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政,齐国人,屠夫出身,身强力壮,武艺高强。因与仇家结怨,隐藏于市井避祸。
当时,韩国大夫严仲子(严遂)与韩国相国韩傀(傀儡的傀)不和,势同水火,甚至到了以死相逼的地步,严仲子只得外逃。
当然,严仲子也是一位性情刚烈,秉性耿直之人,对韩傀的嫉恨从未忘记,于是,在游历民间时,往往关注武艺高强,头脑清醒,勇猛果断的壮士。不久,他发现了一位。
严仲子虽然仕途不得志,毕竟曾任高官,声名显赫,家道殷实,是位标准的“大咖”。当身为布衣百姓的聂政为母亲庆寿,严仲子赠送百金的举动传遍乡野时,不仅聂政深受感动,连街坊邻居都投来羡慕的眼光。但是,聂政并未接受严仲子的好意,将礼物退回。但凡无缘无故,大咖递送橄榄枝,必定是赴汤蹈火的事。在当时,名声比生命重要的年代,聂政轻易不能接受,受之则无悔。
严仲子也懂得这个道理,双方都在等待。几年之后,聂政母亲去世,姐姐外嫁,聂政便找到严仲子,表示感激之意。目前身无牵挂,请大咖吩咐。
于是,严仲子便将心中怨恨告诉聂政,也担心万一刺杀之事不成,名声受损。聂政请严仲子放心,绝不辜负知遇之恩。几日之后,聂政来到韩国,凭借一身武艺,轻松潜入韩傀后院,如入无人之境。面对蜂拥而来的家丁,聂政并不在意,而是直取目标人物——韩傀的头颅,瞬间便完成任务,趁家丁看得目瞪口呆之时,聂政顺手将靠近身边的家丁砍翻。当更多的护卫冲进后院时,聂政将匕首对准自己的面孔,割下面皮,挖出双眼,开膛破肚,惨不忍睹!在场的任何一人都不曾见过如此景象,呆若木鸡。聂政的尸体被横陈于闹市,韩国国君下令彻查此事。但是尸体已经面目全非,多日没有人认领。消息很快传到聂政姐姐的乡间。聂政姐姐留下了姓名,聂嫈(音婴),我们记住她。姐姐一听消息便知是家弟所为,连夜赶入京城,扑倒在尸体上大哭,向身边的百姓呼喊,这是我弟弟聂政,他这么做是为了隐姓埋名,但我不允许,我要让大家记住他,他是一位英雄!
那么严仲子呢?早早溜之大吉!后世评论严仲子时,大多与聂政刺杀捆绑在一起,作为事件的背景人物来介绍。据其所作所为,也只算是报得私仇,只是搭上了聂政的性命,践行着“士为知己者死”的信念,值得吗?也许。当然,战国时代有其历史局限,身轻名重,所以,对于百姓残忍无道,动辄几万几万地杀掉,而对于贵族,士族,读书人,名人,则是宽厚仁爱,从未听说战国时代有文字狱,大家都可以发表自己的独到主张,进而形成了百家争鸣,甚至全社会对于名人的敬重异乎寻常,从而使得“名声重于生命”。
春秋战国毕竟属于“周朝”,分邦建国,是典型的邦国制度,那么进入秦朝之后,就是帝国制度,所有权力集中于中央,甚至于帝王,言论的钳制,思想的统一就必不可少,焚书坑儒,文字狱的出现也难在所难免。时代的车轮进入了另一个世界,更文明、更进步也更残酷。
以前学历史,总是关注文化、艺术,诗词,现在看来无比幼稚。看历史,关键在于政治体制,经济政策,外交策略和军事部署。时至今日,依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