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第16窟建于唐大中五年至咸通(851-867)间,窟主为晚唐河西都僧统吴和尚。
该窟的上层为第365窟(七佛堂),顶层为第366窟,均为吴和尚独立开凿的系列窟,窟前倚崖统建三层木构窟檐(即“三层楼”),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王道士主持修建。
此窟为莫高窟大型洞窟之一,覆斗形顶,中心设马蹄形佛坛,坛上存清代改修之宋塑一佛,二弟子,两协侍菩萨,四供养菩萨共九身塑像。佛坛西设背屏直触窟顶。
四壁壁画为重层,表层为西夏所绘千佛,色彩单调、千佛一面、缺乏生机,晚期佛教艺术之衰落足见一斑。
窟顶为西夏浮塑贴金的四龙团凤藻井,四坡为贴金棋格团花图案。甬道南壁有王道士为表其修三层楼之功德,而建造的木碑。
莫高窟第16窟为现存的大型洞窟之一,窟主为晚唐高僧洪辩法师。洪辨俗姓吴,故此窟旧称“吴僧统窟”,也叫“吴和尚窟”。洪辩在吐蕃统治敦煌时期曾总管河西地区的佛教事务,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根据洞窟甬道南壁碑文所记,第16窟外的三层楼为道士王圆箓于1906年主持修建。举世闻名的敦煌“藏经洞”(莫高窟第17窟)即发现于此窟甬道北壁。
第16窟主室设马蹄形佛坛,后有通顶背屏,坛上塑像均为清代重塑。四壁壁画为重层,表层为北宋(或西夏)所绘绿底千佛。底层可见晚唐壁画,该画色彩如新,线条清晰。
窟顶为北宋浮塑贴金的四龙团凤藻井。团龙浮游于绿色水池中,全身淡黄色,金色线描绘全身,凤卷曲成一圆形,双翅张开,尾卷曲,尾上翅纹显著,陪衬着外围的团花。
洞窟四壁绘有千佛。千佛壁画在敦煌壁画中的所占比例很大,有壁画的492个洞窟中,343个洞窟中都有千佛图像。因此,莫高窟在民间也被称为千佛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