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2000年 秋
泡泡和Ivan相识于高一军训时,初见时的情景早已模糊,泡泡只记得教官指定带队班长,男女生各一名,男领队好像是个其貌不扬的男生,而女领队,就是Ivan。
“我叫Ivan,来自河北省石家庄市……”Ivan一副又红又专的表情。
泡泡则在女同学堆儿里和她们一起叽叽喳喳。
“长得还可以吧,算眉清目秀。”
“她从河北来的呀?”
“切,有什么了不起。”
青春期的女孩子对同性的排斥仿佛是与生俱来的,与了解和理解无关,于是有了传说中的“看不惯”。
比如Ivan总穿一件彩色竖条纹的毛衣上学,不搭任何外套,泡泡也曾和其他同学一样,对此很不理解,在当时的边陲小镇,毛衣的使命如同秋裤一样,天冷了妈妈自会嘱咐套在外衣里面保暖。
比如Ivan听不太懂本地的一些方言,课间女生们在一起嬉笑打闹或窃窃私语时,她那义正言辞的气质总是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比如仅仅因为Ivan单纯地来自外省,所以同学们对她有很多猜想,可偏偏她又是个学霸,同学们在不禁感叹内陆省区的教学质量就是好的同时,也有几分酸溜溜的妒意。
但少女对于同性的接纳仿佛也是突如其来的,与理由和原因无关,于是有了传说中的“闺蜜”。
军训后,泡泡与Ivan从前后桌变为同桌再变为前后桌,座位距离始终保持在触手可及,渐渐地从陌生到熟络,从了解到理解,从同学变朋友,从讲题目到窃窃私语,从借铅笔橡皮到传纸条诉说心事,高中三年,她们经常形影不离。
学习成绩优势互补,不相上下。泡泡分不清东南西北,但Ivan地理全年级第一;Ivan的英语成绩在及格线上下晃荡,但泡泡的英语在考试方面还可以。
脾气性格大同小异,都不善于社交,不习惯热闹,觉得人生得一知己刚刚好;都属于伪文艺女青年,没事儿看个小说,买本杂志,听听歌曲,聊聊理想,谈谈人生。
两家距离虽不算太近,但可以找个折中的地点会合,相伴去学校。
在情窦初开的年纪,泡泡的早恋可谓满城风雨人尽皆知,而Ivan的暗恋也同样使她心潮澎湃茶饭不思。
对于感情,她们之间没有秘密,晚自习前会手拉手去操场偷偷议论喜欢的男生,上课时会传纸条痛骂和男朋友走的近的女生,回家路上会沉浸在彼此的心事里或哭或笑。
手拉手一起上学放学,课间一起去厕所,晚自习前一起在操场溜达诉说心事,自习课时相互给对方讲题,当时泡泡觉得,这就是闺蜜,闺蜜就是可以“在一起”。
就是能够在一起做很多事儿,能够在一起相互倾诉心事儿,不是闺蜜是什么?
高考后,她们分别在两个省份读大学,Ivan家也搬到邻省,但她们仍保持着一年见一到两面的节奏。
在QQ还没有霸占手机、微信还没有改变生活的年代,她们仍保留着最传统的通讯方式——写信。
Ivan:
今天师哥师姐们为我们表演了迎新生晚会,好多有才华的人,舞台也很漂亮,有朝一日我一定要带你来看看。
泡泡:
你知道吗?你过了英语四级,我高兴得逢人就说,我要让所有人都知道我最好的朋友英语过四级了!
Ivan:
XX两周都没有和我联系了,打他手机竟然停机了,我辗转通过别人得知他的新号,他换号也不告诉我,我越来越看不到希望了。
泡泡:
看新闻了吗?张爱玲去世了,一代才女就这么走了,走的很孤独,一辈子没结婚,也没孩子。
Ivan:
高数好难,我想如果考研的话,怕是更难了。
泡泡:
不要提XX了,我和他已经没有联系了,就让我忘了他吧。
……
……
2005年 夏
“泡泡,这个暑假我要回老家,去找你。”
“好啊好啊,你家搬走了以后,还没回家过吧,正好看看同学们。来了就住我家。”泡泡特别高兴。
“我回来一半是为了你。”
“那另一半为了谁?”
“其实我和阿木开始交往了,嘻嘻。”
“真的啊?那你怎么不告诉我。”
“这不刚确定了就告诉你么。”
阿木也是泡泡和Evan的高中同学,后在南方读大学。
“对了,太郎也考上大学了,和你在一个城市,以后你们有个照应。”
太郎和泡泡是初中同学,进入高中和泡泡、Ivan也在一个班,高二时举家搬迁至外地,随之转学,之后又复读,后来和Ivan在一个城市读大学。
这个暑假,解放了的太郎也回到老家。
“别人都不重要,见你和阿木就行了,那我们很快就要见面啦!”电话那头的Evan很是兴奋。
“太郎这次回来是不是总是找你呀?”Evan和泡泡在泡泡家狭小的床上躺着。
“老同学嘛,他转学走了第一次回来,肯定要见一见。”泡泡不以为然。
“你和XX怎么样了?自打我回来,都没见你们见面。”
“我也不知道,假期回来他都不主动找我。”泡泡还没觉察出来有什么问题横在她和XX之间,只觉得自己已经习惯了被冷落与被漠视。
“嗨,不会因为我回来霸占住你,他生气了吧?”Ivan打趣。
“才不会,你俩对于我一样重要!”
次日,Ivan去找阿木,再回来的时候,她满脸落寞。
“阿木和我提分手。”Ivan很是伤心。
“啊?你们刚相处就分啊?”泡泡有些不相信。
“满心欢喜去见他,结果他说他喜欢上他同学了。”
“我觉得阿木不是这样的人,他一定觉得太远了,没法承诺什么,怕谈了几年最终不能在一起,耽误你。”泡泡觉得也许分手是阿木自认为的负责方式。
“能不能在一起,得毕业以后试试才知啊!”Ivan的表情很是失望。
“好了好了,反正我觉得他有难言之隐。”泡泡连忙拍拍她。
就这样,Ivan回来十天,见到了最想见的闺蜜,也匆匆结束了一段刚萌芽的恋爱。
Ivan走了后,转眼秋季开学了,泡泡升大三。
倒了两次车,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宿舍,已是深夜。舍友还没回来,泡泡发呆地看着行李,毫无收拾的欲望。
“喂,Ivan,我到了。”泡泡打电话不只想报到。
“恩,刚太郎还问我你到了没呢。对了,你告诉XX了吗?”Evan小心翼翼地问出后一句。
谁都知道这个假期发生了什么,只有泡泡一个人如同《太委屈》的歌词里写的那样:“连分手也是让我最后得到消息。”
“我给他打过电话了。”泡泡的声音在颤抖。
“恩。”知己如Ivan,静等泡泡言。
“我问他是不是和那个女生在一起了。”泡泡觉得心口堵,简单的话也不得不深呼吸一下再说。
“恩。”
“他说不知道。”
“不知道是什么意思?”Ivan有点沉不住气了。
“其实就是默认了呗。”泡泡叹着气,眼泪默默往下流。
Ivan也没说话,这个时候不需要安慰,只需要泡泡哭泣的时候有人在她旁边就行,哪怕是电话那头。
“如果太郎想和你在一起,你可不可以试试看看?”Ivan这样问。
“我不敢……”后面的话说不出,泡泡已经泣不成声。
而Ivan的眼泪也流了下来。
“Ivan你别哭,我没事的,我会坚强的。”
“泡泡,我真替你揪心,我觉得咱俩心在一起连着,你一哭我就想哭。”
02
2005年 国庆前夕
“昨天太郎说盼着你十一回来呢。”Ivan给泡泡发短信。
“不回去了,时间都在路上了。”
“你和太郎这俩月没少联系吧,他其实对你挺好的。”
“我还没想好,再说,我还没缓过来。”泡泡真心不想再谈异地恋了,她还在想着如果不是异地恋,也许就不会被人趁虚而入,也许上一段恋情的结局就不会是这样。
“恩,我理解,不论你做什么决定,我都支持你。”
“等等和你说啊,太郎给我发信息了。”
“恩,你先回他,人家可是惦记你呦!”
太郎约泡泡晚上能不能上网一起打泡泡堂。
晚上六点整,太郎和泡泡在视频上见面了。
这不是第一次视频聊天了。
早在泡泡失恋之初,上网遇到了太郎,太郎为了安慰泡泡,给她放光良的《童话》听,那是当年大热的一首歌。
但泡泡却听不下去,把耳机扔在桌子上,随之匆匆告别,逃回宿舍。
“刚才是我不好,惹你伤心了,但看你那个样子,我都想哭,真的。我想告诉你,这个世界不是一个人的,这个世界是你我他的,还有很多值得你开心的事情。”太郎则在回家路上淋了雨,故意的。
“谢谢,我回调整自己的。”
之后在网上遇到,太郎给泡泡放了摇滚版的《童话》,泡泡说好听,太郎对泡泡竖起了大拇指。
后来太郎天天发信息安慰泡泡,也委婉表达内心所想,而泡泡总是叮嘱太郎照顾好Ivan,毕竟同在一个城市读大学,也是缘分。
没有答应太郎国庆回家,那就视频聊天吧,也算是给太郎一点安慰。
“Ivan和我一起来了。”太郎说。
“真的啊?她在哪呢?”
“在旁边上网啊。”太郎笑着,用摄像头照了照Evan,Evan高兴地和泡泡打招呼。
“她看电视剧呢,咱们玩泡泡堂吧。”
“好啊。”
就这样,在Ivan和太郎的精神陪伴下,泡泡的心情逐渐恢复了平静,太郎每天都给泡泡发信息,偶尔约泡泡上网视频,Ivan也总是陪伴其左右,在一旁看电视剧。
太郎经常在晚上给泡泡打电话,话里若有似无地总有一些暗示。
“泡泡,我们学校校庆呢,电视台来采访,老师让我发言呢,我假装正儿八经说了几句,嘿嘿。”
“你要多喝水,你看你嘴干的,一定要大量喝水。”
“你考研准备怎么样了?你肯定没有问题的,我相信你。”
“今天我们班有俩同学打起来了,我作为班长总得拉架,结果他们不小心把我也打着了。”
“最近有没有男生追你呀?我告诉你,你可不能找啊,不然我饶不了你……”
……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泡泡说不清她与太郎的关系是什么,也许是日光昏暗月色朦胧的暧昧,也许是友达以上恋人未满的朦胧,比男闺蜜的界限感更加模糊,比蓝颜知己的临界点更进一步。
寂寞的年轻人啊,总是自私的,泡泡对每天隔空的早安与晚安愈加习惯,太郎对每天千里之外的挂念倍加满足,有了精神依靠,泡泡带着重新找回的安全感,投入到新一轮的学习生活中。
冬天到了,每天晚上,泡泡都在教室上晚自习,迎接期末考试的到来。
一天晚上,泡泡上完自习完回到宿舍,疲惫地躺在床上,才想起来已经好久没有和Ivan联系了,之前的几个月,Ivan总是出现在太郎与泡泡的视频里,是自己重色轻友冷落了Ivan吗?泡泡决定给Ivan打个电话,可是占线。
那给太郎打一个吧。
电话接通,听到太郎的室友在起哄:“是嫂子打来的吧?”
还没等泡泡告诉太郎别让他的室友瞎说八道,电话那端的太郎语气就明显有些窘迫了。
“不是,不是……”太郎冲他室友喊话。
“我想告诉你一件事情。”打发走室友,太郎的语气突然严肃起来。
“什么事儿啊?”
“算了,等你下周考完试我再告诉你。”
下周?泡泡并没有和太郎提过,下周自己即将迎来期末考试的第一门科目,可告诉过Ivan。
敏感如泡泡,此时已经预感到太郎要说的事情,她知道如果自己追问,太郎是招架不住的。但她还是忍住没有问出来,以轻松地口吻结束了通话。
临睡前仍然忍不住发了信息:“是你有女朋友了吧?”
“是的。”
她没有问是谁,因为她有点不忍心替太郎也是替自己戳破真相。
一夜无眠。
第二天下午,为了让自己能够自如地应对这一切,泡泡特意选在课间喧嚣的时候给太郎发了信息。
“告诉我你女朋友是谁呗?”
“是Ivan。”
泡泡许久没有回复。
太郎打来电话说,本来想等泡泡考完试告诉她。
“为什么不早告诉我啊,你们什么时候开始的?”
“一个月前吧。”
“挺好的。”其实太郎并没有做错什么,但泡泡还是有种被欺骗的感觉。
但泡泡也无权指责甚至反问太郎为什么,因为自己也从未答应过太郎,太郎也从未给自己以承诺。
紧接着Ivan的信息进来了,很长很长,看得泡泡眼前一片白花花。其实Ivan也并没有做错什么,可还是说了无数个对不起,最后说不想失去泡泡这个闺蜜,如果必须做选择,她退出。
泡泡也不知道说什么,那一瞬间,她真觉得不能失去Ivan,而Ivan的真诚也让她有点轻松感,于是她回了Ivan的信息,只有一句话:
“你永远是我最好的朋友。”
“你好好复习,希望不要影响你下周的考试。”Ivan和太郎的短信,几乎同时表达了此意。
隔了几日,太郎对泡泡说,是因为某天泡泡电话里说的一句话,所以太郎决定不再抱有希望了。
具体是哪次电话,具体说了什么话,泡泡毫无印象,可泡泡不想追问了,不想知道了。
总之,泡泡只有把全部精力放在复习期末考试上,偶尔心烦意乱的时候,会独自走出校门逛逛,学校旁边新开了家情侣礼品店,泡泡买了一对儿亲嘴娃娃,然后给Ivan发了一条信息:“给你们买了个小礼物,考完试回去带给你们。”
期末考试陆陆续续进行了一个月,这一个月里,泡泡每天在背诵与记忆,学文科不要求太多的计算与推理,只要把重点背下来,总能考个不错的分数。
只是心偶尔会被空落落的感觉蛰一下,但她知道自己也没有必要遗憾什么,毕竟太郎在她失意的时候给了精神支持,她享受着每天的晨安与晚安,但没有给过太郎任何让感情发酵的机会与希望,而太郎亦没有义务一直充当泡泡的知心大妈。
换个角度想,太郎完全拥有情感的自由,他并不是放弃谁而选择谁,而是在不可捉摸的泡泡和充满希望的Ivan间选择谁。
如此一想,简单明了,乌拉。
十年后,泡泡问Ivan她与太郎是谁先追的谁时,Ivan说,这重要吗,相互喜欢的情感,对方一定能感觉到,不过就是谁先捅破这层窗户纸而已。
03
2005年 冬
寒假到了,泡泡计划在省城逗留十天。晚上下了火车,Ivan和太郎在出站口等她。
不知Ivan心里有没有掠过一丝不自然地感觉,反正泡泡虽然有点恍如隔世的感觉,但心里很开心,她庆幸自己的选择,并没有失去Ivan。
之后的几天,泡泡和Ivan、太郎一起吃火锅、唱KTV,去Ivan宿舍住,还见了其他几个同学。
三个人在一起的时候,泡泡尽量不与太郎对视,不是心虚与尴尬,而是怕Ivan误会。
从旁观者的角度出发,泡泡看得出来Ivan对太郎是真心的喜欢,表情中充满爱意,眼神里满是依赖,举手投足间都在考虑太郎的坐标。
泡泡从心里为Ivan感到高兴,自己打很小开始就一直在经历着感情,可Ivan不是,她的情感要么无疾而终,要么虎头蛇尾,送算出现一个能让她奋不顾身去爱的人,和一份能让她飞蛾扑火也甘愿的爱情,才不负这青春大好时光和大把愚妄。
但泡泡也有隐隐地担忧。
毕竟自己和太郎同学十几年,目睹过太郎泡妞撩妹的实力,熟知太郎孤傲霸道的脾气,她担心太郎的大男子主义会将Ivan吞噬,Ivan会越来越进退两难。
但目前看来太郎也足够体贴细心,Ivan的眼神少了些迟疑和冲动,多了份温柔与笃定,泡泡觉得也许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
寒假过后,已是2006年了,泡泡回到学校,Ivan和太郎想必也返校了。
想必Ivan也沉浸在甜蜜的恋爱中无暇顾他,因为她和泡泡好久没有联系了,手机的普及代替了书鸿雁传书,那么恋人某些时候也能代替远方的知己,给以实质性的陪伴。
而泡泡则把压箱底的微积分、线代、概率等书拿出来,每天吃力地啃着,为考研做准备。
她目标学校的管理学专业是要考数三的,对于她这个文科生来说虽不是登天那么难,也足以抓狂几天。
感情空白期的孤单和年轻时的迷惘相互交织,加之周围的同学们都在找实习单位或打零工,也给了她一定的冲击。
是工作还是考研,她越来越不笃定。
学习劲头从一开始的猛兽洪水,到有心无力;学习效率从一开始的事半功倍,到徒劳无功。
期间太郎给泡泡打过几次电话,大抵意思是和Ivan吵架了,他想去找Ivan。
“那你给我打电话干嘛?我又不在当地,又不能去把她追回来。”泡泡的语气不是很好,觉得太郎把自己当个备胎似的在诉苦。
“这么晚了,她回宿舍了,打电话不接。你帮我劝劝呗。”
“好吧,但是你也发信息好好安慰安慰她吧。”
泡泡挂了电话后,给Ivan发了信息,Ivan过了好久才回,说在宿舍。泡泡也没多说什么,为情侣闹别扭劝和,泡泡这种身份还是比较尴尬的。
Ivan也没多和泡泡说什么,受伤时的Ivan往往喜欢先一个人冷静,风波彻底过后才愿意与人分享。
2007年 夏
泡泡毕业了,考研自然以失败告终,出人意料,却不出自己所料。经过五轮考试,终于到得了一份工作,很辛苦也很充实。
Ivan与太郎晚一年毕业,感情也按部就班地进行着,虽然两个人在不同的学校,但还是和普通学生情侣一样,没课时就黏在一起,没事时就畅想未来,Ivan也没有考研的心思,总想着毕业后找一份工作,与太郎组建家庭。
泡泡与Ivan有时联系,只是与儿时不同,她们很少把自己和另一半相处的细枝末节一字不落、绘声绘色地向对方描述,并不是因为情感疏离或信任渐薄,而是成年之后的她们早已懂得生活的真相如《安娜·卡列尼娜》中的第一句话描述的一样:“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个不同。”
爱情里好的部分,每个女人都一样,对那个男人予以崇拜,对那个男人予以依赖,相信总有一天,自己会像紫霞仙子憧憬的那样,被化身为至尊宝一样的那个男人骑着七彩祥云来迎娶自己。
爱情里坏的部分,每个女人经历的却不一样,有人是因为那个男人劈腿而伤心,有人是因为那个男人玩心太重而失望,有人是因为那个男人不够成熟而无奈,有人是因为那个男人无情冷酷而愤怒。
而Ivan与太郎之间不好的部分,却是多种原因的综合体,和长期积淀的矛盾,以至于毕业后的异地,其实也只充当了汽车D档一样的前进功能,加速了感情的瓦解。
2008年 冬
泡泡辞职了,为了补之前严重缺的觉,睡得昏天暗地,往往一醒来已是下午了。
“我辞职了,想去你那呆几天。”这天下午,Ivan的短信突然进来了。
“啊?你不是刚工作半年么?”泡泡问。
Ivan和太郎2008年毕业后,由于工作性质的关系分隔两地,泡泡惊讶于Ivan和自己的轨迹如此相同,虽不是同一年就业,但却在差不多的时间主动失业。
紧接着,太郎的信息也进来了:“让Ivan去你那住几天散散心好吗?”
“你们两个搞什么啊?”泡泡问Ivan。
“具体到了再说吧。”
次日早上接到Ivan后,泡泡带她回到了出租屋,简单地做了饭,吃完了后带她去了自己的大学。
她们曾经写信里说过,一定要去对方的大学看看,弥补那四年不在一起的遗憾。
Ivan的学校就在家乡省城,泡泡去过几次,而这偶然的机会,Ivan竟也造访了泡泡的学校。
此时她们还没有意识到,自己不自知的情况,履行着曾经的承诺。
学校很小,一会儿就转完了,她们又去了海边,爬着海边那座小岭。
“前段时间我和太郎分手了。”
“啊?你怎么没说过啊?”泡泡很是惊讶。
“当时比较伤心,工作也没头绪,不知道该怎么说。”
“那你现在说吧。”
两人边下山,Ivan边说了事情的经过。
“我们经常吵架,上学时候,大多是我去找他哄他,给他道歉。”
“有一次下着雨,我都去和他和好。”
“两地很累,工作也很累,当他再发脾气时,我也不想忍了,提出了分手。”
“他为了和好,也苦苦求我,可我没想到他竟然骗我说在他们系统给我找了一份工作,让我过去。”
“我被他的诚意打动了,就这么辞了我好好的工作。”
“去了之后他捧着一大束玫瑰花在站台接我,我就觉得不对,这不是他的风格。”
“到了住地他也左顾而言他,就不说工作的事情,在我的追问下他才说了实话。”
“我当时就崩溃了,哭着说我要回原来的公司,我有能力重新应聘,再从试用期干起,我一定可以。”
当然,Ivan最终还是没有回去,在太郎的哀求下留了下来。
虽然得以和好,但不如当初似的毫无负担了。
后来的几天,泡泡和Ivan一起追剧,带Ivan去当地标志性的地方玩,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太郎手头的工作也完毕,于是Ivan告别了泡泡,去与太郎会合。
新年后,太郎所在的系统某公司缺少一名会计,与Ivan专业对口,于是太郎推荐了Ivan,也算兑现了承诺。
就这样,Ivan做着稳定的财务工作,太郎在项目上东奔西跑,虽然仍是两地,但好歹响应本系统的号召,实现了公司双职工化。
2009年 夏
“Ivan,我买了动车票,想去你那呆几天。”Ivan正在上班,泡泡的信息进来了。
“来吧来吧,你什么时候来?我去接你。”
“下午就去,你好好上班,我自己坐公交车就行。”
“你是不是有什么事儿啊?”Ivan总觉得有什么不对。
“到了再说吧。”
下午的动车上,泡泡给Ivan发了条信息:“我单身了。”
“我就知道你肯定有情况,先别多想了,来了再说吧。”
晚上,泡泡躺在Ivan宿舍的床上,将自己的狗血经历一字不落的控诉了一遍,已经经历过一次情感波折的Ivan一再强调要珍惜眼前人,活在当下。
“反正我是铁定主意了,早TM该分了。”泡泡反而不是很伤心,也没有太多舍不得:“说说你吧,和太郎就打算两地呀?”
“我们就这种工作性质呀,他必须在项目上。打算过段时间买房子,年底领证,什么时候办婚礼再说吧。婚后我也想调去项目上,在一起。”
虽然经历过分手与复合,但泡泡打心眼里希望Ivan和太郎能有情人终成眷属。
能分手,一定是有不可调和的矛盾,能复合,也一定是没有过不去的坎,两个人的事情,归根结底,只有两个人最心知肚明,就算是生养你父母,或一个被窝滚大的闺蜜,这时候都是外人,并不了解两个人之间的耳鬓厮磨。
在北京的几天很开心,Ivan去上班,泡泡就在宿舍等她,待Ivan下班了,她们就一起去吃饭、散步、洗澡,然后躺在床上接着聊天。
好容易盼来一个周末,Ivan说:“咱们去后海吧。”
“后海?”
“恩,《奋斗》里陆涛他们不就动不动去后海么。”
于是Ivan看着地图,带着泡泡从五环坐地铁乘公交,辗转两个小时到了后海。
“咱们中午就在这里吃饭吧,我想吃西餐。”Ivan说。
“好啊,那就在外面坐吧。”
两人在湖边边赏荷花边吃着宰人的并不是太好吃的西餐,只记得凯撒沙拉里的干面包还不错。但是应了那句烂俗老套的话:去哪里、吃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和谁一起做这些事情。
2009年 冬
“干嘛呢?最近好吗?”正在与南方阴冷潮湿难熬的冬天作斗争的泡泡接到了Ivan电话。
“没干嘛,开着空掉被窝里呆着呗。太冷了。”
说了些近况,Ivan突然说:“那啥,我和太郎分手两个月了。”
虽然之前得知他们买了房子,打算年底就领证结婚,次年再买个车方便接送,但又一次得知分手的消息,泡泡也不是太吃惊了,毕竟两人已经有过前科了。
Ivan断断续续说了大概经过,好几次泡泡能感觉到她努力压制着哭腔,让情绪平稳下来。
“我不是不告诉你,这两个月我忍不住想哭,我想等平静一些再说。”
“不信任的感觉始终横在我们之间,可能去年分过一次吧,他特别不信任我。”
“我回老人家,他也要求我每个整点都给他打电话汇报。”
“有一次我逛街去了,忘带手机了,给他回电话他就发火。”
“他一发脾气,我的心就提到嗓子眼了。”
“我不想在这么下去了。”
“当晚他就从项目上飞回来求我了,但是我真的不想了,我受不了他的大男子主义了。”
“这段时间他给我打过电话,还发QQ,我在办公室时候都想哭,我也告诉他不要再联系了。”
听着Ivan哽咽的声音,泡泡也不知道说什么好。她突然意识到,无论前几年知道太郎选择Ivan时自己有多别扭,也敌不过此时对Ivan的心疼,感情的痛谁都经历过,泡泡能体会Ivan割肉般的疼。
一个女人为一个男人付出了4年时间,却在谈婚论嫁时选择结束这段感情,奔爱如山倒,离爱如抽丝,当初有多么勇敢,此刻就有多么不舍。
“无论你做什么决定,我永远支持你,就像你当初支持我一样。”挂了电话,泡泡给Ivan发了一条信息。
那一刻,她们并没有意识到,从Ivan去大连找泡泡,到泡泡来北京找Ivan,到现在电话里的哭诉与安慰,这一年里,她们不自知地完成了友情过程中一个很伟大的蜕变,
曾经因为太郎的关系,彼此纵使有些心照不宣的隐藏和躲闪也好,纵使有些只能意会的情绪与别扭也罢,但一方在生活有变数或感情遇低谷时,总还会本能地想找另一方倾诉、将自己的心事和盘托出,而另一方也亦心甘情感地张开双臂拥抱对方。对她们中任何一方而言,另一方永远是最有力的支持者和最温暖的避风港。
04
2011年 夏
“我回婆婆家了,准备婚礼的事儿。”泡泡正在出差,接到了Ivan的短信。
“恩,为你高兴,祝新婚快乐,白头偕老。可惜我过不去,不过我们一定要见面的。”
“咱们之间还这么客气呀,对了,我婚后就随时准备要孩子了。”
“那太好了,我要当干妈了!”
Ivan和男友在交往之初遭遇了父母反对,克服重重困难说服父母后,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了。
而泡泡与男友也感情稳定,结婚也就在近两年。
经过这几年,她们都度过了年轻时最迷茫的阶段,明白了什么样的人最适合自己,能够把握未来的方向。
2012年初,Ivan拥有了自己的孩子。
2013年中,泡泡也结婚了。
2014年 冬
孕后期的泡泡懒懒地躺在床上,和Ivan发着微信。
微信的普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她们几乎每天都发微信联系,此时一个是行动不便的孕妇,一个是两岁孩子的母亲,手机是唯一便利的消遣媒介。
“我有个想法越来越强烈。”Ivan突然严肃起来。
“说。”
“我想回去了和你在一起。”Ivan打来一行字。
“说的是,但你为什么有这个想法?那你怎么打算的,举家搬迁?老公那边能同意吗?”
Ivan逐字逐句地分析着:
“他随我,不过他那边交接还需要一段时间。我想了好久了,我们在这里也是漂泊,还不如去一个我熟悉的地方。”
“回去我肯定也不陌生,毕竟上了四年大学。”
“说实话我老公也不喜欢现在的环境,他也想重新开始。”
“回去买房给孩子落户相对容易,也得为孩子上学考虑。”
“重要的是我想和你在一起,还是咱俩最亲。”
“一半是为了现实和孩子考虑,一半是为了你。”
“在这里呆着也没意思,选择一个城市还是要有个理由,起码有熟悉的人。”
“我们既然每天都联系,那为什么不能在一起?”
是啊,如果能在一起,为什么要虚无缥缈的借助高科技联系呢?
“那你回来吧,你回来我也有个伴儿,我支持你,有需要我做的,我一定义不容辞!”
对于Ivan的决定,泡泡也很激动,自2009年一起去后海以后,她们已经5年多没见了。期间各自分别辗转了几个城市,并且忙于安家立业、结婚生子,现在一切尘埃落定走上正轨,相逢的总会再相逢。
几天后,泡泡提笔给Ivan写了一封很长的信,像大学时候那样,字很丑,但写得很认真。
信中,泡泡写了这些年始终没有说出口的话,那段友情因太郎的介入而变得异常微妙的时间。
泡泡坦诚地告诉Ivan,知道太郎和Ivan好了的初期,她是有点难受和失落,但后来明白这不是让人横刀夺爱的感觉,而仅仅是缺少精神寄托的空虚,太郎在泡泡失意的那段时间只是充当了想象中男朋友的功能而已,但并无实质性的感情建立,填补空白并不是太郎的一厢情愿,所以他亦有权利选择自己的情感归属。
泡泡也坦白地告诉Ivan,自己从南方辞职回家的那段时间,太郎得知消息后,留言给泡泡要邀请她去他所在城市玩几天散散心。那时太郎和Ivan虽已分手多时,但泡泡已有男友了。还有,太郎曾经发信息和泡泡抱怨过与Ivan之间的不快想求安慰,但泡泡每次也不予搭理。
她将自己的所有事情和盘托出,她将自己的一切想法从实招来,过去的虽以过去,但希望影响也烟消云散,一起走过最难的时光,彼此仍然驻留在对方的生命里。
Ivan收到信后没有给泡泡发了一条长长的微信,同样对过去的事情一笑而过,不忘笑谈控诉一下太郎脚踏两只船的行径,庆幸两人仍是最好的闺蜜。
其实泡泡一直没出口的是,当年的事情,明明是Ivan与太郎两情相悦,却怕伤害刚从失恋阴影里走出来的泡泡,始终顾及她的感受,怕过早告诉了泡泡会让她失去仅有的救命稻草,会令坍塌刚建立的精神支柱,他们那么在意自己的感受,隐藏着情感与感情,而自己却是那么自私,既要男闺蜜,又要闺蜜,理所应当地享受着他们的关心与呵护,仿佛自己打个喷嚏,别人都得跟着感冒。
之后的一年多里,Ivan在为回去做着准备,先是带着孩子来玩了几天,让孩子知道除了自己生活的环境之外,还有一个城市,这个城市有妈妈的大学和熟悉的街道,还有她的干妈。
Ivan时隔6年后再次见到了泡泡。
见面之前,两个人都有点紧张,心里小鹿乱撞,像初次见面的网友那样忐忑不安,也像第一次约会的情侣那样手心冒汗。
但见面那一瞬间,所有的不安定因素统统消失,原来彼此都没有变。
只是生活状态的改变,6年前两人如浮萍一样悠悠晃晃,6年后两人的双脚已经踏踏实实踩在了大地上。
泡泡把Ivan接到自己家里,她们第一次见了彼此的孩子。
“我先带老公和孩子来看看,呆几天,明年就正式回来。”Ivan说:“本来想下半年就回来,可孩子刚上幼儿园,有点小,怕突然换环境她适应不了。”
尚在哺乳期的泡泡不能整日陪伴Ivan,但这丝毫不影响Ivan归心似箭的渴望,回去后更坚定了她来此地定居的决心。
2016年 春
最后几包衣物邮寄完毕后,Ivan也随后抵达了。
这将近两年的时间里,Ivan陆陆续续邮寄行李、和父母一起计划、给孩子灌输思想、让老公交接工作,所有事情处理完毕后,Ivan顺利地回来了。
这小一年的时间,老公的工作日渐起色,孩子对幼儿园逐步适应,买房装修搬进新家,Ivan也找到了充实的新工作。
两个人有空就一起吃饭、一起逛街、一起看电影、一起遛狗、一起散步,足迹渐渐踏遍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只要两个人在一起,状态就仿佛回到了上学时那样单纯无畏。
她们相识于微时,一起经历了数不清的高低起落:少女的懵懂、高考的残酷、大学的青春、感情的取舍、工作的压力、现实的抉择。在年少无知到而立之年这漫长的岁月里,她们慢慢地放下竞争性,渐渐学会了理解彼此、包容对方,在经历了不作不成活的轻狂后,她们愈加温和相待、温柔相伴、温暖相随。
其实最好的一直在身边,凡事都有冥冥注定的安排。
“哎,笔试定在周三了,我TM平均一天就得看一个法规!”Ivan在面试新的公司,是个截然不同的领域。
“我相信你,高中时咱俩记忆力多好,你是我心中永远的学霸。”泡泡鼓励Ivan。
随后,泡泡截图发到朋友圈,配上了这样的文字:“如果要缅怀青春,那么,不忘初心也许就是最正确的打开方式。”
过了几天,正在加班的泡泡收到了Ivan被录取的好消息,仿佛又看到高中时Ivan伸出纤长的手指,指着泡泡这辈子也不会计算的经度纬度,条理清晰地讲着试题。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