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媳妇和广西婆婆的故事—1

今天一大早,诵读完《论语》、《弟子规》后,自己煮早餐。

翻开橱柜,发现还有两包婆婆春节离开厦门留给我们的广西米粉。

婆婆今年七十岁了,身体很好,看起来像六十岁的老人。她老家是广西的,我是湖南的,我们还挺像,都是嫁到福建的外地媳妇。

婆婆年前上抖音看到她家乡的这种米饭(和福建米粉在外形和口感上都不太一样),于是她买了十几包,过年带了几包来厦门给我们试试。

我家娃,因为父母出生地不同,从四岁开始“无人陪伴”坐飞机去长沙,小时经常湖南福建两地“跑”,被两边老人养得很好,现在“湖南辣”和“福建清淡”都能驾驭得游刃有余。

这款米粉是做好晾干封包后出售的,有点像干脆面的包装方式。煮之前拿水泡发5-10分钟,然后将喜欢的汤煮好或者昨晚剩下的鸡汤、鸭汤、排骨汤加热,加入泡好的米粉,煮开,撒上葱花就可以享受美味啦!

老公有几天不在家,我和女儿还有婆婆有些天早餐就煮这米粉,每次汤料都不一样,但是每一次女儿都吃得碗见底、嘴抹油,思乡情?还是原料好?两者皆有!哈哈~

春节后,婆婆还是选择回她的婆家福州闽清去了。

今天早上我又煮广西米粉,昨天没有剩下好的汤,我就用白开水加了个蛋,然后加点婆婆留下的梅菜(闽清特产)和一点切细的扣肉下去做汤,撒上葱花装碗出锅。依然吃得我心花怒放。天马行空的我,又冒出我那个挥之不去的梦想-在厦门开一家湖南+广西的婆媳联名米粉馆。(桂林米粉和湖南米粉口味也是很多老饕挚爱)

吃完米粉,心满意足,自然饮水思源—我想和婆婆说话了。

微信语音铃声响很久,我也没有挂,居然接通了。婆婆刚起床,去洗漱时看到是我打来的,她又过来爬回被窝来和我聊。

我问她一些家常,问她在老家帮煮哥嫂和侄女煮家常饭菜辛苦否?她说不会辛苦,就是她经常出去玩,打牌、逛街,回晚了,我侄女(读初三)就没办法按时吃到饭,有几次她没办法,在路上赶忙打电话给哥嫂让她们回家煮,大家的节奏被打破,被弄得很忙乱,她也心生愧疚和不安。

婆婆住那边是农村,几乎没有人点外卖,婆婆说那边只有小吃外卖,侄女吃不饱,很少点。

我说这个问题我现在马上帮你解决。你也有一个和我差不多功能的高压锅,有“定时煮饭”功能,我来教你使用这个功能。

婆婆听我说可以延时煮饭,很兴奋,于是决定学习。她按我说的,把高压锅插上电,放点水。我开始用视频教学。

我耐心教她,先按哪个键,再按哪个键,这次不行,数字没动,那就按返回键重新来。婆婆一只手举着手机她的操作给我看,一手按高压锅自己操作,经过十五分钟的“研学”(研究与学习),她居然“按”明白了。我还告诉她,上面一层可以加一个蒸架,把你平时做好的梅菜扣肉、粉蒸肉等等菜放上层,加上另一个锅炖的汤,这样她就可以“高枕无忧”去玩,等侄女回来就有热饭热菜就先吃上了。

这个“大事”解决了,隔着屏幕我都感受到婆婆的兴奋。她终于可以放心的逛街、打牌、和远一些的朋友聊天,而不用一到饭点慌张地赶回家煮饭。


女儿小时在老家读的托儿所

孔子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我始终在找寻,什么是我的“道”和“生道之本”。婆婆其实是我的“道场”,自从妈妈走了,我似乎和她更亲了。

孝顺老人,每一件都不是“小事”,她让我们这一天都充满力量和满心欢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