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老婆唯一一次同时获得高潮是在法官签署离婚文件时。”
刻薄,嘴毒,政治不“正确”。
一个贱兮兮的小老头,却独爱拍爱情。
主角,几乎都是渣男渣女。
他回来了。
那个被喷了N年,却又被许多影迷簇拥N年的伍迪·艾伦。
这次,又是一次颜值盛宴。
又是一次熟悉的,渣渣的爱情。
《纽约的一个雨天》
A Rainy Day in New York
豆瓣7.5,比近年作品《摩天轮》、《咖啡公社》略有提升。
评分不算高,但老伍迪的作品向来评价两级。
喜欢的甘之如饴,充分enjoy他叨逼叨。
不喜欢的坐立不安,嫌啰嗦嫌格局小不炸裂。
但这一次,好像变了。
变“好看”了:又甜又浪漫,结尾还有悬疑片式的反转。
怎么回事?
开撸。
01
三次高能预警
伍迪·艾伦对大牌演员,永远有一种魔力。
无论他被骂得多惨。
每次开拍新片,好莱坞大腕,影帝影后都蜂拥而至,求上……戏。
甚至还有占据流量、人气的新人王都不顾形象要合作。
比如这次。
三大新生偶像:
“甜茶”蒂莫西·柴勒梅德、新一代“美国甜心”艾丽·范宁、国民爱豆赛琳娜·戈麦斯。
还有老牌帅哥裘德·洛、“剑齿虎”列维·施瑞博尔等。
不怕惹祸上身?
Sir再卖个关子。
只能说,演伍迪·艾伦的戏是一种晋级和修炼,欢迎真性情演员。
我们从故事说起。
俗话说,伍迪·艾伦有三宝——
犯罪、出轨、假正经。
这一次三样占了两样。
男主(蒂莫西·柴勒梅德 饰),智商超高,随便玩玩扑克,上万美刀就进了口袋,是个天才赌徒。
高能预警!他叫什么?
盖茨比。
还记得,美国著名作家菲茨杰拉德的名著《了不起的盖茨比》吗?
20世纪20年代,以纽约与长岛一带为背景的“浮世绘”。
这是伍迪·艾伦埋的第一大梗,sir似乎都能看到他狡黠的目光透过眼镜镜片。
首先原著作家菲茨杰拉德,就出现在他的“城市三部曲”之《午夜巴黎》。
扮演者是洛基,汤姆·希德勒斯顿。
△ 《午夜巴黎》角色照,右下角就是演员与作家的对比
其次,盖茨比,是一种人设的高度提炼,代表着:
欲望、冒险、反精英。
一个名字就把“甜茶”角色性格暗示了。
盖茨比的女友艾什莉(艾丽·范宁 饰),一个校报记者,典型的美国南方富家千金。
男才女貌,家世相当。
一天,艾什莉得到个机会,去纽约采访大导演。
把俩小情侣高兴坏了,只不过,他们的兴奋点不大一样。
纽约,是盖茨比的老家,他想顺便来个短途旅行。
计划带女友看看话剧、逛逛博物馆,住个豪华酒店,晚上再泡个吧。
文艺高逼格一条龙,齐活。
△ 字幕来源:远鉴字幕组,下同
艾什莉更期待采访名导,借机长见识,做着一采成名的美梦。
万一不小心拿个普利策奖呢,紧脏。
到了纽约,俩人各自行动。
盖茨比在街上遛弯,恰好遇上老同学在拍电影,恰好被拉去演了一个角色。
和他对戏的女孩,恰好是他初恋女友的妹妹,小钱(赛琳娜·戈麦斯 饰)。
这个小妞角色与盖茨比相得益彰,是靠生命里的味道走到一起。
看这欲言又止的眼神……
啧啧,有故事。
他俩间的化学反应,就是互相一通猛怼。
一个讽刺——你吻技好差;
另一个就大呼——你从小刻薄。
惹。
现在年轻人调情都这么直接了吗。
果然。
一场吻戏作罢,盖茨比不淡定了。
这怎么行,我可是有女友的人啊!
这边悬崖勒马。
另一边,艾什莉的艳遇就精彩多了,简直桃花朵朵开。
第一个,她的采访对象,大叔导演。
他拍文艺片,有才华却没市场,并且与前妻分道扬镳。
口头上称赞对方漂亮、智慧,但字里行间却充满奚落。
高能预警第二次。
Sir不得不佩服导演的real。
很显然,这个角色投射了伍迪·艾伦与前妻的相爱相杀。
△ 伍迪·艾伦与前妻米亚·法罗
艾什莉投其所好,狂吹一通彩虹屁,顺便全方位秀出自己的知识储备和艺术素养。
导演大为感动,哇,世界上竟然有如此懂我的人。
拿下。
导演邀请艾什莉去看自己的新片,在放映室,她结识了中年英俊编剧(裘德·洛 饰)。
好巧不巧,遇上一场编剧捉奸老婆的大戏。
这回,艾什莉又成了无知少女,坦白说自己根本看不懂大导演的片子。
编剧顿时觉得,哇,她好real好单纯显得我好流弊。
拿下。
最后,重头戏来了。
艾什莉去找导演,在片场偶遇大明星。
顿时化身迷妹,什么导演编剧都忘了,这可是国际巨星!
大明星也馋她的身子迷上她的德艺双馨,邀她共进晚餐。
再次拿下!
于是两人顺理成章地上了娱乐头条,顺理成章地准备直奔主题……
没成想,体面的互撩,演变成一出鸡飞狗跳的闹剧。
这边是干柴烈火了……
另一边可就没那么高兴了。
盖茨比被鸽后万分沮丧。
他和小钱逛博物馆,碰巧被家人撞上,不得不去参加糟心的家庭聚会。
女朋友不在咋办,雇一个妓女冒充下。
高能预警第三次。
被老妈一眼识破,说闻得出是妓女的味道。
为什么?不能剧透。
但是有一句台词,Sir可以放出来请大家猜一猜。
世界上最古老的职业。
这句话来自1967年,凯瑟琳·德纳芙的电影《白日美人》,它说的是……
与观众一起被老妈吓一跳的盖茨比,决定做自己。
他到底是跟艾什莉继续金童玉女的童话,还是向小钱表白,放飞自己,赌徒配女演员?
只能你自己去看了。
其实,三次高能放在一起,答案呼之欲出:
盖茨比、大导演,古老职业。
牵出的关键词难道不是:
冒险、反叛与谎言。
呵呵。
如果你看到这还没懂。
Sir只能最后提示一句:
伍迪·艾伦还是那个伍迪·艾伦。
知识分子骂人还真是不吐骨头。
02
纽约,纽约
除了深埋的文艺梗,伍迪·艾伦近年来打造出自己的IP。
Sir称之为“城市电影”。
从巴黎、巴塞罗那、罗马。
再回到美国的洛杉矶、纽约。
每一部电影,他都极尽视听语言的表达,细腻地将城市风情勾勒出来。
让去过的观众倍感亲切。
它不仅仅是建筑物、地标的粗浅表现,而是捕捉到城市魅力的核心。
比如新片,如片名所示。
纽约最有魅力的时候,是一场雨的前后数小时。
看那些细腻的光影——
雨水潮润的气味都能溢出屏幕,人在画中行。
纽约特有的建筑风格,逃生铁楼梯在楼体外,古典又亲民。
将整个埃及神庙搬进来的大都会博物馆。
还有两次特意提到纽约地标,中央公园。
第一次,酒店开房,房间是无敌园景。
第二次,结尾盖茨比与艾什莉,坐马车行走在公园里,开始摊牌,恋情何去何从,一场雨即将降落。
还有自在少年走在落日余晖下,抽烟,遐想,随时做好准备去饮酒、耍牌。
全片配上无处不在的即兴爵士乐,一个词组形容最恰当:
流动盛宴。
在所有进入导筒视线里的城市,Sir认为,纽约是拍得最美、最自然的。
原因无他,伍迪·艾伦1935年出生于纽约布鲁克林的犹太家庭,靠耍笔杆子,写专栏出道,最终登上上流社会的尖顶。
纽约,就是他的绿光,精神家园。
他要是拍不好,谁还可以?
03
矛盾体
关于纽约这座城市,国剧经典《北京人在纽约》开宗明义提过:
如果你爱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
如果你恨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
天堂与地狱的反差感,不仅是城市复杂性。
其实也贯彻在“纽约之子”伍迪·艾伦身上,充满矛盾。
三对分裂的价值观:
文艺清新&尖酸毒辣
堪比风光片的街景、城市地标性建筑、爵士乐,这些都只是导演的喜好和私货。
不是炫耀品位,而是揭露虚无与荒唐的某种注脚罢了。
在《纽约的一个雨天》中,上流社会的伪善,和影视圈百态的怪诞,一览无余。
老头儿的嘲讽总不动声色,在看似不经意中抖落,却也是四两拨千斤的。
他嘲土大款心机女。
艾什莉周旋在三个男人中,挂着三副面孔,一会儿端庄博学,一转身就浮夸奔放。
注意一个细节。
上大一的艾什莉,按常理来说不过18、19岁,却对编剧扯谎说自己21岁。
为啥撒谎?
因为严格来说,21岁在美国才算真正成年,许多地方都有限制21岁以下青年的法令,比如不许买烟酒、不许进入成人场所,之类。
他还嘲影视圈生态。
导演带艾什莉来放映室拉片,自己却在一旁呼呼大睡。
自己的作品,愣是把自己看睡了。
而更讽刺的是,这片子是按编剧的想法剪的。
自己的作品,自己却做不了主。
最妙的是,这些被嘲群体,从不认真对老头生气。
毕竟,他是一个忠实的调侃者。
促狭调侃知识分子的叨逼叨,同时把自己也算作在内。
嘲讽他者,也是自嘲。
他有种长者的宽容和达观,在自嘲的同时消解了自我产生的质疑。
这样的碎碎念,便好笑多了,也可爱多了。
喜感&悲情
看老头的电影,如果能熟悉四处埋下的梗,能看爽,能笑。
但说类型就是喜剧,则有些简单。
笑料是面具,一层华丽怪诞的壳。
你总要动动脑子,才能看到壳下面的芯。
在马车上,盖茨比对艾什莉提到两句话,乍一听很押韵,于是艾什莉立马接话,我知道我知道,这是莎士比亚。
但那其实是一句歌词,来自著名爵士音乐人埃拉·菲茨杰拉德创作的《Night & Day》。
盖茨比只好尴尬而不失礼貌地微笑。
哈哈,对牛弹琴啊。
车马喧哗
孤房静寂
我知道 莎士比亚写的 对吧
如果你在老头儿的电影中发现的趣味点越多,越是证明你的冷僻综合症,越是证明你们的臭趣味相投。
但这种趣味相投,于大众趣味而言,本身就意味着非主流、边缘化。
知音难觅,悲从中来。
道德&艺术
伍迪·艾伦的绝大多数作品,都有一个明显的戏剧情节:
背叛、出轨。
按照标签来说,渣男渣女是他作品中不变的主角。
其实不妨说,在他的故事中,道德感是悬空的。
道德感从来不曾成为他创作的栅栏,因此,他便也无需透过栅栏间隙去窥探那所谓的“正确”。
他几乎是用自己的每一部作品在论证——
艺术,从来不应由道德来评判。
在他看来,艺术才是这个宇宙运行的唯一法则,是人活下去的信念。
在他的作品里充满了作家、编剧、演员等文艺工作者。
他们受困于传统道德,却一直在挣扎,试图摆脱,放欲望一条生路。
在伍迪·艾伦看来,翻开文艺史,就是这些渣男渣女,写满痛苦与纠结的心灵救赎史。
他何尝不是这样?
尽管私生活备受争议,他居然能保持稳定的高产,用作品来怼公众舆论。
回到《纽约》新片。
到底这些“渣”的背后,放浪形骸的背后,要表达什么?
注意三个角色的身份——
赌徒盖茨比,记者艾什莉、小演员小钱。
三个最好年华的年轻人。
就像岁月正摩拳擦掌打造的艺术品雏形,各有表达。
一场雨的到来,滋润了毛坯体的纹路,打湿的是他们秀发的发梢、华服的衣襟。
但是无法浇灭的是他们决心按照自己的想法,与这座城市的大人们叫板的意志力。
就像15岁的犹太少年伍迪·艾伦,开始帮人做枪手,写俏皮话谋生。
每一个笑话,就是一把匕首。
或许,在那个时候,他看着窗外的一场雨就在想:
天啊!我有一天定会出人头地的。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