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台别记》--墓志铭集(一)北宋时期《孟从克墓志铭》
翻阅唐之后的宋元明清,恩县(前身历亭县)最一千多年来,有文字记载,或墓志铭流传下来,孟氏算是恩县在北宋时期第一名门望族,比明代国家早四百多年,比平原水务镇王家也早二百多年。现存文献是墓志铭,记载;孟克从,生二子,得六孙,重孙二十八人,其次子孟规,官至工部郎中、郡守。可见孟氏一族,在当时也是显赫望族。墓志铭由 瀛洲防御推官杨诩,撰,原文如下:
公諱克从,字审言,甘陵东阳人也。姓孟氏,本鲁公族孟懿之后世,多以儒学显“亚圣大贤轲”。汉博士(孟)喜;唐尚书(孟)简,皆公之先也。五代离乱,公之曾(孟)高养志隐遁。逮公之祖諱浚,始应神童举,聪悟有名于时,神童之子曰“诲”,宇量恹廓、风议挺特、倜傥豪侠。人多畏之、爱慕之。诲生儿子,长諱庆,次即公也。
公,惇仁好義,性识聪明,学专《春秋》兼通公、榖、左氏之传,至于《阴阳方论》无不洞达、採牍渊蕴而见于用。事父母以孝闻,事兄以悌,抚下以恩,阖门百口雍睦之誉,闻于内外。训子孙以诗书,择贤师良友与之共处。历岁孜孜未尝以倦,期于成立而后已。故其子孙多以经明行修,起家素富有,不求多藏厚积,未尝问有无而惟好施,與或有不得其所而穷困、與夫疾病者,则用粟帛以拯济之、医药以救治之。居人远近无不获其惠泽,君子、长者之德,蔼然著闻。呜呼!可谓贤矣。使其位于朝,功烈见于天下,其可量耶。
康定元年(即1040年)五月十一日,终于家,享年七十,以子贵,仁宗、英宗,今上朝疏恩累赠“衞尉少卿”。娶孙氏,后公十有六年而卒,享寿八十三,而追封“富春县太君”。
生二子,长曰:泽,不仕,先公卒。次曰:规,以明经擢第,见任虞部郎中,历仕以才能进,尝为大理丞,谳议详明,屡平反疑狱,天下自以不冤。及为郡守宽明而善断,先德化而后刑辟,奖进良善、竄殛奸恶,所至而治,所去见思,议谓:两汉循吏无以加焉,皆公之教也。积德之所致也。《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其斯之谓與。女一人,适工部郎中董方。
孙七人,曰:宗杰,庆历四年(即1044)冬卒;曰:宗谊,熙宁二年(即1069)夏卒;曰:宗谅,登仕路,有才干,见青州博兴县尉;曰:宗师,应进士举,尝预恩州贡士之列,以恩補太庙斋郎,熙宁四年(即1071)春卒;曰:琳,应进士举,尝预国举荐名,两被平原郡高选;曰:琪;曰:环,治经深通義理。孙女三人:长,早卒;次,适前泗州司户参军杨咏;次,适前兴州顺政县尉刘弁。
重孙二十八人,曰公彦、曰公绰、曰公谔、曰公裕、曰唐卿、曰公著、曰正卿、曰冠卿、曰晋卿、曰周卿、曰献卿、曰汉卿、曰贞卿、曰雅卿、曰惠卿、曰端卿,皆应明经举;曰公儒、曰公谨、曰公幹、曰虞卿,早卒。玄孙六人皆幼。
后三十五年,岁次甲寅、皇宋熙宁七年(即1074)秋九月一日丙申,嗣子奉公与孙夫人同葬于恩州历亭县平乐乡德化里。诩,先人金部,与孟氏世契内连姻娅,知之最详,为之铭曰:
安仁笃義性,名而贤五福,斯备百行斯全有,阴德者必享报焉,庆贻后世盛大绵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