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周末,搅动无数父母心中的涟漪的是这篇《守候我的笨女儿,直至花开烂漫!》(mp.weixin.qq.com/s/jbtpQijNX3t2YxgTGtGJGQ),周教授夫妇用十几年的悉心呵护,静待女儿“花开烂漫”触动了父母内心那份柔弱。然而,除了感动,我们能从周教授夫妇那里学到什么?他们到底做对了什么,从而收获了女儿“迟来的灿烂”?
1. 包容女儿的一切
女儿出生几个月后,他们“终于知道,她总比我们预期的慢一些儿,一切事情,似乎都比我们预期的慢一些儿达到”
在看到女儿反应迟钝的情况,转学时候,没有去选择“名校”,而是选择了一个人数较少的普通小学,但是女儿学习成绩一直中等水平。
“在一个风评不是很好的小学成绩既是如此,则进入国中后恐怕就不可乐观了,我们只有以球儿开窍比人晚来安慰自己。”
在看到女儿的心智比别的孩子迟钝的时候,他们选择是包容或者说“自我安慰”的态度来对待这种“慢”。我们没有看到周夫妇对“慢”女儿的指责、抱怨,而是在说球儿只是“开窍比人晚”。在女儿背诗出错的时候,他们只是呵呵笑。并试图去理解她的错。
2.选择相信女儿
“迷糊的小学生” 这一段,周教授这样写:
如果骤下判断,我们球儿确实是反应迟钝,应属于「不怎么聪明」这一类的孩子了。
但细心想想,一个初入国小的孩子,怎么知道学校不该有个「宝剑室」而只有「保健室」呢?想到这点,我们便为球儿的迷糊觉得无所谓了,她的「迷糊」在于她对她不清楚的声音,寻找一个她认为合理的解释,而问题出来她的解释与客观事实是有所出入的。
在女儿“犯迷糊”的时候,他们没有“骤下判断”,没有轻易地给孩子扣上“傻”或“笨”的帽子,而是站在女儿的角度,想想事情的缘由。试想,如果那个“迷糊”的球儿,尚在寻找“宝剑室”的困惑中时,迎来一顿“笨”“傻”的责骂,会给她幼小的心灵造成多大的创伤和阴影!
面对一个“普通学校里的中等生”,周教授这样写:
我们球儿和我比起来,恐怕还真的强上几分呢,我后来在读书方面的总成绩还算可以,所以我们球儿也不该差到那里去的,她可能跟她那可怜又可恶的老爸一样,要到很久很久之后才体会该怎么念书的,我们只有尽往好一点方面去想。
在孩子学习困难的时候,他们选择相信孩子,相信女儿“不该差到那里去”,只是慢一点而已,要“很久很久之后才体会该怎么念书”。而不是急急地把孩子送到补习班,更不是逼孩子去做题。
3.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哪怕是一点点
而就是这一点点的闪光点,最后奠定了孩子十几年后的绽放,而如果是忽略了呢?
“五年级的时候,我们送她去一般琴行所办的儿童音乐班”
“她既被老师称赞,我们就二话不说的替她寻访名师了”
“球儿弹琴经常犯错,记谱能力也不顶好,不过一首音乐如果记熟了又弹熟了之后,确实有一些和别的孩子不同的地方”
周教授用一个善于发现孩子闪光点的眼睛,发现孩子那一点点的光亮,虽然孩子也经常犯错,但还是看到孩子的一点点与众不同之处!
球儿闪现出的那一点点“闪光点”,就像那刚刚从硬硬的种子壁冒出的一点点芽,如果没有被音乐老师的一点点“称赞”,如果没有周教授对那一点点的小芽尖的发现,那颗音乐的“小芽”可能根本就没有机会长大。
试想我们多少家长在每天关注孩子的分数的时候,有多少会静下心细细观察孩子的一点点的“闪光点”,有没有想过孩子的那个“闪光点”就此被你所忽略?
一次,一个妈妈对我抱怨她十几岁女儿,说学习成绩这么差,肯定上不了高中了,然后问我,上个什么技校以后好找工作一点?我说“首先她不一定上不了高中,其次选择什么学校,要看她的爱好”,然后这位妈妈手一挥,说“她能有什么爱好,就喜欢猫猫狗狗”,我睁大眼睛“这不是爱好吗?”
也许,这个孩子可以成为一个出色的宠物医生,要知道这可是朝阳行业,但是一句话就被妈妈否认了。多少次,我们也曾做过这样的父母呢?
4、当自己“纠结”的时候,他们选择尊重女儿的选择
在“究竟该不该让她进音乐班”的时候,周教授夫妇开始“纠结”了,学习音乐是条窄而艰辛的路,如果中途放弃,就没有什么可以选择的机会了。在这样“纠结”的状况下,他们选择尊重女儿——“她相当强烈的表达她想进音乐班的意愿”!
5、做孩子的安全屏障
高中,是球儿相当“痛苦”的时期,不仅学业挂科,而且在交友方面,受到很大的挫折,“因成绩不好被迫自居于孤独的地位”
“对父母而言,孩子的这些遭遇,是个极大的痛楚,而在孩子面前,却又要强颜欢笑,不作任何表现。”
文章中虽然没有那个时期周教授夫妇给女儿做的具体事情,但是字里行间,你可以看到一个父亲,那双坚实的肩膀随时可以让女儿依靠,在女儿的音乐中,和女儿一起承担,那种被“排挤”的痛楚。
6、不带功利性的去看待孩子的人生选择
球儿高中毕业了,她进不了大学,是她命中注定的,高中毕业进不了大学的其实不在少数,那么进不了大学的,难道都宣告被判了死刑了吗?
社会是多元的,任何事都可以做,不见得每条都是好的「出路」,但都不失为一条道路,既然是人,就只有一步步的走下去。球儿高中毕业,到电子公司去做个装配员也不见得不可以,到百货公司就做个售货小姐也未尝不可以,学了八年的钢琴不是白费了吗?
其实学习并没有白费不白费的问题,如果从实用的角度看来,中学所学的数学、理化,乃至英文、史地在社会能用到的地方少之又少,无一不是白费,但生命长久,那些无用的东西,在某一天还是会真正发生用处的。
今天的社会,我觉得的最不缺的可能就是“焦虑的父母”。
为什么我们会焦虑?我们焦虑孩子上不了好的小学,就上不好的初中,上不了好的初中就上不了好的高中,上不了好的高中就上不好的大学,然后就找不到好工作,从此人生暗淡,毫无前途。首先,真的有这个逻辑存在吗?其次,如果做一个普通人,有什么错吗?如果我们的孩子自信、健康、家庭美满、有一份自食其力的工作,有什么不对的吗?
周教授在女儿面临人生选择的最大困境的时候,选择了豁达,选择从孩子一生的幸福出发,而不是纠结在眼前的一点点“困境”。
也许命运就是这样,因为选择了豁达,周教授夫妇迎来了“峰回路转”,等到了女儿的绽放的春天!
7、然而,在所有,所有这些事情之上,最最重要的是周教授夫妇自始至终给了孩子无条件的爱
整篇文章能够搅动我们心底的,我想莫过于是那字里行间溢出来的浓浓的父爱,那个父爱不带任何条件,无条件的包容、接纳、承担。
周教授说:
没有一个孩子是可以被放弃的,这一点家长和孩子都要记得,在教育的历程中,没有一个受教育的人是该被放弃的。
父母放弃子女是错的,教师放弃学生是错的,而孩子本人,更没有理由放弃自己。
在所有的教育手段、方法背后,其实最最核心的是你和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它是孩子的安全港湾,是孩子学习的动力,是孩子最终能不畏困难,不言放弃最核心的力量基础。它胜过一切的分数,一切的名利。
有的花开的早,有的花要静待时光,有的花开得鲜艳绽放,有的花只是默默吐香...... , 球儿就是那晚开的花朵,甚至从土地里破土而出的力量都不够充足,周教授夫妇首先没有急着给她浇水、施肥,而是接纳,静候;如果周教授夫妇一点点地操之过急,那个刚出土的小苗可能就湮灭了;后来,看到一点点小芽冒出来后,又悉心照顾;成长的过程依然艰难,在很难看到开花的时候,周教授夫妇选择还是接纳,就算是棵“草”,他们说“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周教授夫妇做对了什么?
在每一次女儿成长的关键时刻,他们给了“无条件的爱”!
我们焦虑、紧张,担心孩子考不上重点中学,上不了好大学,找不到好工作,有多少层面上是自己的虚荣心在作怪?你焦虑的时候有没有,蹲下来,看一看,听一听孩子的感受?你在给孩子补这个补那个的时候,你有没有悉心去观察过,孩子的那一点点的闪光点?
现行的教育就是一个不断前进的工业线,孩子就像那个流水线上的原料,他们唯一的共同点是“相近的制造日期”;然而,每个孩子天赋不同、学习速度不同,个性和兴趣也完全不同;但是在这条流水线上,只能按一个标准选择,合格了进入下一个,不合格就被剔除掉。任何不一致的特点就会被系统拒为“非标产品”,或被迫接受“次等品”。
流水线解决的是效率问题,短时间作为个体我们无法撼动系统,但是孩子是我们自己的,你至少不要去做“帮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