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结束,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离解放班主任的日子越来越近,太好了。回想三年前,主动申请当班主任;两年前,辞中层,想做专业的班主任;前后判若两人的想法,让自己打趣自己:班主任,你的情感账户余额不足,请及时充值。
和朋友聊天。说到工作上的事,她说我:“你又开始愤了,淡定淡定。”然后她自嘲:“就像我前两天愤愤不平。”我闷了一下,对自己说:“对哦,关我屁事。”可是为什么火气那么大?沉思片刻,我明白了,在学校大事小事都是班主任的事,什么事都是在班主任这里“取款”,班主任的“情感账户”已经严重余额不足,有些事招人反感。
是什么让主动申请当班主任的“初心”渐行渐远,我惊然发现,不仅班主任“情感账户”余额不足,而且“情感账户”严重中毒。
“贪嗔痴慢疑”是佛教中的五毒,也是侵蚀个人身心健康的五种负面情绪,更是影响个人工作和生活的五毒。接下来,我将从“贪嗔痴慢疑”五个方面去谈五毒是如何掏空班主任的“情感账户”,以及如何及时给班主任“情感账户”充值存款。
首先,是“贪”。贪”就是在不限制自己欲望的边界,不断地想多拿、多占、多要。班主任总是期望自己的学生懂事、听话,成绩好。学校也是打着“常规管理”的旗号,没有界限、无节制地展开各种各样的通报批评,逼着班主任去向学生要安全、要常规、要纪律、要卫生,归根结底最重要的还是要成绩。
其次,是“嗔”。佛家的“嗔”就是怨恨、分别,这是你的、这是我的,就是较真儿,“嗔”是一个口字,这边一个“真”。
某天,学生向我提出抗议:“老师,你不能因为班级里少数几个人的错而惩罚我们全班,这对我们不公平。”对呀,因为没有界限,招致学生埋怨。可是,我们平时的大小集会教育,哪次又不是批评、数落着少数人的问题,拿全体师生当垫背。
更有招致班主任“嗔”的,因为有领导在学生大会上说:“要是学生个人常规不合格,将直接与班级考核、班主任津贴挂钩。”班主任有意见了,学生犯错我应该教育,但是直接与班主任津贴挂钩,我何错之有啊?难道学生犯错就是班主任教育不力的结果吗?
某次,班主任工作会上。德育领导解释:“我们干工作,向来都是对事不对人的。在学生大会上说,学生个人常规将与班主任津贴挂钩,但其实我们从来都没有兑现的……”言下之意,学校只是恐吓学生而已,舍不得拿班主任“开刀”,班主任要理解到学校领导的好意。听到这里,我笑了。这是咱中国式的典型处事模式嘛,出了问题,官方第一时间出面解释,可是就是缺乏解决问题的诚心和行动。
而这种总是一厢情愿,打着“我是为你好”的旗号,希望别人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就是五毒之三——“痴”。也不知从哪里来的教育“经典”:抓好德育常规,教学成绩自然会来。于是每天通报杜绝迟到现象,课堂上不允许一个人睡觉、看小说……
我不反对常规教育,也明白培养一个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可是,我们有没有去思考一个问题:学生不迟到、不睡觉、不看小说、不违反纪律,他的学习效率就高了,他的成绩就上去了?良好的学习秩序和习惯只是学生搞好成绩的前提,真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功夫更应该花在如何唤醒学生的内在动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会学生如何学生的方法……仅仅认为花大力气抓常规管理和常规教育,就能提升学习成绩那是痴心妄想、痴人说梦。
王朔说“青春好像一条河,流着流着就成了泥汤子;爱情也是一条河,流着流着就成了泥汤子。”网传班主任事业不就是一场盛大的恋爱么,于是流着流着就成了泥汤子。班主任被学校大大小小的事情搞得疲惫不堪,于是另外两毒开始发作,“慢”和“疑”。
“慢”就是怠慢、轻慢、不感兴趣。大家口头上说着“班主任辛苦了”,却没有真正去换位思考班主任的难处,也不曾思考班主任内心真实需求是什么?反而在学校、班级成天大大小小、鸡毛蒜皮的事都是班主任的事上凸显班主任的重要性,班主任都快成了“常务副校长”。所以班主任也越来越习以为常,越来越懒了,什么事儿疲于应付。
班主任工作太累,没激情只能被学校的要求拖着走时,“疑”出来了。学校领导开始怀疑班主任的能力,不相信班主任敬业心。因为有怀疑这个事情存在,结果就真有这么个事情存在。
于是,大大小小的会一抹多,讲纪律、讲要求。连中考领队提前集中点名签到,也要抓住机会啰嗦半天。有通知有要求一二三四简单罗列陈述,大家按要求分头行事即可。可是,领导是舍不得这个机会,趁机“秀”一把的。
我就在思考,为什么要抓住机会“秀”一把,为什么废话那么多。说到底,还是“疑”毒发作,因为不相信,所以才会不放心,才会反复讲纪律、提要求;因为坚信别人是一张白纸,自己懂得比别人多,才会“面面俱到”啰嗦半天。可是,就有这么一个幽默的场景:越是简单利落的人,执行力越强,在大家心目中的威信越高;越是啰嗦的人,课堂上是管不住纪律的,也是越不被待见的。
“贪嗔痴慢疑”五毒多多少少都会在肌体里存在,而且不同阶段的表现和反应会不同。如果“贪嗔痴慢疑”在班主任的“情感账户”里五毒俱全时,那么干班主任工作就是生无可恋的事情。那么如何去识别这“五毒”,或者说给自己建立一套免疫系统杀掉“五毒”或是将“五毒”处于抑制状态呢?
佛教讲“贪嗔痴”的反面是界定慧,“界”对“贪”,“界”就是界限的“界”,要划定界限或者是节制;“界”是界限分明,哪些是班主任做的事,哪些不是班主任做的事,同样哪些是学生做的事,做到界限分明。比如中考前,就有家长给我留言,担心自己的孩子考不好。我就对家长说,收起自己对孩子的担心,孩子这个时候比我们很焦虑很担心,他需要的是我们给他力量和底气。反之,如果孩子不担心,我们再担心也是无济于事。
我们总是埋怨孩子学习不自觉,动力不足。学习本身应该是发自内心,觉得是自己的事才会坚定不移去做。但我们总是喜欢拿奖惩与学生学习成绩挂钩,一旦奖惩与成绩挂钩,就相当于破坏了学生内在自我学习的动力。
“定”对“嗔”,是有分别、有怨恨,才会有你我这种区分,不管是怨恨还是愤怒都叫“嗔”,怎么办呢?要有定见、要有定力,情商要高一些,不要机械式的对一些事情进行反应;“定”还可以理解成定位,班主任的定位是什么?班主任是为学生的成长服务的,为学生搭建成长的平台,给予学生提供向上成长的力量。明白每个学生有犯错的权利,同时也有成长的权利。要明白给学生一个抱持性成长的空间比学校的考核和评价有意义得多。
这几天读《梁冬私房笔记》,“抟扶摇而上”是什么意思?就是打着圈圈往上,螺旋式上升。任何事情要往上走,都很难“矗”一下上去的,它都是螺旋式上升的。
有些时候,如果我们能够用一种螺旋式上升的境界的角度来看问题,你就很难判断一件事情到底是对还是不对。是非不那么重要,境界、在不同的纬次上看待问题可能更有意义。我于是理解了,你要解决任何一个问题,你可以透过引入一个所谓更高层面思考方式来解决。
“慧”是来限制“痴”的,“痴”的是一门心思,它告诉你是几门心思,这个事情一门心思看的时候,越想自己就越对,越想别人就越不对,这样想其实都是“痴”。能够换不同的角度或是更高的境界去看问题就是“慧”。
就像前几年搞得轰轰烈烈的“高效课堂”一样,当失去了当初的初心、热情,大家不再敏感时,“慢”毒就开始发作。“慢”也是傲慢,总以为自己有过硬的本领,你们都必须按我的要求去做,而“怠慢”其他人。这并不是别人想要的东西,别人自然也就会“漫不经心”。
破“慢”毒,需要收起自以为是的“傲慢心”,班主任走进学生的心灵,去了解学生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内心渴望得到的是什么?同时,教师个人成长不能“慢”,要跟得上学生成长的需要,跟得上时代发展的需要。
“疑”毒发作的原因源自信用的丧失,班主任不信任学生,而采取的一种防范态度。有的班主任甚至在班级安“眼线”,因为缺乏沟通和不信任,学生也会不相信老师。导致“疑”毒发作。师生之间的相互不信任和怀疑,导致班级情感账户彻底崩溃。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当你不信任别人,你就会在生活中不断去寻找不信任的证据。如果你是相信你的学生能够自我成长、自我调整,那你会放手,并且不断去鼓励和肯定学生的成长与进步。
相信每个孩子都渴望能得到成长,相信每个孩子都期待可以积极向上一样。学校领导也应该相信每个班主任都是用心干好自己的班主任本职工作,因为:用人不疑,疑人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