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父亲北京行day2——打卡八达岭长城

次日清晨,天光还未完全透亮,我们便汇入了前往八达岭的散客团里。父亲的神色里,藏着一种孩子般的期待,那是对“不到长城非好汉”那句名言的朝圣。我选择了缆车上下,那铁索悠悠地将我们吊起,平稳地、几乎是无声地,将葱翠的山峦踩在脚下。父亲凭窗望着,下方蜿蜒的城墙逐渐显露出它全部的、令人屏息的雄姿。它不像昨夜鸟巢那精致的宏伟,而是一种粗粝的、从山脊的骨血里生长出来的苍莽,一种沉默着与岁月对抗的顽强。



双脚终于踏上了那巨古的城砖。砖面被无数足迹磨得光润,却也布满了深刻的裂纹,像老人手背上虬结的筋脉。风从垛口强劲地灌入,带着山野的清气。父亲起初步履缓慢,用手抚着墙堞,仿佛在阅读一部无字的史书。行至好汉坡下,他仰头望了望那陡峭的台阶,眼中却燃起一簇不服输的光。我本欲搀扶,他却摆了摆手,深吸一口气,一步步,沉稳而坚定地向上登去。




他终于站在了坡顶。那一刻,他花白的额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脸颊却因激动而泛着红光。为了照相应景,我向一同登顶的行人借了面小红旗,他紧紧握着,向着层峦叠嶂的群山,用力地挥了挥。镜头里的他,笑容酣畅淋漓,带着一种征服后的豪情与骄傲,那身影嵌在绵延万里的灰墙与碧空之间,成了一幅我此生难忘的画面。我们父女俩在此刻合了影,我的肩膀紧靠着他,我能感到那支撑了我半生的力量,此刻依然坚实。




下山后,在熙攘的摊贩间,我们买了茯苓饼、北京麻花和桃酥。而在挑选时,父亲一眼看见了用玻璃纸包得齐整的糖姜片,他拿起来,端详着说:“这个,你妈妈是爱吃的。”我心头一暖。这迢迢旅途,这壮丽风光,他始终未曾忘记家中那个守候的人。

午后快两点了,我们才跟着旅行团,在一家喧闹的餐馆里坐下。几笼北京蒸饺热腾腾地端上来,皮薄馅足。我给父亲碟里倒上醋,又添了一小勺艳红的辣椒酱。他吃得津津有味,那寻常的食物,因了这一日的奔波与攀登,显得格外香甜。


归途的车厢里,满载着疲惫与满足。我们途径了静穆的明十三陵,又逛了精巧的艺麓园。在园中,我们跟着讲解员,听她细说一梁一柱、一草一木的掌故。父亲听得很认真,不时点头。

夕阳西下,车载着我们驶回北京的万家灯火。父亲靠在座椅上,微微阖着眼,嘴角还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我望着他安详的睡容,又回首望向那已隐没在暮色苍茫中的、巨龙般的身影。这一天,我们不仅将足迹印在了古老的城砖上,更将一段名为“陪伴”的时光,深深地镌刻在了彼此的生命里。这远比任何风景,都更为不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