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媚娘传奇》热播后,唐粉们开始了新的一波吐槽。咱表示淡定围观,要知道当年流传的唐粉战斗力可是响彻中土世界的。
但是,这种博眼球的标题……呵呵……虽然文章挺正经的。
要是唐朝娘子看到“挤乳沟”这几个字,恐怕硬要穿越时空挥着唐刀朝标题党的头上砍去。别提什么唐朝的郎君们,要知道“风俗奢靡,不依格令,绮罗锦绣,随所好尚……上自宫掖,下至匹庶,递相仿效,贵贱不讳”,简直是他们对娘子们穿衣打扮一事的牢骚中的牢骚。当然人家闺房之乐要是露露胸、挤挤沟,你也管不着。
说到唐剧中的“挤乳沟”这种风气,就不得不提到张艺谋的《满城尽带黄金甲》。
根据基友几年前的抱怨,她一个人孤零零的看首映,屏幕上是白花花的酥胸半露,隔壁是饥渴小情侣的激吻。这导致她一度抗拒再去看首映。
自从打开了这种先河,后面的服装设计便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把你拍在沙滩上”。
以上真的是“慢束罗裙半露胸”、“粉胸半掩疑暗雪”吗?
在从仕女图和唐俑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少娘子身着“U”、"V"以及“鸡心”样式的短衫、半臂等,袒露胸前肌肤。与后世相比有过之无不及。
这与女着男装似乎从侧面反映了唐朝女性的自由开放的程度,以至于可以上升至女权高度。但这仅仅是武周到开元初年的一个例外。唐代此时处于封建社会的顶峰,它所制定的封建礼法将人紧紧束缚在礼教中。在此之后,唐朝社会对女性抛头露面的情况愈加心怀芥蒂。
唐人自由开放,自是不假。但后人一股脑的将现代“爆乳装”作为唐朝女性服饰的代表,实为曲解。并且,爆乳是说那种“使劲的挤乳沟”的暴露,自然像《满城尽带黄金甲》那样“爆乳装”的误导甚为严重。
唐代服饰出土实物较少,多半来源于仕女图、唐俑以及壁画。艺术可以反映现实,同时也可以进行感性加工。我们也不难看出,她们的形象大多都出自于宫廷。这也深刻的表明了坦领装只有身份特殊的人才能穿。当然流行风尚谁也说不定,目前可以证明坦领装是流行于宫廷、贵族妇女之间,鲜有平民穿着。
有人可能会反驳,说宋朝之后女性的都包裹的严严实实。来,请看看@扬眉剑舞的微博。
这也是证明了封建礼教对各阶级服饰的要求。有些衣服不是你想穿就能穿的,穿越之后任性等于作死。
再说一下唐朝两种帽子,一种叫羃离,一种叫帷帽。
《旧唐书·舆服志》载:“武德、贞观之时,宫人骑马者,依齐、隋旧制,多著羃离。虽发自戎夷,而全身障蔽,不欲途路窥之。王公之家,亦同此制。”
《新唐书·车服志》载:“初,妇人施羃离以蔽身,永徽中,始用帷帽,施裙及颈……武后时,帷帽益盛,中宗后乃无复羃离矣。”帷帽与羃离的不同点是前者所垂较短,只到颈部,后者所垂较长,并能障蔽全身。两者的共同点都是为妇女出行时遮蔽面部而设。…… 然而,帷帽流行时间不长,很快就被胡帽所替代。《旧唐书·舆服志》载:“开元初,从驾宫人骑马者,皆著胡帽,靓妆露面,无复障蔽。士庶之家,又相仿效,帷帽之别, 绝不行用。俄又露髻驰骋 或有著丈夫衣服靴衫,而尊卑内外,斯一贯矣。”到了开元十九年(73年) 由于社会风气的进一步开放,在玄宗的诏书中就有了“帽子皆大露面,不得有掩蔽”(《唐会要·舆服上》) 的规则。
高扬,唐代妇女服饰述略,烟台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3期.
这些覆盖程度不同的羃离、帷帽遮掩了娘子们的身段。根据荣新江先生在《女扮男装——唐代前期妇女的性别意识》的观点:
人们常常用穿戴胡服来书名唐朝妇女的开放程度,实际上,我们应当区别不同的胡服,像这种遮蔽全身的胡服,不仅不能证明唐朝的开放,反而说明了唐初皇帝和王公贵族对于妇女的狭隘自私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