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沿着已有的道路行进,要到没有路的地方另辟蹊径。
——Ralph Waldo Emerson
在本书的致谢部分,徐淑英回忆了她的人生历程,她说她把职业上的成功归功于勤奋和专注。其实勤奋和专注这两个词语司空见惯,都属于后天的一种努力,也就说每个人都可以做到,但是却鲜有人做到。她把自己教育上的成功归功于给予她特殊关怀的老师,老师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老师给予她的信任与指导让她对于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说到兴趣我觉得这是对于做研究的人很重要的事情,若有兴趣,做学术便可苦中作乐。
本书共有十章,第二章到第八章是在不同阶段她所研究的不同内容的论文,在每个研究之前她都会有一个导读,这个导读是她在做每一个研究时所经历的历程,从她是如何产生这种想法,如何着手研究,如何搜集数据进行实验,遇到了什么困难如何去解决等等详细的进行了描述,让我们对于研究过程有了大致的了解,并从中学会如何开始自己的研究。
第二章主要写的是她的博士论文—中层经理的名誉绩效。这篇文章想法的起源是来自于她之前对经理人进行培训时的观察,但开始是没有找到研究中层经理工作和有效性的方法。后来是在她读书的时候看到了“角色理论”使她想到了如何研究,所以从中我们知道一个好的想法的产生往往是来自于实践的,这个实践可能是你在生活中的亲身体验,也可能是你在前人的书中所了解到的他人的实践。当她有了想法之后,她提出了很多的问题,她对于她毕业论文的设计就是去回答这些问题。当然只靠我们自己凭空研究是不可能的,徐淑英她去读了大量的与她要写的论文相关的文章和书,为她的写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这对于她以后写作的顺利进行非常的重要。
她在研究中所遇到的问题其实就是我们现在最疑惑最容易产生的问题即数据收集和写作方面的挑战。她在解决写作方面的问题是除了进行自己尝试之外还去去找理论能力很强的教授来帮助她,所以在我们做学术的时候也应该多与人进行沟通,不要自己钻进死胡同。在数据收集方面,她与同学之间的相互协作,不厌其烦的进行问卷的催促,可见数据的收集很繁琐要充满耐心。在论文的写作中虽然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但是也会学到很多的技巧,所以不要知难而退,坚持下去也许会收获不少,同时学会使用同一批数据来进行多篇文章的写作也是在我们今后的论文写作中可以用到的一种途径。
第三章徐淑英研究的是人事管理部门的有效性,在这一章的导读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徐淑英在为员工寄出问卷时,同时也给每位参与调研者准备好了写上地址、贴足邮票的回寄信封。这一个小小的举动竟然让我有些触动,从中也能看到徐淑英在研究中所体现的细心,不仅会使自己的调研顺利进行,也会增加被调研者的信任,与他们建立好的关系,为以后做调研就打下了基础。徐淑英从人事部门的角色角度完成了四篇文章,这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路,不要局限自己的思维,对自己研究的问题要多角度展开,同一批数据也可以多次利用。
第四章徐淑英研究的是关系人口学的特征研究,在这一章中她提到了做研究需要恒心和信心,不要因为其他的因素轻易地放弃。她提到她转移研究方向时,思考了社会的改变,看看有没有重大的问题发生,从中找到她感兴趣的话题。这对于我们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或者兴趣有一定的启示,因为我们现在很难去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研究的点,也不知道如何下手去寻找,所以从徐淑英这里得到了思考,对于我在以后找自己研究方向的时候有很大的启发。
第六章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她们当时的研究计划和执行过程。徐淑英和她的同事每星期都会花两三个小时去讨论所研究的问题,每一个人都既看文献,又看报纸,去了解实际情况,来为她们的研究奠定知识的基础,这篇文章从着手开始研究,收集数据,到最后的发表历经了好几年的时间,这都说明了任何的研究都不只是纸上谈兵,都需要花费大量的力气,并且学会与他人合作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第七章徐淑英研究的是总经理领导行为与组织文化。在这个部分她对于研究的一个思路让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比如她开始的时候是研究所有制企业类型与不同文化价值观有什么关系、企业文化对于员工的绩效有什么影响。在此基础上,她们接着研究企业总裁与企业文化相结合的问题,进而去研究总经理的领导行为如何影响企业。就这样使最初的一个研究不断的发展下来,形成了一系列的研究,这一点也很值得我们思考。
最后就像文中所说的:总体而言,各门科学都不是臣服于逻辑规则、方法论、科学哲学或者其他任何学科的殖民;它们是,而且应该是,自由与独立。根据约翰杜威的观点,我应该把这种科学的独立性当做探索自主性的原则。该原则认为,对真理的追求不能依赖任何事或者任何人,能依赖的,只有追求者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