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能容小人 方成君子

天地间有阳必有阴,有君子必有小人,此是自然之理也。

对待小人,固然不可沆瀣一气,和光同尘,亦不必绝人后路,置之于死地。一味乡愿则缺少正气,逼至绝路则反招祸尤。如何与小人相处,确实考验智慧。

王阳明在处置宁王朱宸濠的事件中,即为我们成功展示了与小人的相处之道。

明正德十四年六月,宁王朱宸濠在江西起兵造反,七月份王阳明就擒住了宁王。八月明武宗下诏亲征,实欲南游。当时群奸居心叵测,阳明十分担忧。

此时,正好有二位公公到了浙江,阳明在镇海楼设宴款待他们。宴席过半,阳明令人撤去楼梯,将两箧书信拿给他们看,都是他们勾结宁王朱宸濠反叛的证据。王阳明将这些书信全部交给他们,示意不再追究,二位公公感谢不已。

阳明虽然平叛有功,却遭到一系列非议,后来能免于祸患,二位公公从中维护之力不少。倘若当时阳明拿着这些书信去挟制他们,则只会加重仇隙,而祸患无穷。

阳明这是主动寻求机会,尽量避免与小人发生直接冲突,为自己赢得了主动权。但有时时机并非掌握在我们手上,被迫相遇,又该如何应对呢?

唐代晋国公裴度的一段看法,可算透彻,是明白人。一次,裴度在中书省,左右禀报官印丢失了。裴度听闻,并未大惊失色,只是告诫左右不要声张,继续宴饮享乐,众人皆不明其意。

半夜时分,酒酣耳热之际,左右又来禀报说官印还在,裴度亦不答,尽欢而罢。别人问他为何如此,答道:“这是胥吏们在偷印造假文书,给他们一点时间就仍然会放回去,搜捕的太急了他们就只好扔到水火之中,销声匿迹,这样一来,官印就不可复得了”。

裴度的做法看似违背常情,有矫情之嫌,其实不然。这正是光明透顶的见识,智不足不可能有此大量。所以说,君子不幸而遇小人,切不可与之一般见识。

鱼朝恩恃功骄横,贪贿无厌,曾经暗地里使人盗发郭氏墓,未能得逞。又曾设宴邀请郭子仪赴会,有人劝告郭子仪此去不利,希望内穿铠甲再去。郭子仪没有采纳这个意见,只是带了几个家僮前往。

鱼朝恩问道:“为什么随从的车骑这么少?”郭子仪将上述情况都告诉了鱼朝恩,鱼朝恩惶恐说道:“如果不是您仁厚长者,怎能不怀疑呢!”

子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对待小人亦是如此,赶尽杀绝既不可能亦无必要,所谓“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小人若无廉耻之心,何事不为?故必须在风俗教化上转移其性情,以德感人,导之向善,斯为良策。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刚上大学的时候,有前辈告诉我说,你要好好珍惜这四年的朋友,等毕业工作后就很难交到真正的朋友了。 我觉得有点奇怪,交...
    王小青QING阅读 3,770评论 9 9
  • 她坐在沙发上瞪着眼睛看着脚上穿一半的鞋,就是没明白当时试鞋的时候是怎么穿上去的呢?其实她知道自己胖了以后脚也...
    betterday阅读 1,443评论 3 2
  • 当妈后着实没有私人时间了,但每周还是要坚持画一点,水平有限,还需努力……
    小破孩yyxf阅读 2,241评论 4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