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漠之风(董树芳)
寻觅,是人类的一种天性,从最初果腹的食物,到体现价值的名利,直至叩问生死的灵魂,人类从未停止过寻觅的脚步,这次五台山之行对我来说就是一次照见灵魂的寻觅之旅。
出发之前有朋友问我:“你是去许愿,还是去还愿?”我无语,只是想去而已,跟着心走,于是就去了。
因为都是户外的朋友,一路上有说有笑,也不觉辛苦。每次出远门,我都喜欢坐车看书,这次带的是雪漠的《无死的金刚心》,之前看过一遍,超级喜欢,这次重读,也算是为五台山之旅补一下佛教功课吧。主人公琼波浪觉的一生,也是通过不断的寻觅最终成为一代宗师的证悟之旅。我不是佛教徒,对于佛教知识连一知半解都算不上,但我相信佛法无边是超越宗教之上的,你信,或不信,它都在。
凌晨两点多到达五台山景区,迷迷瞪瞪中知道第一站是去东台看日出。其实景区大门离东台还有一段距离,已经睡不着了,大家各自检查着自己的装备。
下车后,环视一下黑魆魆的环境,有一点儿莫名的兴奋。抬头看,东台好像也没有想象的那么高,内心的傲慢之情便开始滋长。急匆匆地就跟着机器猫上路了。可没想到的是走出不多远,心口就有一种强烈的不适感,这才想起路上朋友所说的走五台是在海拔2000米以上,关键要找准自己的韵律,放下比赛的心态。是啊,人生最大的对手永远都是自己,自负与自信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结果却是大不一样。
我让自己的脚步慢下来,开始关注自己的呼吸,去慢慢感受身体和大地之间的连接,不适感很快消失。
机器猫发现我没跟上,就在前方等我,我说了自己的情况后,他也开始慢下来陪着我。
因为我没有头灯,加上脚下的路凹凸不平,步伐不敢太快。反正离日出的时间还差很远,索性边走边享受着夜景。这时才发现,清凉如水的月光洋洋洒洒地弥漫在山坡的上空,如同梵阿玲上奏出的清音,让你一下子体验到了什么是柔情似水。
月光下,一种名叫点地梅的白色小花,在夜色里格外地抢眼,远远望去,犹如繁星坠落人间。
东台望海寺的山门越来越近了,佛塔发出的金光给人一种回家般的暖。月亮还没有西沉,东方已经露出了鱼肚白,佛塔下的巨石上“佛光普照”四个大字熠熠生辉。
寺院里传来天籁般的诵经声,让我的心突然间就安定下来。跟着机器猫去拜文殊菩萨,请了一盏灯供在菩萨前,却不知道该求些什么,只是恭恭敬敬地拜下去,一种庄严之情从心头升起,也许前世就是菩萨身边一个小沙弥,耳濡目染间有一种豁然 ,活出生命的本然即是圆满。
东方的天空渐渐出现了一抹红,观日出是登东台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有时候真的很神奇,当你用心去做一件事的时候,那个过程本身带给你的愉悦往往会超越最终的结果。
静静地站在那里,期待着太阳的一跃而起,但太阳却像个顽皮的孩子,偶尔露出一点儿笑脸,随即又藏到云层后面。那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羞涩,又像是一位温婉的少女,轻拨慢抹之间,让霞光随着纤手拨出的音符在群山的上空流转。
虽然没有看到期待的日出景观,但每个人都确信太阳在云层里已经冉冉升起,如同灵魂深处的那个真我,无论看得见,还是看不见,它一直都在。
何为禅,放下所有的执着,单单面对内在的那个神祇,你就是佛祖再现,老祖宗的智慧可以说是无处不在。
下山的路容易得多,边走边欣赏风景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满山遍野的小花在风中摇曳,随处可见的玛尼堆和五彩经幡让你的心不由自主地会被一种宗教的氛围所浸染。
早餐过后,兵分两路,大朝台的跟着塔山东,我们则安排好住宿就直奔黛螺顶。
黛螺顶,又名大螺顶,因其山势状如螺而得名。其中的文殊殿将五座台顶的文殊菩萨像集于一殿供奉,以作为礼遍五顶的象征。一直以来,人们把连登五台朝礼文殊菩萨的活动称为“大朝台”,把登黛螺顶朝礼五方文殊殿称为“小朝台”,有“不登黛螺顶,不算朝台人”之说。
登顶有三条路可选,古道,索道,还有天梯般陡立奇峭的“大智路”。
传说走过有1080层台阶的大智路去拜见五方文殊,可以消除人生所有烦恼。
沿着大智路的台阶,渐次登临,身边随处可见三步一叩首的朝拜者,那份儿发自内心的虔诚让我的心不由自主地震颤。电影《冈仁波齐》中的那些镜头如蒙太奇般在眼前频闪。当我亲临朝拜者身边的那一刻,一种无法言说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信仰,才是真正的灵魂之光。
随着台阶的升高,浩浩然若凭虚御风。偶尔驻足回望,对面山下高高的白塔和星罗棋布的寺庙,在绿树的掩映之下,若隐若现,宛如是在俯瞰一个佛国世界。
穿过写有“大螺顶“的木楼牌坊,进入五方文殊殿,到处可见上香的游客,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虔诚,美好的心愿也在香气缭绕中遍布虚空,那恭敬的跪拜其实拜的不只是菩萨,更是你的诚敬之心。有道是“天雨不润无根之草”,你才是你所有问题的根源。
下山的路上遇见一个卖松子的小贩,热情地拿着产品让大家品尝,我第一次见到像瓜子一样的松子,很好奇,小贩赶忙递给我几颗,一尝味道儿不错,关键是价格便宜,于是,毫不犹豫地买了二斤,山东骑士和机器猫都跟着买。没想到吃午饭时,骑士打开买的松子袋子,十个里面有八个是坏的。有一个片刻,恨透了弄虚作假的小商贩,可转念一想,怪谁呢?如果自己不贪便宜,又怎么会上当?小贩的骗,照见了我内心的贪,说不定那个小贩正是地藏菩萨再现,来度我呢。修行路上有助缘,也有违缘,这让我想起了琼波浪觉,违缘打破了舒服区,才会真的提升你的境界。
因为头天晚上没有睡好,午饭后回宾馆美美地睡了一觉。下午我们又兵分两路,有几位朋友坐车去了西台,中台和北台。我则跟着山东骑士等去了菩萨顶。
一路上,风格迥异的寺庙随处可见,传说著名歌星李娜剃度出家的普寿寺西门入口大门紧闭,那古香古色的院落给人一种深不可测的神秘之感。东院是亚洲最大的女子佛学院——普寿寺尼众佛学院。
看过广化寺,来到了坐落在五台山灵鹫峰之上的菩萨顶,庄严肃穆的寺庙依山伫立,远远望去,气势恢宏,让人不由自主地会想到西藏的布达拉宫。
作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五台山,是唯一一个青庙黄庙共处的佛教道场。而菩萨顶又是五台山黄庙之冠。
沿着寺前的一百零八个石阶拾级而上,每一步都掷地有声。佛家认为,人有一百零八烦恼,每一级台阶都象征着一个解脱烦恼的“法门”,石阶尽处就是超凡脱俗的佛土。
当我终于站在悬有“灵峰圣境”横匾的彩绘牌楼下面的时候,虽然无法确认自己是否已把人世间的108种烦恼全部踩在脚下,但心情确实是心旷神怡。望着山下高高的白塔和林林总总的寺庙,第一次感受到原来在自己的国度里,信佛的人竟然也是如此之多。
休息的空暇,通过机器猫结缘了来自色达无明佛学院的噶玛活佛,虽然只是擦肩,但至少在我的心田里种下一颗佛缘的种子,相信有一天它也会生根发芽,随之而来的会不会有一场次第花开?我不知道。
夕阳的余晖让菩萨顶仿佛沐浴在一片佛光之中。寺内环境清幽,但建筑风格却是皇家气派。大多数的寺庙是红墙灰瓦,而菩萨顶却是红墙黄瓦。这与清代康熙、乾隆几次来五台山住在菩萨顶有关,寺内至今还保留着康熙皇帝“五台圣境”的御笔碑就是一个佐证。
踏着轻快的脚步,享受着清凉的夜风,心中充满了祥和与安宁,喜欢这一片净土,因为它让我在片刻和刹那中感受了什么是永恒……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