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是一位善于思考的人。前几天,他离开市区,去小镇生活了几日,回来后,他对于“城乡”又有了一些新的体验。
小镇,入住了许多高科技企业,周边又有一些高等学府。原本一片农田,突然,像一颗新的星星升起,光鲜亮丽,令人称赞。
小镇有一条街区叫作“龙凤街”,一条街上出现了几个商业圈,夜晚也是人声鼎沸,好似热闹。
老王喜欢散步,边走边看,观察这新兴的小镇,体验小镇里的人间烟火。有时,也进店,品尝一下当地的小吃。
从建筑上、交通上、商业圈观察,小镇已经抹去“城乡”鸿沟,既方便,又丰富。老王对比前后,心里感慨许多。
但是,从部分场地的卫生环境、商家服务温度,老王还是摇摇头,高要求的给出来了一个“差评”。
事情的缘由就是散步小区周边遇见的垃圾痕迹;步行道上,小贩的抢道经营;再者是,装潢不错的小吃店里,遇见一些冷漠的服务面孔,与他所常住的城市差别很大,让他很不适应。
费孝通曾谈论过“乡土社会”里的“熟人社会”。小镇发展,又迎来了许多“新居民”,如何从传统的“熟人社会”转型到新型“现代社会”,张开双臂,拥抱八方来客,这是老王思考的一个新问题。
期间,老王去过当地地标性建筑里的一家非遗馆参观,该馆抢占了楼层最好的位置,据大楼的物管介绍,当日是可以参观的。但是,老王仍然不能如愿,门关着,被“拒绝”了。老王只能摇摇头,隔着玻璃“观赏”一下。
老王说:一般地方非遗项目,大概率会得到当地财政的文化扶持。公开的展示,即是活跃小镇生活,亮出小镇一张名片,也是对于公共政策的一种“回应”。他们“失信”了,不应该呀。
老王还补充说:不知道,他们背后有什么样的解释?
接着,老王还感慨地说:“一个新兴的小镇崛起,不仅仅在于大厦的数量,更应当重视孕育一种独特的地方文化,这一点恰恰又是最难的”。
老王的话,引起了我的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