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阅读理解技巧(转)

阅读理解,顾名思义,先阅读,后理解,有了良好的阅读,才能谈得上理解。如果阅读差,对里面的字词句的意思都不明白、不理解,何谈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所以,阅读必须要好,否则其他无从谈起。

小学阶段只是简单的一些现代文阅读,再说的远一些,到了中学阶段,阅读的范围扩大,古诗词赏析,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又分为说明文与议论文,这都对阅读的广度与深度有更高的要求。如果阅读的基础差,势必会影响中学语文的学习与成绩。

同时,我们也要清楚,阅读好了,并不意味着阅读理解的解题能力一定好。但阅读不好,阅读理解题一定做不好的。

低年级的阅读理解解题技巧

低年级的阅读理解题不会太难,只要平时认真听讲,按时完成学校的作业与老师布置的读书与作文任务,几乎是不会出现没学习过的知识点的。丢分的原因主要还是不认真、马虎造成的。所以,低年级的话,主要还是从答题习惯与注意力两个方面来训练和要求。

1.把每个自然段按顺序标好小节。

2.认真把文章先读一遍。

3.一定要按步就班按照题目的顺序去做,不要跳着做。

4.认真读题,用笔圈画出题目中的关键词。

5.带着问题去文章中找答案。

再次强调一遍:低年级的阅读理解题,包括拼音、标点,字词句,都不会有太大的难度。只要认真一点,答案在文章中都是能够原封不动找到的。所以,仔细、认真,尤其重要。

高年级的阅读理解解题技巧

到了小学高年级,不仅阅读量增加了,题目的难度也有所加强,对于阅读理解能力也都有了更高的要求。

另外,经过低年级阶段的学习,已经养成了良好的答题习惯,这个时候更重要的就是注音力的集中训练了。

1. 第一遍,以正常的速度读文章,找到文章中的关键词,中心词,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2. 仔细读题、审题,圈画出题目中的关键词。

3. 带着问题速读第二遍。

4. 需要用自己的话总结、概括、归纳的时候,千万不要一边看文章一边答题。

这里要强调一下第四点,因为到了高年级,阅读理解中的思考题部分,是无法在原文中找到的,需要用自己的话总结和概括,这是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比如段落大意思、中心思想,作者的感情,某段话在文中的作用,等等。所以不要去文章里找原文或是原话,那是不可能找到的,如果一边看一边回答,思路上就会受到干扰与阻断,更无法组织起自己的语言来。

回答这样的问题,既需要能准确理解短文内容,又要求能简洁、准确地概括;既要求用自己的话又考查了书面表达与写作的能力。这时候,如果还在一边看文章一边答,答题的准确性会受影响,同时,也解题能力也得不到提升。因为,方法一开始就错了。

文章中的关键词怎么找?

关键词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 与事件发展有关的词。

2. 与人物形象有关的词。

3. 反映作者思想感情或文章中心思想的词。

关键词往往是一些抽象的词,比如:友谊、关爱,成长、诚信、团结,思念、热爱……

那关键词最容易出现在什么地方呢?

1. 题目里。题目中给出的词往往是一篇文章的主题。

2. 文章的第一段或是最后一段里。

3. 每段的首句里或是尾句里。

以上三处都是最有可能出现对文章的总体思想感情起到说明、解释的词语的地方。一定要留心。

什么样的句子才是中心句?

中心句并不仅是指表现中心思想的句子,其中还包括:总起句、概括句、总结句、过渡句。而能起到概括与归纳作用的,往往都是中心句。有的中心句是对段意和主要内容的概括,有的是对中心思想的概括和说明。

当然,中心句里面最重要的就是体现中心思想的句子。

要准确找到中心思想,首先要弄清楚作者写了什么,也就是主要内容是什么。

接下来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感情、态度是什么?

最后再从中心句入手,提炼出文章的主要思想。

最后的提醒

阅读理解的提高,是深度阅读的必然结果,要经过长期的训练慢慢获得,不可能速成。如果只是多做题,通过量的增加来提升能力,在语文上,效果是低微的。

方法只是一些规律与技巧的总结,在具体的学习考试当中,千万不要生搬硬套,放弃独立思考。

未来的考试习题将会越来越灵活,唯有打实基础,以不变应万变,才能取得好成绩。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