与奋进的集合位置,又想着今天不要太累因为是大学嘛,又想着希望大学毕业了可以跟上一个不错的研究生,真是矛盾。不过鸡汤听惯了,也就不想去写一些什么毒鸡汤,罗胖也说过:鸡汤给了你打了一针鸡血却没有给你勺子。诚然,不过鸡汤里确实不缺乏一些好的鸡汤:你真的觉得对自己降低标准就会获得幸福吗?之所以写出这个,是因为自己真的是有所感受,大家都同意只有经历过的经历与经验才是自己的和最真切的。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感受已和大家共勉。
杨绛先生曾说过一句话:你只是读的太少,想的太多。读书少的人往往会想的太多,而这个的确是不争的事实,思考这个东西,至少它毫不费力,内心里没有什么东西的人,想来想去,仍然停留在一个点上,加上无比相信自己的逻辑认为无懈可击,进入死循环会陷入迷茫。
我们每个人有时候总是在内耗,内耗着本来已经认为是很正确的事,却总是想着再证明一遍,确会遇到一个坎自己迈不过去,反而卡在哪里,不在前进。我记得我们老师教诲我时说过:如果你发现脚下是踏实的黄土地,那么撒腿就跑,没错,没必要内耗。认定的东西,要坚持,要提着这个劲。
就以我个人为例子,我承认我自己还不是很成熟,还伴有一定的孩子气,单纯性,老师也说过我有时候你想的很多,不过有时候你又想的很少,我觉得这不乏就是一个人走向老成的一个过渡期,有时候想的太少这是你懂的不多,考虑不全面,需要多经历,有时候你想的太多这是你都书少,思想杂,需要多提炼。与其纠结于这些琐事杂事还不如多读书提高自己站的角度,再简单点还不如放下杂想想的简单一些,总比想的多了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止步不前强不少。
还记得有一句谚语是说,上帝告诉了一个笨人和聪明人你要这样做,笨人听了立即去做了,而聪明人想了想为什么这么做,还没想明白,发现笨人已经做完了。我们没必要去纠结其中所存在的逻辑性,它是想告诉我们的是我们自己没有必要去想那些无谓的为什么,更重要的是抓紧现在的时间去做,从而提升自己,这一点罗胖也提到过。想得少点不代表你不成熟,反而是更加懂得爱惜自己。
![坚定自己的信念](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498573183920&di=2da4bc7115e03957bb42a4e0dfa172a4&imgtype=0&src=http://i.dimg.cc/d8/57/5f/9b/d7/e1/08/f0/b9/d0/c9/59/b2/17/0e/cf.jpg)
我们都不想听什么大话什么大道理,这就像什么鸡汤不给我们勺子一样,我们想要的是我们应该怎样,不过长大了我们不会还像以前那样有老师有家长的帮助,我们会陷入属于自己的思想领域,一片净土,有人说我们的价值观到23岁就会基本形成,这期间全靠自己修饰,所以你要相信自己,因为我们没有人可以时时刻刻帮你到永远,有句话说的是我们要有属于自己的价值体系,就像那不会因什么而去改变那本就是100美元的价值的大钞!
还想说什么悲观的问题,悲观是人类的一种保护的机制,就像古人说的那样,造物主赋予我们的每一件东西都是有他存在的价值的,我们在合理的悲观其中可以警惕自己下次不要这么去做,可以更好的珍惜我们所拥有的,而过度的悲观只会使我们越陷越深,什么是过度,我们一无是处的去想,懊悔时间长于我们要做的事,而且思考的时间频率很多,身体是最诚实的反应,过度的悲观会使我们的身体有不自主的颤栗与不安感典型的表现就是频繁的推眼镜,还有就是会使我们的眼神陷入空洞,声音陷于不自信,悲观是没有用的,我们不要带有那种如果...要是...哎...可是...但是...要是...这样就...之中打击自己锐气的词,我们的精气就那么多,我们消失的一定不能少于每天产生的,我们每天要开心点,不要让它占据大把时间,上帝给的你时间不多,不值得。
![不要悲观](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498573749557&di=1d83adeb6d13369eeff2b536f781d610&imgtype=0&src=http://s8.cdn.deahu.com/jingyan/image_cluster/2015-04-05/19/6418446_F2A076E983E368BA3ED8C9188768E3FE.jpg)
知行合一,是我们人所追求的,可是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我体会到的就是不要自我设限,比如就是当我们坚信不要多想是不要想着自己要坚信不要多想,给自己下了个死循环,出不来,每天要提着这个劲,不怕去做那个特立独行的人,每个人都不一样,我们不要去拷贝别人的性格,我们有自己的想法,真正体会做自己的感觉,我们可以想想到初我们很年幼时老师教导我们的要学习别人的优点,而现在我们看到的大部分是别人的缺点,我们每个人都不傻,可为什么做不到呢?我们要掌握辩证性批判性思考的能力不错可是这和瞎想不一样,尤其是人心,多去想想可以提升自己的事情,少为琐事烦心,尽量不想人心,知行合一是痛苦的,不过从这个状态到完全的总要经历一些不舒服的时间。
有信心是必须的,这个时代最可以相信的就是我们自己了,不要陷入那种世俗功利的怪圈,每天成了与人玩心计,与人攀关系,愤世嫉俗,正如罗胖所言:我们的第一性原理是提升自己的能力,使自己变得优秀。提升自己的圈子,使人们尊重敬畏自己。我们要的是实打实的东西,花时间打磨这些总比花在人际关系上强不少吧,圈子高了,人们的素质也高,更懂得去尊重别人,与人淡如水。在《东京食尸鬼》中的一句有失偏颇的话在现实世界而不是乌托邦世界中还是值得深思的: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不公平都是因为当事人的能力不足。变得优秀一点,路好走一些,看的还更深更远。
行动起来,开心起来,对事物抱有积极心态,我们可以认为是享受事物未尝不可,有时候有个小孩心还真不是坏事,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强者比别人强是他做了那些不急但很重要的事,不追求一时的快感,放的远些。想想看用最简单的道理去完成自己的目标反而更加有效,当然你要提着这个心劲,这一点十分重要。
以上是我的一些浅薄的想法,如有不妥还请大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