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驱型成长
Part4唤醒内驱力,让积极成为孩子性格的一部分
08从劳动中体验快乐和幸福
劳动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基本条件。不管社会怎样进步、科学怎样发展,劳动永远是人们创造美好幸福生活的根源。劳动观念的培养、劳动技能的掌握是孩子成材的必要条件。孩子爱劳动,就能尊重劳动人民,爱护别人的劳动成果,爱惜公共财物。父母要引导孩子懂得幸福生活要靠劳动创造的道理,从而养成勤俭朴实的良好品质。
父母这样做
第一,舍得让孩子劳动。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父母:当孩子对劳动产生兴趣时,父母却百般阻止,殊不知,父母对孩子的“不舍得”,在孩子眼中却是“不信任”的表现。这既是对孩子劳动潜意识的扼杀,也是对孩子劳动积极性的打击。父母要耐心手把手去教孩子,而且要提醒孩子注意安全,引导孩子始终保持对劳动的热情。
第二,让孩子学会做家务。做家务是培养孩子了劳动能力的好办法。父母适当地交给孩子部分工作,让孩子学着做些简单的家务,不仅能减轻父母的负担,而且是一种教育和引导孩子的好办法。孩子可以充分体会到父母平时的辛苦,也能学会自我负责、生活自理、协助做家务的能力。
第三,教给孩子一些劳动技能。劳动需要一定的技能,干什么活都有一定的技巧。父母需要交给孩子劳动的操作要领、具体方法及相关技巧。父母在教孩子学会劳动技能的时候,不要急于求成,应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循序渐进地提高劳动难度和强度。在孩子取得进步时,哪怕进步非常微小,也要鼓励孩子,让孩子从劳动中体验到快乐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