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微信朋友圈的扩大,微信的私密与内部特点,逐步被公开所代替。常常分享自家照片的朋友,开始沉默起来。在晒了半年娃之后,我也果断删除了很多照片,在朋友圈少晒个人,多晒思想,在这个逐渐拟态的媒介形态中,开始变得虚伪起来。
或者说也不是虚伪,能拿出真面目示人的,没有几个,大多有各自的目的。比如一个卖辣椒酱的,加了我的好友,又加了我家先生的好友。而且还留言转发,我翻看她的朋友圈看了好久,甚至怀疑是先生在外结交的红颜,反复考证之后,发现,是个微商,卖辣椒酱的,似乎味道还不错。如果真的就此误会,造成一瓶辣椒酱引发的血案,那该多冤枉啊?
这类不明人士,只能是圈里人,谈不上朋友。朋友圈越来越像个圈,而朋友们,都隐藏在地面上。就像借钱,会在朋友圈借吗?肯定是骗子,都是私下打电话或者见面来搞定。
早晨打开朋友圈,最积极发布的都是做商业或者营销的,千方百计引发人们的关注,有的人发布的内容特别可爱,你不忍删除他,有的人发的太恶俗,不屏蔽不以平民愤。曾经有一段时间,加了很多人到微信,一刷屏,发现百分之八十不认识,这个时候顿感惊慌,误入这个圈,该怎么出来呢?
有的时候,很多人都觉得自己发些什么没问题。还是那句话,言者无心,听者有意,发者无心,看者动气。昨天看了一篇订阅号文章,《我有钱,不代表你可以不还》,说的就是一个朋友高调晒晒奢侈品,不还钱引发的撕逼故事,跟给“老赖”限制高消费一样的套路,借钱不还还嘚瑟,是不是人神共愤。
我在这里苦逼加班,你成天游山玩水还有钱。天天晒孩子,被陌生人绑架怎么办?想想李嘉诚那儿子,没成天晒都被绑票了,多么恐怖。这么想是不是有点歪了,这样的概率还是有的。
据权威统计(其实是我臆测),真正的大事都不在朋友圈晒,比如家人生病、获得巨奖、投资失利、买房成功。真正晒的都是不痛不痒,哪里吃饭,哪里看花,哪句鸡汤,哪个热点,总之刚需不多,泡沫泛滥。
缺什么,晒什么,有一定道理。有时候晒偏了,就引发误解。天天晒和美女合影,拉仇恨不?天天晒美食,是旅行家还是不务正业?朋友圈这个小社会,随着个人的晒,把个人的品格一点点的消费掉。有的在提升,有的被拉黑,有人心生尊敬,有人敬而远之。
即便心理默念这是假的,假的,假的,依然忍不住当成这就是真实的你。
如果有一天被拉黑或者拉黑了,我一定说,对不起,你的朋友不是我的圈,打扰了!
微信公众号 季水书房 Jishuishuf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