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真像你”这句话,真的不是在夸你!

作者:毛志杰

当有人说“你的孩子真像你,习惯、性格都很像”时,不少家长都会很高兴。但这并不是值得高兴的事。

因为,家长都希望孩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有朝一日超越自己,比自己过得更好、更幸福。如果要求孩子“像自己”,用自己的习惯和标准限制了孩子自身个性的发展,孩子就很难突破父母这个“天花板”。

我儿子经常会和我们谈起学校的事情,对于发生在他和同学间的一些事情,我都会给他提出一些建议。但是后来发现,我所提出的建议大多是符合我自己的性格、习惯,如果他都按照我的建议去做,并不一定就是最好的方法。更何况,由于年龄的差距,我并不一定了解现在十多岁孩子们的世界,一些看起来正确的建议并不符合他们的处事方式。

相信不少家长都有类似的感触。比如说同学发生了小矛盾,很多“保守派”家长最直接的建议就是“给老师说”,但在孩子们的字典里,这往往是最后的选项;一些脾气暴躁的家长会鼓励孩子采取“强硬措施”处理矛盾;一些“书生气”的家长则会让孩子“摆事实,讲道理”处理同学关系......

而孩子虽然父母所生,但是在性格、个性等方面不一定就和父母相近,甚至有的差别还很大。所以,如果家长给孩子“带有自己观点”的建议过多,就会影响到孩子自身个性的发展,从而“越来越像父母”。

这并不是一个好现象。

我记得儿子上小学三年级时的一件事:他们小组打扫卫生时,高年级的学生随意丢弃垃圾,从而引发了冲突。他们正义感爆棚地和高年级同学“讲道理”不通后,简单干了一架而不落下风。说实话,我为儿子的勇气感到高兴。但是出于担心,我还是告诉儿子:遇到这种情况可以告诉老师,尽量避免冲突。

其实,到现在我还后悔这么给儿子的建议。因为,这个建议并不符合当时一触即发的场景和孩子的特点,太像我的处理方式。而如果用他自己处理问题的方式,或许更能锻炼出可贵的勇气和正义感。

由此我也反思:今后遇到这种情况,我会先问问儿子自己处理问题的想法和方式,尽量压制住我的想法。只要不出格,都会鼓励他按照自己思考的方式去处理问题,我的建议只能做为参考。从而锻炼他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或许比我的建议更接地气、更合适呢?

因为,我们培养孩子的目标不是为了让孩子“像父母”,而是要保护好孩子自己的个性,使他们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这是一本很好的书。 特意摘录下来。 第一部分第1节:序言 培养了不起男孩的100个细节 序言 与养育女孩相比,养育...
    吼少说阅读 10,422评论 1 70
  • 第二部分第30节:男孩一生,最重要的13个引导(1) 第三章 男孩一生,最重要的13个引导 父母最大的教育责任,就...
    吼少说阅读 3,828评论 0 52
  • 乍一看标题,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可能是:怎么可能害怕成功?你是在开玩笑吗?当然,对成功的渴望要比对成功的恐惧更容...
    左佳妮阅读 163评论 0 1
  • 虚度光阴的快乐,像大风中的游云,是会飘走的快乐;充实努力的快乐,像把石头推上山,一路流汗,脚也发酸,但却是落得到实...
    武燕燕mm阅读 147评论 0 0
  • 很多事情,在你忙碌了一年两年之后你才有可能会思考一下,而让你思考的契机有可能是朋友结婚、发小结婚。今年连续一年,我...
    饭饭饭么阅读 208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