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夏天的雨季,就是云南人餐桌上的狂欢。野生菌,昆明人的叫法为Jier,第四声。任可输入法拼不出这个字,才疏学浅的我也不知道这个发音是不是在古汉语中有对应的字,只能以拼音代替,大家感受下吧。
Jier这份东西,也讲究吃它的时令和时机,夏天的几场雨后,冒头的都是要用爆炒才最美味的品种:牛肝菌(又分黄牛肝和黑牛肝)、见手青、黄赖头……,我们家吃炒的Jier就是这几种。差不多可以吃上一个半月左右,再往后,上述这些Jier就长成了海绵体,没了脆脆的口感,特殊的香味也不足了。
每年兜兜阿婆都会在牛肝菌集中上市的那几小天时间里转战各个菜市场,搜寻那些品质上乘的黑牛肝,做馅包饺子。今年昆明的菜市场上的Jier格外贵,但是再贵,兜兜阿婆也舍得买来。花大价钱,买高级食材,一系列劳心劳神的操作后,吃掉它!简直就是昆明人对老饕吃货形容最具体真实的体现:宁可眼晴瞎,莫给嘴放塌(一定要拿昆明话念,才体会得到那种感觉)。
合适的黑牛肝买回来趁新鲜炒熟后,(看重点:我们是用炒熟的黑牛肝包噶,黑牛肝这种菌是有一定毒素的,一定是要加工熟透才安全。)兜兜阿婆就开始往里面加上少许调过味的肉沫……,一通操作。此处省略五百字,因为兜兜阿婆早已说过,不用记了,记了我也弄不出这个味道来,食材佐料就是这几样,凭手上的“谱气”,好嘛,我承认我手上没得这样的“谱气”。
饺子皮准备好,就把那一盆处理过,冒着奇香的菌包进饺子里,没什么复杂的,下锅煮熟就可以吃了。我喜欢吃不沾任何蘸料,光溜溜的饺子,韧性的面皮包裹着一肚子实在的牛肝菌,一嘴下去,鲜香的汁液先爆满口腔,然后脆爽的牛肝菌调皮似的在嘴巴里乱窜,我觉得我能吃出三重味道:饺子皮的微甜、牛肝菌霸道的鲜、混合着某种说不上来的香。唉呀·~~,什么天赐的美味,都是要用心料理才得的到。简单粗暴的加工,再好的食材也是白白浪费。我觉得兜兜阿婆真是用行动践行怎么对待这天赐的美味。
由于兜兜阿婆对待食材要求很高,过程费神,我们家吃牛肝馅饺子的时候也屈指可数。按兜兜阿婆的推算,能炒吃的菌要下市了,该吃能炖,能烩的菌了,青头菌、鸡纵、大红菌……,言下之意就是今年的牛肝馅饺子就不要指望了,等明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