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是我小时候,奶奶讲给我听的。具体是否真实也无从考证,各位就当是闲暇之余,看来解闷了。
据奶奶所说,故事是她奶奶讲给她的,故事发生在我外太奶奶的邻居家。我也不知这位邻居姓什么名什么,这里我就虚造一个名讳,王仁。
王仁已经四十五岁了,王仁的母亲刘氏年近六十五。刘氏从五十多岁就生了病,这些年一直药石不断,由于当时医疗条件落后,刘氏的病一直无法根治,随着年龄越发大了,刘氏的病也越来越严重了。王仁是个农民,平日里出了下地种田干活,也做一些修房砌墙的杂活儿,守在母亲刘氏身边,一直精心照看着母亲,村民都夸赞王仁是个孝顺的儿子。
这天中午,王仁刚从外面做工回到家,一进门,发现往日精神不佳的母亲刘氏竟然下了炕,给王仁做了午饭。王仁看来,母亲应该是身体有所好转,心里也不禁开心起来,两个人吃着饭聊着天,不知不觉就吃完了午饭。
饭后,刘氏洗了碗刷了锅,还把屋子里打扫了一遍。王仁看母亲忙活着,便嘱咐了母亲要好好休息,就下地干活去了。
时间过了两个多小时,王仁正在田里除草,忽然听见有人呼叫自己的名字,那人在田地的另一头一直对着王仁招手,样子很是急切,王仁想来对方大概有事儿,就放下锄头,走向了对方。走进一看,原来是他本家的一个大哥。
“王仁,快回家,我婶子没了”,来人急切的说到。
王仁一听,心知对方说的婶子就是自己母亲刘氏,心里瞬间一紧,急忙跑着往家里赶。
那人见王仁跑着回家,也跟着王仁跑着说到:“我今天来你家串门,一进门看见婶子躺在炕上。我叫了几声,婶子也不答应我,我还以为婶子睡得太死,于是我上去推了一把,探了探鼻息,才发现,婶子已经... ...”
那人也没继续往下说,王仁听完也知道了原委,一边跑着一边说到:“大哥,你再帮我个忙吧,我先回家看看母亲,你帮我叫任大夫来我家看一下。”
“嗯嗯,行。” 那人也没多说,就跑着去找大夫了。
王仁一路跑回了家里,看到母亲刘氏依旧是躺在炕上,仿佛已经睡着了。他没有犹豫,过去探了探母亲的呼吸,又学着大夫把了把母亲的手腕,最后听了听心跳,然后双腿一摊,就坐在了地上。回想着从小到大和母亲生活的日子,王仁悲从心起,眼泪已经开始在眼眶里打转,他强忍着没有哭起来。因为此时,本来大哥已经带着任大夫进来了。
任大夫见刘氏躺在炕上,便上去检查了一番,最后摇了摇头,说到:“已经走了,找阴阳先生安排后事吧”。
任大夫知道此时王仁必定是伤心过度,便嘱咐了一下王仁本家大哥,就匆匆离开了。
本家大哥见王仁瘫坐在地上,便一把把他扶了起来。跟他说:“你先收拾收拾,我去把阴阳先生找来,安排安排看看需要我们准备什么。”
王仁点了点头,应了一声,说到:“棺材家里有,寿衣几年前也准备了,要是需要其他东西,我再去买吧。”
本家大哥和王仁说完就离去找阴阳先生了。
时间没过去多久,阴阳先生便来了。阴阳先生安排了王仁和本家大哥找了邻居还有王仁本村的亲戚帮忙,给刘氏净身,穿戴好了寿衣和鞋子,把刘氏放进了棺材里,在家里摆设起了灵堂,又安排了王仁去报丧。
晚上,王仁回来,阴阳先生跟他说了后续的安排:“先人停放三日,第三日出殃(回魂日),第四日下葬。”
说完,阴阳先生便离去回家了,只剩王任在家守灵。
时间一晃已过去两日,第二天,王仁告知了邻居明日出殃,并且把一张阴阳先生白纸贴在了门上。那白纸上写着,何日出殃,殃起于何方,起于几时,落于几时种种。随后,按照阴阳先生的安排,王仁又给家里的家畜圈口贴上了红纸,门口的树上也贴了红纸。
忙活完了这些,王仁便继续为母亲守灵。想到明天是出殃日,脑袋里突然冒出了一个想法。因为出殃,代表着回魂,据说出殃日,死去的魂灵将会回家告别。于是,为了再能看到母亲,王仁便决定明日躲在家里,试试看能否看到母亲的魂灵。
第二天,一大早,王仁便躲在了炕上垒放着的被子后面。由于最近常常熬夜守灵,不知不觉便睡了过去。恍惚之间,王仁突然听到身后的窗户开始猎猎作响,外面的天空中似乎传来了雷声。王仁当下就清醒了过来,转头望向窗外,只见大门口,母亲轻轻的飘了进来,王仁心中大喜,终于又见到母亲了。
只见母亲刘氏,进了院子大门后,绕着院子飘了一圈,最后走进了房间。拿起了桌子上的梳子,仔细的开始为自己梳头,王仁偷偷的看着母亲,似乎忘记了呼吸。就在这时,王仁躲着的被子忽然倒了下来,惊动了正在梳头的刘氏,刘氏回头看了一眼,那眼神有些空洞,王仁对上了母亲刘氏的眼睛,顿时吓得一哆嗦,叫喊了出来:“妈......”。刘氏看了一眼自己的儿子,忽然诡异的笑了一下就消失了。
王仁跪在炕上,头磕着,脑袋上大汗淋漓,许久,他抬头看了下屋里,发现屋里空无一物。随后,王仁意识便恍惚起来,随后重重的躺了下去。
至此以后,王仁便生病了,他跟本家大哥说了自己看到的,本家大哥被吓了一跳,他把王仁数落了一顿。
不久,王仁便因病无法治治愈死去了。
事情传开,村里人纷纷说王仁犯了忌讳才会死掉。至此以后,村里如果有人去世,每逢出殃的时候,人们都躲得远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