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培养孩子的感知力呢?
我们很多人在大院里长大,这种“大院”的人际关系相对可靠,所以形成了一种养育模式“以孩儿带孩儿”。就是大的带小的,别人家带自己的。孩子们是撒尿和泥了还是上房揭瓦了只要没有人找上门来爸妈是不会关注的。但是这种生活方式在“特长班”出现以后戛然而止,它代表了一种流行的育儿理念,也是刚起步的中国经济的侧面证据。于是我们感知更大的世界(包括自然界)的时间都被占用了。当然也没有家长会提起“感知世界”这种外星词,他们多数都沉浸在孩子“成名成家 光宗耀祖”的幻梦里。
那么我今天想要的“有感的孩子”就是顺其自然或者丢去野地里重回撒尿和泥的状态么?不。这两者的区别是父母是否进行了有界限的参与。事实上,以目前流行的教育理念-蒙台梭利为例,核心理念也是尊重孩子作为人的天性,而它进行了方法上的干预。
那么如果自己带娃,怎么做?
【找到适合孩子的方式介绍自然界】MK出生在中国最北方的冬至夜,寒冷的室外条件还不能出门。当他满月后基本就可以直立抱起,而且很有欲望地望着周围的一切,我便开始尝试抱着他在屋里做感知训练。第一步先从声音开始,因为婴儿还没有能力认知图形和色彩。我尝试轻轻敲击所有有声响的东西,比如木门、玻璃、铁管等等,并告诉他那是什么。然后,带他照镜子,告诉他我是妈妈他是MK。下一步,带他去摸外公酒柜里的瓶子,或者把不同的瓶子摆在餐桌上用旋转台转动起来,带着他用手拍着桌子,他就会咯咯地笑。听看摸,是比躺在婴儿床里呆呆的看着那些高级的旋转木偶更有价值的事情。
百天以后,我和家人开始重复地讲每一个装饰品,切记只讲细节,比如我家客厅里一幅两米的长江风光图,我只讲上面的小帆船。奶奶抱着他,只讲门上的平安符。在一段时间后,孩子就可以给予反馈,比如你问他小帆船在哪里,他会准确的看向墙上的画。在MK大概五六个月时,他就可以准确指出所有我们讲过的事物的位置,甚至知道“平安符”上哪个字是“平”哪个是“安”。当然他绝不是已经识字了,而是感知培养中重复记忆有了结果。这奠定了他超越同龄人的记忆力。在他接下来的成长中这一点常常让他人震惊,以为这是天生的“聪明”。
【节奏感和手势可以让这个世界感觉上更有趣】北方春暖花开的季节来了,MK已经6个月了。每天阳光充足的时候,我会带他到小区里面走一条固定的路线。这个路线上有我精心为他准备的感知训练的道具。我将一切可以摸到的事物送到他面前,鼓励他触摸,讲个故事和他描述它的质感,克服恐惧培养他和这个世界的信任感。如果是我们够不到的东西,我会编成顺口溜加上手势向他描述。比如,“大风车 转转转”,手部做五指张开旋转的动作;“大红灯笼 高高高”,食指伸出来向天空上下指,表达在高处;“小路灯(小星星)闪闪闪”,手指不停地张合表达闪烁;“小信箱,DuangDuangDuang”,用空拳去做敲门状。孩子不仅清楚地记住了所有物体,并且一小段时间以后,他会用手势向我抢先表达他看到了什么,父母一定要及时给予反馈“对,你说的很对”。孩子由此不仅立体的感知了世界,同时和你建立了一个独特的沟通方式。
我曾用这种方法,在2分钟之内建立起一个第一次见面的宝宝对我的亲近感。并让她在5分钟之内敢于触摸周围的事物,和我一起按节奏拍动,我看到她脸上明显鲜艳起来的表情就确定了她的快乐。
【有感培养可能会帮到孩子改掉很多毛病】超过一岁,孩子将逐步释放出更多难题让你解决。比如拒绝吃饭、洗澡,很难哄睡,洁癖、或者除了发呆和傻玩儿教不进去任何知识。这些问题,MK在十五六个月的时候都爆发出来了(也有一种说法是,越早开发的孩子越有能力把叛逆期提前)。发脾气和焦虑是没有意义的,你要先找到点燃他(她)的引子。
MK的第二个育婴师是个非常善于想办法的人。我无意间听到她在给孩子洗澡的时候乱七八糟地唱一些东西,之后她和我说,他喜欢点歌,把一切好奇和想问的东西都指给她,让她唱出来,这样他就不再哭闹了。天啊,这个多么难的一件事,可是阿姨反应很快,唱不出就带节奏地说。孩子其实并不太介意好听不好听,他只是需要一个方式得到满足缓解烦躁。之后,只要我把他说的东西唱出来,他就会好好吃饭睡觉,高兴地洗澡,还学会很多新的知识。
【大自然才是逼格最高的玩具店】形状可以怎么教?多大了应该认识颜色呢?数字和字母真的很难学么?必须承认现在的玩具设计师比任何时候都要优秀,现在的玩具材质比任何时候都安全环保,但它们还是没有外面的世界有趣。
17个月的MK和我坐在小树林里,一起捡不同颜色的落叶,然后再去泥里抠出各种形状的小石头。我会先重复告诉他如何区分树叶的颜色和石头的形状,然后给他指令:让正方形(小石头)坐红色滑梯(红色树叶)。小手指的训练在这样的探索中完成,同时学习颜色和形状。这里的要点是,抓住一个主题就不放过他眼前所有的事物,见到什么就重复的告诉他。比如今天学习圆形,那么所有周边圆形的事物都指给他。切记,在认知基础知识的阶段,不要过度放大“趣味”。比如,我们会在商店里看到做成各种动物形状的数字,甚至每个数字都有眼睛鼻子。以我的经验,这是可怕的玩具。它会在孩子建立对这个世界基础认知的时候形成错乱。
总之,在你陪伴孩子感知这个世界的时候,往往不是你带给他(她)惊喜,更多的是他(她)带给你的。你会发现孩子的大脑如此强大,强大到你会对所有打着人工智能幌子的危言耸听都会不屑一顾,因为只要人类不失去感知和思考怎么会被取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