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吓唬人!中医认为:癫痫患者三伏天的 “汗出不当” 可能酿大祸

三伏天一到,这天气就跟下了火似的,又闷又热,走两步就一身汗。老祖宗早就说过,三伏是一年里 “阳气最盛、湿气也最重” 的时候,就像一口大蒸锅,把人裹在里头。按中医的说法,这时候咱们身体里的阳气会往外跑,毛孔也张得大大的,就怕热邪、湿邪趁机钻空子。

这话听着好像跟咱们普通人关系不大,顶多是觉得 “热得难受”。但对癫痫患者来说,这里头的门道可就深了。你可能会说,不就是出出汗吗?天热出汗不是挺正常的?可偏偏就是这 “出汗” 的事儿,在三伏天里要是没弄对,对癫痫患者来说可能就是个不小的麻烦。为啥这么说?这背后藏着的讲究,可能比你想的要重要多了。

三伏天的重要性,在中医眼里远不止 “热” 这么简单。《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有言:“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 三伏恰是 “天地气交” 最盛时,阳气浮于外而根气内虚,湿气蒸腾如雾露,形成 “阳浮于上,湿蕴于中” 的特殊气候。此时人体气血运行随阳气外浮而加快,但若调摄不当,外邪易乘虚而入,这对癫痫患者而言,更是 “牵一发而动全身” 的关键期。

中医认为,癫痫病机多与 “风痰内扰、神机失用” 相关,而三伏天的气候特性,恰好与这一病机形成 “共振”。《金匮要略》提及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可见痰湿为患本就难缠,三伏天的 “湿邪黏滞” 会加重体内痰浊,若再遇 “热邪引动肝风”,便如 “风助火势”,极易扰动心神。清代名医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也指出:“夏暑发自阳明,最易劫津动风”,而癫痫患者多有 “津液亏耗、肝风易动” 的体质偏颇,三伏天的 “暑热耗气” 恰是诱发隐患的 “推手”。

那么癫痫患者如何在这段时间安度并改善状况?首重 “固护阳气,勿使外泄太过”。《黄帝内经》强调 “春夏养阳”,并非要暴晒取阳,而是避免阳气妄泄 ——比如大汗淋漓时不可骤入空调房,汗为心液,骤冷会使毛孔闭塞,阳气郁于内,与湿邪相搏,易生 “郁热”。可在晨起阳光柔和时散步一刻钟,借自然阳气温通经脉,正午则需 “藏阳”,如《素问》所言 “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保持心神安宁。

其次要 “祛除湿邪,勿令盘踞”。脾主运化,若贪食生冷(如冰饮、凉菜),会损伤脾阳,致湿邪内生。可常食炒白扁豆、茯苓粥,按揉足三里(《针灸大成》称其为 “健脾要穴”),助脾运化水湿。若环境潮湿,可用艾叶煮水擦拭席子,借艾叶 “温燥之性” 驱散湿邪,避免 “湿浊蒙窍”。

最后需 “调畅情志,勿使肝风内动”。三伏天 “心火易亢”,癫痫患者若急躁易怒,会引动 “肝火”,进而 “灼津为痰”。可每日静坐片刻,默念《黄庭经》中 “恬惔虚无,真气从之”,或听舒缓古琴曲,使 “肝气条达”。若觉心烦燥热,可用淡竹叶、莲子心煮水代茶,清泻心火而不损阳气。

古籍虽古,其理常新。三伏天对癫痫患者而言,既是 “考验” 也是 “契机”——若能顺时调摄,借天地阳气助体内痰浊消散、气机调畅,便是 “冬病夏治” 的深意所在。

温馨提示:本文仅作健康科普,不替代任何医疗建议。

本文章摘自公众号——癫忧解惑站,未经允许不得擅自转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