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不愿承认这里是我们的村庄!就如同让我们去承认老爸永远的离去!对村庄的感情有点复杂,有爱、有恨、有不舍!
安静的村庄是华北平原上最普普通通的一枚,从不曾发生过轰轰烈烈的事情。村庄在当地算是比较大的村庄,居住在村庄里村民的只有两个姓氏家族。
据爷爷讲述,我们的家族,因家族的变迁躲避战乱,从很远的地方搬迁而来。当时的村庄,是真真切切的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于是,便安居此地。所有的这些,在族谱的失落后,便无从考证。
在村庄半里远的南面,有一条清清浅浅的小河,这条河曾经有八丈宽的历史,到我们的记忆中,已经只是小小的可爱的小河。河畔,流淌出太多童年美好时光。
走进村口,有一颗老树,她是一颗榆树,枝繁叶茂,枝桠伸展在蓝天白云下,遮蔽出足够纳凉的一方,榆钱儿每年准时送达,串串挂在枝条上。在抗日战争时期,大树曾经受伤一次,坚强却让她挺拔至今,养育了世世代代。
我们家的老屋,属于村庄的东面。老屋的西面,哩哩啦啦的几户人家,空地中种满了竹林。风起时,竹林潇潇;雪落时,雪拍翠竹,这些,自然都成为了童年一景。
童年的自己,是快乐的,从不识愁滋味!却不知所有的,都是家人在替代我们承担。老爸给予的爱,无声无息。留给我们的却是永远的悔!
老爸并不是位地地道道的农民,更确切的说,他的职业不是农民。老爸是一位中学教师,却也做了一辈子的农民。用老爸的话:我们是半耕半读人家,拿得起笔杆子,扛得动犁靶子!
老爸小时候,家里一直很清贫,爷爷属于清高的性格,不会迎合特殊年代突然崛起的趋炎附势。于是,这些人以赚工分为由,并威胁:不回家?休想提供家中老小食物!在那个连锅以及仅剩无几的铜钱都拿去炼钢的年代,不提供食物只有绝路。爷爷被迫辞去银行工作,回家!回到熟悉的村庄,陌生的面孔!此时,人与人之间是隔阂的,防贼式的监督,唯恐哪家偷偷的冒出缕缕青烟。烟火味从此与小家无缘,更难以欣赏到袅袅余烟的夕阳。时光停留,晚霞挂在枝桠不愿离开。
老爸就是生于五十年代末,这个特殊的年代。年幼时就面临最困难的六零年代。经历风雨飘摇中的大锅饭,又遇到三年的自然灾害,真正的青黄不接的年代。也只有真正经历过才会懂得珍惜,生活的不易。
也许有人会想,为什么最能接触到粮食的农民,反而没有饭吃呢?因为在那个浮夸的年代,为了满足所谓的目标,被无知的一些人谎报数字,粮食几乎如数上交。
种下的因,总会结果,却搭上太多无辜的人。
还好,感谢大自然赠予的恩奎,同时坚强与坚持的支撑,依靠树皮、榆钱儿、水草等终于熬过难关。却也有些人永远湮灭于无边无际的饥饿中,幻化成尘土,随风飞扬,停留于永远的村庄。
每次回到村庄,总会绕着村庄走一圈,抱抱那颗大榆树,望一眼那清清浅浅的小河。这里就是生养于此的我们的村庄!却又带走那么多爱的村庄。长眠于此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