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青春期阶段,孩子对异性的向往追求,是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是社会环境影响,多重信息刺激和生理迅猛发育的必然结果。虽然表现强度因人而异,但心中的涟漪,每一个孩子或迟或长都会产生,与孩子的品质,学习无关。
家长应宽容与信任的态度,给孩子自我思考,自我认识的时间与空间,以看似不经意的态度,给予艺术性的点拨和指导。
既要热也要冷,该热时热,该冷时冷。
【行动+感悟】
对于早恋这个事情,我觉得家长不要草木皆兵。
我的观点是:合理正常的交往,只要不影响学习,不影响一些道德的底线,保护好自己,保护好他人,不伤害对方,那么我就会尊重到孩子的选择。
有时家长越是反对,越堵越发生化学反应。与其这样,还不如大大方方的接受,并且提前预防。
我从孩子在小学三年级开始,就跟他交流,我认为的幸福家庭,幸福爱情的模样,理想的伴侣是什么样子。
当然这一切,是我们的三观要正,所以对我们父母要求也是很高的,父母的持续学习非常重要。
孩子在小学阶段也会跟我说:目前哪位女生还不错?我跟他爸爸听了以后没有上纲上线,也时反倒会借助这个事情,更好激励孩子对于个人卫生以及习惯的养成,还会开开小玩笑。
过了一段时间,孩子对这个女生的关注就少了。
在小学毕业后,再一次明确表明了我对于他的恋爱的态度:不支持不反对,但一切不要影响学习,不要为了谈恋爱,把学习影响,更不要去伤害对方女生,有些事情一旦突破禁忌,做了后自己要承担,爸爸妈妈不会为你的行为买单。
目前看来,没有任何情况发生,一切平静。
我们越大方接受的时候,其实孩子反倒会很正常来接受这一现象。
另外孩子恋爱,那我们一定不要从孩子身上看问题,一定要从我们家长身上看问题。越早恋爱的孩子,可能在家庭感受的爱和温暖太少,那我们家长就要关注营造家庭的温度。
【反省】
持续学习的重要性在此可见。
为什么提前在小学三年级就跟孩子去讲婚姻观爱情观?
是因为在那个阶段,看到身边好几个父母跟孩子,因为在大学毕业找对象的时候,发生了很多冲突,孩子找的家长不认可,家长找的孩子不愿意。这个时候就听到一个育儿专家分享:早一点把婚姻观给孩子进行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