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炎热的夏季里有幸参加王绪溢博士编著的《数字时代的学与教——给教师的建议40讲》共读活动,这本书是王博士多年来教育教学经验的总结,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音乐课堂,受益匪浅。在过去的一周里,虽然才读完第一模块“改变理念”的5讲内容,已经给我带来许多新的教学理念和思考。
记得在共读活动的启动仪式上,福州市金山中学的陈雷老师问了我们一个问题:“你相信技术会给课堂教学带来改变吗?”把信息技术融入课堂可以使原本枯燥无味的课本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我喜欢在课件里添加图片、音频、视频等,让学生可以直观感受教学的内容和拓展课外的知识,同时也很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因此,我的答案是肯定的。
书中提到一个教学理念“以生为本”,让我不禁想起师傅常跟我说的一句话:“我们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蹲下来与学生互动”。我很明白现在的课堂必须从“教师中心”走向“以生为本”,必须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教学。然而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我又往往很自然地变成了“讲授型”的教师,站在了课堂的中心。我感到迷惘:该如何才能做到真正的“以生为本”?王博士在书中提供了三条教学心法:“少才是多”、“无才是有”、“慢才会快”。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牢记这三条心法,课堂上少说话,少提示,把时间留给学生;备课时少花时间在制作课件上,少做课前预设,多思考如何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思考,多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生成的资源。
21世纪是合作的世纪,以前那种孤立、封闭的教学方式显然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新课标的要求。因此,营造一种开放的、双向互动的、可持续发展的、动态的教学情境,建立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已成为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学的必然选择。
同时为了适应新课程,教师必须掌握新的技能,学习新的技术,也是小学教师这一专业的特征。比如,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程开发与整合的能力,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广泛利用新课程的特点与资源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等。这些新技术,新方法,尤其是信息技术,是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直通车。因此,新教材,新课程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之一我们还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是。为学生能力的发展营造最理想的教学环境,这是新课程对教师的又一重大挑战。在这种背景下,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才能真正在教育改革中发挥关键作用。
作为教师更应该具有终身学习的观念。当今社会、科技飞速发展,只有不断学习,方能与时俱进,以全新的眼光观察和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时代对教师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教师要学习的东西越来越多元化,多学科的知识都要涉及,无论是哪方面的知识都要懂一点方能胜任新时期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