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权的衍生物—引言(1)

                                前言

“汉唐以来,虽号为君主,然权力实不足,不能不有所分寄。故西汉与宰相外戚共天下,东汉与太监名士共天下,唐与后妃藩镇共天下,北宋与奸臣共天下,南宋与外国共天下,元与奸臣番僧共天下,明与宰相太监共天下,本朝则与胥吏共天下耳。"

这段出自晚清郭嵩焘《清稗类钞》中的一则史论,用此段史论为开篇导入,其目的是打算从这一类特殊群体的崛起和消灭方面入手,大到通过一系列政治制度、官僚机制、顺应社会需求和发展的各种改革、小到宗法制度、后妃制度以及当事人(皇帝个人)品性进行全面剖析,旨从特殊群体的发展来看自秦以来在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维护,加强和巩固手段,也突出整个历史长河里围绕”皇权“的利益斗争。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皇权从来不是一个人的独权,而是整个群体的利益斗争,特殊群体的出现是在维护巩固皇权统治下衍生的特殊权利,也叫“偏房”政治群体。而这类的群体斗争放在世界这个大的格局上看,又实在属于小群体内部斗争,纵观整个中国的历史发展,甚至都不曾出现过像西方国家的外侵政策,扩张国界,正如利玛窦在《利玛窦札记》中所说的:“虽然中国人有装备精良的陆军和海军,很容易征服临近的国家,但他们的皇上和人民都从来没有想过要发动侵略战争。他们很满足于自己已有的东西,没有征服的野心。在这方面,他们与欧洲人很不相同……”

《清稗类钞》虽有夸大部分去论述“偏房”群体的权利,即便是新生权利的崛起也不过是为“皇权”服务,他们绝不可能获得正式的名分治理天下。这里不得不提及张文木先生《基督教佛教兴起对欧亚地区竞争力的影响》中所提及到的“一个中心即为‘忠’,两个中心即为‘患’”的思想,这些特殊群体从来都不曾成为另一个权利的中心,即使历史上因为个别皇帝的性格导致的偏房一时专权也不过是千层浪花中的一朵,重点仍旧是从维护”皇权“出发,以特殊群体崛起为导线,深入了解其背后的各项制度和运作规律。

综上所述,整个历史上皇权衍生物的兴衰都离不开“皇权”二字。

目录:《皇权的衍生物》目录

下一章:以宰相之名睥睨天下(2)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