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一个神奇的数字,代表了一些重要的客观规律。早在2500多年前老子在《道德经》里就说过:“道生一,一生二,三生万物。”很多成语也都有三,比如说“一波三折” “三省吾身““三顾茅庐“等等。在现实社会里,事不过三,这似乎是一个约定俗成的规律,凡事不要超过三次,一旦逾越了这个界限,往往就会招来祸端。
三国演义里,杨修之死就在于他多次揣摩出曹操的真实意图。惹得曹操龙颜大怒。曹操是何等人物?老虎的屁股是能乱摸的?正所谓:天机不可泄露,看破不说破,很多事只能说不能做,一旦说出来,往往没有好下场。因为一旦很多真相被揭开,这个世界就变得混乱了,更何况还接二连三地看破说破,岂能无性命之忧?如果有这样的人出现,就一定会遭到天谴。
水浒传里,泼皮牛二就是因为一而再,再而三的冒犯了杨志,结果丢了性命。一个人的底线往往就是三次,如果这个底线被人人突破,人就会为了尊严面子而歇斯底里,挺而走险。在国人的文化里,面子是仅次于生命一般重要的东西。甚至可以为了面子,舍去性命也在所不惜。
一个踏入社会的小白,往往要碰壁,往往因为不知道“三"的规律,要是遇到一个执拗的人更是没完没了,碰壁是必然的。真正成熟的人,似乎都有这个禁忌,都会自觉的设置这个界限,也就是:“事不过三”。
这个“三”,其实是指“天、地、人”这三界。现实生活中,凡经三而不遂者,暗喻不合“天时、地利、人和”。这是符合社会规律和社会逻辑的。所以,所谓“三”的魔力,其实是客观规律的魔力;是天之道、地之理、人之明。所以说:“事不过三”的根源就是在这里。
事不过三,俨然就是一个人与人之间共同约定的铁律,也是人的底线一种契约。这种契约往往是约定俗成,看不见摸不着的。没有人会告诉你,只能自己去悟。正所谓:道可道,非常道。佛曰:“不可说,不可说。”
很多事情往往都是看不见摸不着,但又起着很大的作用。《道德经》里也说道:“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意思是告诉,道是看不见摸不着,但又能体现在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里,我们要坚持感受认知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才能得道,为我所用。
这个世上的事情往往只有三种情况:有些事,只能说,不能做;有些事,只能做不能说;还有些事,既能说,又能做。你看到的往往只是别人想让你看到而已,很多看不到的事情要用心去悟,才能得到真知灼见,看到这个世界的真相。
人能看到什么样的世界,取决于人的认知,有什么样的认知就会有什么的命运。人的认知是有边界的,每个人的天赋习性不一样认知的程度也不一样,因此命运也不一样。根据心理学的统计,智商在130以上的人大概占总人口的2%,因此,绝大部分的命运都注定了是芸芸众生。屈原在《天问》里写道:“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每个人都有认知的特定区域与天花板,所以应该术业有专攻而不是不着边际。
人的认知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就是人性,第二部分就是规律。对人性的认知,是心法,靠的是感知和共情的能力,人性即人心,偏重感性方面;对规律的认知,是算法,靠的是逻辑思维和推导的能力,规律即趋势,偏重理性方面。
“人性”和“规律”也是认知的两条脉络,它们互相交织,类似于DNA的螺旋状上升结构,互相支持,不可分割!如果能正确的把握住这两条脉络,你将无往不利。
为什么没有多少学历的人也能赚大钱?就是因为成功的认知这两大脉络。赚钱的核心能力无非就在于把握住这两点:第一读懂人性,第二看懂基本规律。所谓赚钱的规律就是“一价定律”,说白了就是低买高卖赚差价而已。再高级点的就是趋势。
过去20年,很多普通人就是抓住了互联网、房地产的机遇而鱼跃龙门而改变了命运,他们中很多都是普罗大众,根本不懂什么趋势,更不会编程写代码,但他们懂趋势懂人性,懂一些最基本的经济常识,又敢于投资创业,正好机缘和合而获取了这个时代的的红利。因此,努力不一定会有结果,但努力却能更大概率的捕获到机遇,成功就是要顺势而为,跟着趋势走。着就是解释了低学历的人赚大钱的原因,很多人学历低,但他懂人性,知道怎么“投机倒把”,或者一不小心撞他把钱投到房子上,跟上了趋势,所以也发了财。
正所谓:悟之谓道,道就是真理。什么是真理?真理就是真相。真相往往是苦涩与残酷的,真正的勇士敢于面对现实的惨淡。要看真相,往往需要对现状做全盘分析,才可能看到本质的要不然,只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一个看清人生真相的人,或者认清了人生本质的人,人生从此只能自己做主了,因为没有人再能给他们提供鸡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