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是我们这些活着的人逃避唯恐不及的命题。不仅不愿讨论,而且连“4”这个数字都会忌讳,以至于有些地区的楼盘在设计时根本没有4楼或者没有与4相关的任何信息。在死亡这个话题前,我们就像把头埋进沙子里的鸵鸟,自欺欺人。
死,根本就是生的一体两面,尽管我们有千万个不乐意的理由,但是无时无刻不得不面对它。此生、临终和死亡、死后、再生,是人的整个存在的四个实相。死亡中阴所展开的过程,在我们活着的时候,会在心的许多层面显现出来。我们也许从来没有想过,也从来不曾了解,认真地面对死亡,是为了更精彩地活着,在今生,在来世。尤其对于修行者而言,我们该做的,就是二六时分持续对心性觉察分明,来认识和熟悉临终中阴和死后中阴即将发生的事,如此便可在任何极度不确定的中阴阶段保持敏锐的觉察力,把握证悟与解脱的机会。
读了《西藏生死书》之后,我才了解临终中阴、法性中阴、受生中阴三者的区别;读了《参透生死》之后,我才知道根光明、道光明、果光明的关系:“本有光明就是母光明(根光明),人死亡的时候母光明就会出现。修得的道光明与之合二为一,便能实现果光明。”(p186.)
全面而深度的了解死亡,是为了正在演绎着的当下,能怀着慈悲之心,智慧地、负责任地生活,如此才不枉此生。
当我们不了解死亡和轮回的真相时,我们往往惧怕死亡,期待轮回。有的人破罐子破摔,生出诸如“这辈子就这样了,下辈子再好好活”之类的念头,殊不知“归根究底,轮回是一种妄想,它是由妄念、烦恼、习气、业力构成的东西,并不是一种恒常不变的存在。”(p186.)即便如此,如果我们的心中没有善良、宽容等良知的话,连往生娑婆都是做不到的啊!
曾经看到有人在微信上大放厥词,称“修行和佛法都是骗人的!”我为他可怜又可悲。怜的是,他不知还要被自己的愚蠢蒙蔽多少年;悲的是,他更不知自己无知的言辞将埋下多少业果。佛法不必人人都要懂,佛教不必人人都要信。但是,当你否定佛法和修行时,必是对其有一定程度的研习之后才有资格发表意见。无知,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自知。这便是原本清净之心被无明、习气等恶缘蒙蔽遮盖的结果。
正是由于习气的存在,令我们难以看见看清看破习气本身。若要看见,必须时刻保持一份觉察与清明,如同暴露阳光下的尘劳摇曳,无处遁形。若能做到不断修持佛陀交待给周利槃特的那一句“拂尘除垢”,将习气化暗为明,是指日可待的事。
佛教有八万四千法门,为的就是让每一个灵魂与存有找到与自己相应的修持方法,证得子光明。佛法教授我们要从“戒定慧”修起。六祖曰“心平何劳持戒。”可是对常人而言,“心平”谈何容易!心中境风或徐或疾,不是利衰毁誉,便是称讥苦乐。如我等没有上根利智者,做不到一闻道法,行解相应,如香象渡河,截流而过,就还是专注于从一而终的法门老老实实地修行吧。修定、修慧、修专注力、修认知,如此便可远离恶缘,守住真心,“不是观想,不是发明,而是发现、安住和破执离相。”(p185.)
曾经我写过一首对『诸法空相』的认知,就作为这篇笔记的结尾吧――
妄念妄情动,妄尘妄境生。
妄觉妄相观,妄明妄见现。
娑婆复颠倒,业报斩不断。
众生执无常,世间演冷暖。
万法皆虚幻,如露亦如电。
回溯究竟岸,空心是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