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少平,一个农村土地里走出去的青年,承担了家里人所有的期盼渴望,但历史面前,个人努力与上进显得那么地多余,家庭出生似乎才是社会通行证,真是令人可笑,农民们带着平等的渴望来追求建筑一个新世界,然而,这个新世界却没有给出承诺的一切,他们仍然是他们自己,包括他们勤勤恳恳、努力上进的后代,无论怎样,都一律被打上了祖辈的印记—农民,而已,见识短浅、粗陋浅薄的农民而已。
是的,生活就是这么地残酷。有时,还真渴望身处乱世,这样才能真正地做到英雄不问出处,个人价值,去拼搏就可以成就。但,孙少平,错过了这样的时代,他身处“太平盛世”。
自幼懂事听话,好好学习,凭借着自己的努力,一路来到了县里的高中,是农家里飞出的凤凰,是整个村里的骄傲,带着骄傲和自豪,他自信满满地来到了县里的高中,一心想要继续好好学习,通过学习来改变自己,来实现自己关于未来更大的梦想。
此时的他,是带着一腔热血,摩拳擦掌地来到学校的,但,在学校里,他并没有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没有找到自己的理想,没有走在追梦路上的快乐和喜悦,周遭的一切,仿佛都与学习无关,学生们更多的像是聚到一起的无业青年一样,整天更多的是体力的劳动和无所事事。
最令人尴尬的是,他还要忍受来着家庭贫穷的自卑,时时刻刻都是同学眼中的穷同学、穷学生,甚至于吃不起饭,衣着也永远是最差的,泛白的衣着,朴素干净整洁,却,总是那么地刺眼,人们的心口也总是那么地不一,口里的勤俭朴素,眼里却总要华丽雍容,是的,人,就是这么地虚伪。
这里,少平收获更多的是人情的淡漠,同学间纯洁的友谊,显得那么地可笑,自古以来,从来都是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是的,这能怪谁呢,生活吗,命运吗,时代吗。可笑可悲的世俗,从来就没有改变过,不管你姓啥名谁,总有一个词叫:嫌贫爱富。这,也应该是人类向前的动力吧,毕竟,追求美好是永恒的目标。
学校的学习,最终没能改变少平的命运,毕业之后,很自然地他回到了他的家乡,他曾经从那里走出来,见识了一下外面的世界,外面的世界并没有挽留他,也没给他太多的殷勤,现在,他想要渴望留下来,但没有因由,他必须得回去,回到那个边远的乡村,因为他本来就属于那里,他只是城市里的一个匆匆过客而已。
正如,鲁迅所说:人呐,很多时候,就像这围着灯火的小飞虫一样,来来回回,兜兜转转几圈之后,总是,还要回到原地。少平,就是这样的,带着关于未来美好的梦想,出去转了一圈,又回来了。
回家后,少平坚持了读书人的习惯,卫生整洁干净,读书学习思考,不被周围的世界影响和改变,他心中仍然存有梦想,希望自己不一样,渴望着改变与飞翔。但,在周围人眼里,他显得太过不一样了,是另类,是野心家,是故作姿态,更是数典忘祖。祖祖辈辈都是这样过的,你孙少平能改变什么,你什么也不是,你也成为不了什么。生活的逆行者,往往是最痛苦的,挣扎的灵魂,孤独的灵魂,没有人分享,也不会有人懂,你想改变环境吗,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反过来,你还会被嘲笑,被讥讽,痴人说梦,多么可笑。是的,历来如此,深刻的灵魂必然孤独,这其中的酸辛苦楚,你,只能一个人静静地咀嚼,犹如,受伤的熊,伤口只能自己舔舐。没有怜悯,也不需要怜悯,因为,你必须孤独且强大。生活,也确实教会了少平坚强,他骨子里也有这么一股子劲儿,坚持自己的,做自己,做个不一样的农民,不一样,那就不一样吧。
时代在变化,改革的春风,终于吹到了这个偏僻边远的山村,整个国家,似乎也洋溢着青春的气息,如壮实的青年,坚毅果敢,敢拼敢闯。
终于,少平按捺不住心中的冲动,那是年轻人渴望更广阔天地的渴望,他说服了家人,只身出外谋生,他是勇敢的,是决绝的,他不甘于老于这狭小的天地,如雄鹰般,他渴望飞翔,渴望更广阔的天地。书里,所描写的一切,他渴望去参与去实践,而不仅仅是个看客,他年轻,有朝气,有活力,这就是他最大的资本,也是他最富有的财富,所以,他无所畏惧,他要出去,去到更阔大的天地。
终于,他出来了!省城,他来到了这里,同样是带着对未来美好的向往与追求,他踌躇满志,激情满怀。但,这时的省城,提供给乡下人的空间是那么地狭小,乡下人,一个带有时代气息与不屑的称谓,是指那些,没有城市户口,却又一心想要融入城市的不安分的农村人,他们粗鄙、粗野、没文化,邋遢、不讲理。反正,所有的坏事都可以跟他们联系起来,甚至,城里的空气变坏了,都与这群乡下人有关,因为他们总是呼出污浊的空气。
可笑吗,历史就是这样的浅薄,谁不安于自己的命运,出来瞎折腾,那就是别人的灾难。真是这样吗,也许吧。城里,他只能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做最苦最累的活儿,住最脏最差的地方,吃最简单最粗糙的食物,能靠自己的双手,实实在在的劳动,养活自己,这就是乡下人最大的幸福,最高的尊严。
这里,少平总是做一些短工,脏苦累,肉体上最极致的磨练,于书生一样的他来说,这是生活的炼狱,但,他死活地坚持住了,和最粗鄙的一群人一起讨生活,他,不输于他们。不一样的是,他仍然坚持学习看书,让自己在思想上和时代同步,保持一致,始终不让自己落入这俗世生活的泥淖,犹如,莲一般,出淤泥而不染,始终都是那么地鹤立鸡群。
没日没夜地辛苦换来的是仅仅裹腹的安稳,生活的艰辛,只有自己知道,生活给予的一切,他都默默地咽下,泪水从来都是向内流的。对家里,他还有一份不可推脱的责任,他要供养父母和上学的妹妹,所以,面对生活,他始终积极且乐观,对妹妹的学习,更是诸多的鼓励与支持,为着自己心里未完成的梦想与追求,希望在自己的妹妹身上实现吧。
命运总是充满了变数,似乎,这在中国总是和你的人缘有关系,也终究还是田家姐妹的帮忙,通过自己的努力,少平拿到了一个所谓的“铁饭碗”,这也许是中国的特色吧,一种体制,一种特别神奇的体制,它可以养活人,只要你进去了,你的生老病死,你的生儿育女,你的赡养责任,它都管了,且,你不需要任何的付出,只要你属于体制内就可以了。
太神奇了,这难道就是我们一心追求的共产主义吗,还是就是封建特权阶层的延续而已,人呐,推翻一个压迫换来的往往又是另一个压迫。原来,人,生而不平等是亘古不变的,一切所谓的平等都是美好的想象而已,正如卢梭说的,只要私有制存在一日,人类,就不可能有所谓的平等。
历史、现实一次又一次地反复地论证着,但,野心家们却是屡试不爽,它,总会在历史的转折点时,产生巨大的能量,人类对这游戏也是乐此不疲。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吧,还能说什么呢。
少平的生活来到了矿区,一生也与采矿死死活活地联系在一起了,到死,都没有改变,也许,是他满足了吧,是他疲惫了吧,是他看透了吧。生活到哪里都是一样的,关键是你要热爱你参与的一切,你愿意的你不拒绝的一切,都是有意义,只要你用心用力去经营,再糟糕再不堪里,都会有生活的希望,都会有希望的鲜花,都会有生命的鲜活。
是的,在这里,他看到了生活的真实,太多野性的生命本真,太多的苦难里的坚持,太多无奈里的消耗,形形色色的生命,在这里以各自舒服的方式存活着,上进,务实,堕落,放纵,都尽情地展现着生命的真实。
采矿人,是一群以命换活的人,说来矛盾,生活,应该是有命才能活,怎么能拿命去换活呢,没有了生命,其他的一切还有什么意义呢,生命不是一切生命价值与意义的前提与基础吗。但,生活的现实就是如此地残酷与真实,采矿人,也确确实实是这样的,下井且能安全地出井,就是天大的福命了,笑称是赚到了,倒霉鬼没找上我,且逍遥一日。
人类,生而可贵,生命,也应该是人类最宝贵的,可人类为何偏偏又创造了这样的职业,是在嘲弄造物主吗,是公然和造物主做对吧,也许,是这样的吧,谁叫中国人那么多呢,物以稀为贵,多了,自然也就不宝贵了。
少平也没能万幸,终究还是因着这工作而带了工伤,但,这工伤高贵吗?好像并没有,于国家来说,那更多的是你无用的标志与记录,慢慢地,你会被淘汰的,然后,老死在它给你安排好的体制里。
也就这样一生了,似乎,也没什么遗憾了,可算是彼此双赢了,你养家活口了,国家财富增长了,可喜可贺了,还有谁会去关心,在这荒山野岭里的哀怨伤悲呢,所谓的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孤独终老,一群群,一茬茬的年轻生命,就在这里生根发芽,但,更多的是英年早逝,他们称之为“因公殉职”,死得其所。
少平没有离开,孤独地坚守着。也许,他会和师傅的一家遗孀在一起,或以徒弟朋友的身份,相伴终身,或以一纸婚书的形式,相互扶持,毕竟,我们的社会容不下太多的单纯的“好心”。传统文化教育我们: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做事要光明正大,光明正大太重要。
于爱情而言,少平是明智的。也有过年少的冲动与稚嫩,高中时,对班上女同学红梅,产生的所谓爱情的情愫,更多的是同病相怜的同情吧,是抱团取暖的安慰吧,是学校冷言冷语里的鼓励吧。从头到尾,这都是一场无言的沉默剧,感于心而已,彼此没有承诺,甚至都没有正式的谈话,也始终是少平一厢情情愿,一己之幻想而已,老话说的:剃头挑子一头热。
也有过奋斗打拼中的理智拒绝,这更是作为读书人,他的高傲与坚守吧,爱情,应该是美好的,是纯洁的,是相互爱慕,是彼此有着关于未来相似的向往与追逐。是不应该掺杂任何功利的杂质的,是不应该为了生活的现实而苟且到一起的。所以,他毅然决然地拒绝了“未来丈人”极其诱惑的建议,于此同时放弃的,还有他的温饱裹腹,所以,士人是富贵不能淫的,少平,也不枉读书人的称谓,不意间,挺住了自古以来士人的脊梁。
也有心有灵犀一点通的真挚爱情,于田晓霞,是真爱,是同志,是生命里光耀彼此的人儿,从最开始的推荐读书看报,不时借阅书本,谈论时事人生,两颗年轻真挚的心,慢慢地倾心了彼此,慢慢地靠近了,最后走到了一起,生活里,他们为彼此呐喊鼓励,不沦落于世俗的零碎,一起憧憬着美好的未来,两颗奋进勇敢的心,一起成长着。他们跨越了职业,家庭,出生,是纯粹的灵魂的结合,是相似灵魂的共颤。这是一段彼此都美好的爱恋,也是理想中爱情应该有的样子,歌唱着青春,梦想,美好。
但,生活的真实往往都是与人作对的,它,总是让人不好过,这一段美好的爱恋,以小霞的舍身救人告结,留少平一人,继续品尝生活的残忍。爱情,从来都是可遇而不可求,往往遇到了,又抓不牢,所以,孤独,才是人生常态吧,无怪乎,那么多的爱情悲剧总能引起世人的共鸣: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读来总是令人扼腕,为之涕零。
也有无情但深情的拒绝,于妹妹的同学,自己同学金波的妹妹,金秀,他是果断地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拒绝了。但,其实,这是另一种深情,是不拖累,是不耽误,更是祝福。不以自己的残躯来拖累一个年轻的生命,放飞一个更应该飞翔的生命,一个可以去追逐更好的生命。
这其中的深情,应该能读出来吧,爱情,不是怜悯,不是同情,更不应该是累赘。不能比翼双飞的爱恋,是不值得的,也是不应该去追寻的,所以,他是明智的,说他无情也罢,他,只是忠于了自己的内心,忠于了自己对爱情的定义,忠于了他应该有的生活。
现实的生活,慢慢地告诉了他,生命的真谛,生活的意义,他自己又该属于哪里,他又该怎样继续自己的生活。爱情,也许死了,但,生活的路,还在向前绵延,他还要继续上路,带着只有他自己才明了的心情,这心情,不想说,不想说,不想说。只是,上路吧,也许就能遇见心中的美好,向往的美好,渴望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