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们通常会把艺人分为偶像派和实力派,顾名思义偶像派笑称就是“靠脸吃饭”的“家伙们”;
但曾经那个年代被称之为偶像派的除了长得俊以外,大部分作为艺人都还算是比较优秀的,对得起艺人这个称号,就拿林志颖举例好了,当初他凭借出众的外表出道,被大众直到现在都记住的肯定是他那张永不衰老的脸,但他在影视、音乐、甚至赛车各个领域都留下了足够漂亮的成绩单,而这就是当初那个年代的偶像歌手不输于实力歌手们的地方,有颜值同样也具备硬实力;
这就好比那个啥,中国人讲究场面话,一个人看见美女肯定会各种赞美的词崩出来,但遇到丑的一般都会说“蒽。。你非常有内涵,啊~你的性格很好,欣赏你的才华等等“尽量让自己做到有一双发现”美“的眼,所以我理解的娱乐圈偶像派和实力派估摸着就是这么来的哈哈哈
然而如今社会又多了个流量派明星,什么意思呢,其实就是偶像派的进阶版,只是这进阶,进阶的偏了点,就像一女孩去整容,没整好反而给整恰了(哈哈哈不吐槽了,说正经的哈)
流量派顾名思义就是靠流量吃饭的“明星们”,再通俗一点就是靠网络起家获得大量网络粉丝然后成功打入市场,而他们的成绩一般都以数据化被展示(因为数据全靠刷),所以这也可以被称之为“娱乐化产品“的这么一个“时代产物”

流量明星同样也分为两类,一是靠自己的才能走红网络,也俗称网红,只是这些网红大多是火到了一定的程度,在广知度上至少已经达了二线明星的程度,最关键他们和一般网红相比是有一定的代表作被大众熟知而且是有发展前景的,比起大多数网红的昙花一现,他们的“娱乐生命线”会走的比较长,再通过几波市场运作成功挤进准明星行列,代表人物有摩登兄弟、冯提莫等

还有种就是纯公司运作,就像淘宝红人李佳琪、张大奕、薇雅等人一样,这些人是靠着背后的MCN机构进行头部网红孵化计划培育出的大主播红人,而流量明星大多则是靠选秀包装出道,这幕后的推手就类似国内最火的视频平台“爱奇艺”这样的“明星制作工厂”,因为“爱奇艺”已经算是脱离了纯视频平台,它变得更加的像一家娱乐公司,所以它已经有了自主创造的能力及变现能力;
爱奇艺的“造星模式”我浅谈一下,它第一步先是成功的做成了国内最具影响力的视频平台之一,而这个平台就是一个巨大流量池;随后第二步开始打造自己的优质内容也就是我们最近几年耳熟能详的一些综艺比赛,比如中国有嘻哈、创造101等等吸纳一大波的小鲜肉小仙女,使它的流量池再次扩大化;最后一步就是签约帮他们包装出道,通过自己的资源扩大他们的影响力随后变现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形成一个超级流量闭环。

我之所以说流量明星更像是商品,也就于此,在这个短平快的时代,走红突然变得如此的简单,就像爱奇艺的造星计划显然是有点简单粗暴的味道但事实证明却是实质有效的,投资商估计在背后笑不动;这些“光鲜亮丽的个体”每一个都是一件明码标价的商品,快速的上架快速的流通于市场随后一大波也快速的更递淘汰;所以他们中的大多数并不能算是纯粹的艺人,这也就直接导致了他们大多不是靠作品说话而是靠长相取悦了网络前的那些“善男信女”们,而过去的那个“偶像明星”的标签贴在现在这些人身上我看是再合适不过了。
当然除了类似于创造101、偶像练习生等这种纯产出“明星商品”的节目,其他的比如中国有嘻哈、明日之子之类的还是挖掘出了一些真正的可以被称之为音乐人的艺人,比如GAI、毛不易等,他们站住市场的最根本原因是他们的作品被大众认可而非他这个人,反观像什么蔡徐坤啊、范丞丞啊啥的。。。不置评价(用东北那地方话来说就是——“啥么玩意儿”)哈哈哈我会不会被那些NC粉给喷死。
我之所以会突然想写这篇内容主要是因为前几天正好看到最近在放的一个音乐类综艺节目叫《天赐的声音》,里面有个“毒舌”评委叫丁太升,最近因为他犀利的点评着实让他的热度都赶超了很多一线明星,关于丁太升这个专业评委我大致介绍一下,他算是业内比较资深的乐评人,参与过数十张的唱片制作,09年就作为快女评委混迹于圈内,他的外号叫做“黑刀”,所以人如外号,他的点评风格一向以敢将真话并且毫无保留的以批判为主吓得很多参加节目的艺人看见他来都瑟瑟发抖哈哈哈,但大部分时候他说的话就如张韶涵所说他是良药苦口型,他不是真的为了炒自己热度而故意这样去抨击表演者,而是不喜欢去说那些很假的“商业吹捧”既然来到舞台前作为一个职业表演者就是要拿出自己的职业操守,不要因为观众看不出那些瑕疵而来蒙混过关;
就拿最新的这一期节目来说,上来一组分别来自2个综艺选秀出来的男团女团小P孩带来的表演,整个演出完成后,其他评委点评虽说不满但还算给他们留有几分薄面,到丁太升点评的时候瞬间整个空气都感觉凝结了哈哈哈哈,丁太升直接说“你们怎么敢敷衍这样一场表演,是谁给你们的勇气站上来献丑的?是静茹吗?(哈哈哈哈笑死我了后面半句是我加的,我估计那时候要不是录节目,丁太升都要直接喷国骂了CNM小崽子哈哈哈)
这个现象就是我说的流量明星大多是经不起市场考验的,虽说他们因为背靠公司的强大资源可以比一般人更容易得到展示曝光自己的机会,可一旦要展现硬实力的时候就会轰然崩塌,也就那些他们的NC粉舔着屏幕也要硬挺自己的呕像;
除非他们能进化成他们的“流量明星鼻祖“诸如吴亦凡、张艺兴、黄子韬、鹿晗、肖战等人那样,背后的公司可以倾尽一切资源往他们身上砸,他们自身多多少少还能捣鼓捣鼓出几个稍微能看看的作品,再依靠公司不要脸的狂刷各种数据榜,这样也能砸开市场成为一个超级明星商品,就像最近肖战的新专辑4天破一个亿的神话突现江湖,但是他哪首歌被大街小巷传唱或知晓这个好像还真没有,甚至于连这个专辑名字叫什么我想大部分人也是不知道的,这就是典型的流量明星市场做法,靠数据轰大luan炮,作品只是个载体,好与坏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依靠数据可以上热搜,博眼球然后这个商品的价值就上去了,变现就更快了。
我们再来反观下实力派明星都在干嘛,周杰伦被每年催新专辑已经是变成了一个调侃的话题流传于歌迷间,尽管他对于市场来说也是个“商品“但这个商品是他的作品而非他这个人,他的作品代表了华语乐坛的高度所以他本身产生的流量效应是相当巨大并且都是真实的,不需要靠任何的炒作,刷榜去哗众取宠;
最近杰伦和JJ在致敬白衣天使的直播活动中分别合唱了对方的代表作《稻香》和《stay with you》,瞬间刷爆网络,各大权威媒体以及各路明星都抢着转发,他们这类顶尖艺人靠自己的作品说话,所以反过来别人都需要去蹭他们的热度从而提升自己的曝光度,这就是那些流量明星“赤脚“都做不到的原因,毕竟能把这行饭真的吃下下去的都是具有天赋的,依靠外力再怎么折腾总有天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好了,抨击了这么多我爽了哈哈哈哈,我真叫不想再写个长篇大论,如果按照我对于华语市场的了解以及对于实力派歌手的喜爱,我再去列举杰伦、JJ、周深等这些我喜欢的歌手所为这个市场所做的贡献我可以再写个三天三夜也写不完哈哈哈哈(傲娇脸),对于流量明星特别是那些靠着公司包装出来的那些所谓“艺人“,我从个人角度来说是真的不喜欢,有些人会来讽刺我说,“你是嫉妒人家颜值嫉妒人家才华,你要行你咋不上“,好吧,我想说大叔我和他们比起来确实不如,但我们都是观众,我们希望看到的是一个健康的,可以带给我们正确价值观的事物,我们小时候听着那些经典的歌长大,在我们七情六欲的时候总有那么一首歌可以伴随我们的心情哼唱出来,所以我们尊重那些艺人们,也很感谢他们创造了这些美好的作品

但如今这个时代隔三岔五的突然冒出这些或那些流量明星,他们的名字是被记住了,但也就仅此了,我们成年人是可以分辨市场规则,也就当新闻听听,但下一代的孩子们是无法辨别这些的,他们会以为原来明星是这样的,只要长得好看的都是明星,他们的歌就是代表了音乐的品质,就比如我们这代人有时候去外面吃个饭然后会感慨”再也吃不到小时候的味道了“,但小孩子们吃过后只会以为这个食物就是这个味道的,他们是没有机会去认知到什么才是真的好,所以去年就有了一个非常搞笑的事情,突然某天不知道哪个小朋友在网络上问了一句周杰伦也不见他有登上什么酷狗音乐榜,什么新浪热搜,怎么他的演唱会演唱会票这么难买这么贵,然后这个问题瞬间引燃了”周杰伦的老年粉丝团们“的怒火,开始齐刷刷的抱团学刷榜,顶热搜就是为了帮他们自己的偶像争一口气”学做一回小学生“,他们内心的潜台词是(你们这群小P孩是真的不知天高地厚,我们的周杰伦是你们所谓的这些小网红能比的吗,你们被这个市场教育的要让自己的偶像火就必须去不停的刷榜,掏钱买专辑,还无知的以为这个就是最潮流最好听的音乐,真是为你们感到悲哀),所以说市场经济运作在提升经济的同时也在毁掉我们所热爱的文化产业,这个命题有点说的大了,但现在的下一代确实就在这样的无知中成长,也许会造成越来越多的心理扭曲,价值观扭曲,这都是我们所不愿意见到的现象,这同样也会让我们和下一代的代沟越来越大,如何正确的引导自己的孩子是每个年轻父母现在必须做的必修课,希望有幸阅读到这篇文章的你们引起足够的重视。
我在刚开始构思这篇内容的时候并不想写的如此带有抨击性,但当我写着并思考着的时候,突然发现我的有些观点是值得大家细细思考的,所以也就写成了现在你们看到这篇,希望不要有NC粉来和我互掐哈,我掐不过你们哈哈哈哈
预告下一篇:暂时还未想好哈哈哈,你们可以给我留言告诉我你们想看我写什么内容,我会从中选取我想写的观点给你们看哟
如果喜欢我写的内容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花轮大叔很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