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棉袄”

人们常说“女儿是父母的贴心小棉袄”。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女儿情感细腻,温柔体贴,感觉就像冬天的贴身小棉袄一样温暖。

有人不禁会问“女儿是小棉袄,儿子又是什么呢?”

关于这个问题,有个段子是这样说的:

马云问王健林:女儿是小棉袄,那儿子是什么?

王健林答:儿子应该是皮夹克,冷的时侯挡不住严寒,暖和的时侯穿着又热,价格死贵,扔了又感觉可惜,只能穿着装一装门面,逢人就吹我有皮夹克……

听到这样的评价,我不知道儿子们能不能接受,反正我不同意。

因为我的儿子一样也是一件温暖的“小棉袄”

                        01

记得儿子小时候,大概两三岁的样子,走路还不太稳。

有一次,我从学校下班回家,一打开门,儿子就赶紧跑过来拿出我的脱鞋放在我脚边“妈妈,来,把鞋换上”。然后,站在旁边,等我把鞋换好了,又帮我把皮鞋放鞋柜里“放在这里,放整齐”。

我激动得抱起儿子亲了又亲。

                          02

转眼间,儿子上了小学。有一天,我跟他爸吵架了。吃过晚饭,儿子一定要拉着我俩出去散步,他一只手拉着一个。

走着走着,他就悄悄的把我的手塞到他爸的手里,自己在前面一蹦一跳的,什么也没说。

儿子的举动让我俩倍感温暖,哪还好意思继续闹别扭呢!

儿子不只是细心,他还特别独立。

到了假期,他都是独自从昆山回苏北。

当时,没有苏通大桥等等,过江是摆轮渡。

大客车开到渡口,乘客先下来,车子先开上轮船,等车全上去了,乘客们再上船。

有一次,儿子嘴馋。下车后就到旁边超市去买吃的,等他买回来船已开走了。

他不哭不闹,去找工作人员。工作人员用对讲机通知客车在对岸等候,儿子搭下一班船过去。就这样,儿子顺利的回到老家爷爷奶奶身边。

回到家儿子兴奋的打电话给我说:“妈妈,今天我先了篇作文,题目是***历险记。”然后,得意地将这段经历讲给我听。

说实话,我真是又激动又骄傲。当时他也就七八周岁的样子,还没手机。

而且也不是班车昆山直达如皋,那时候可没有,都是在昆山搭的上海去苏北的长途车,一边走一边拉客,一边走一边丢客,有时候还卖客呢。

                              03

一转眼,儿子长大了,上初二的时候,我怀了二宝。暑假的一天上午,我躺在床上休息,一睡就睡到了中午。

眼看着,午饭时间到了,儿子没有喊我起来烧饭。而是,就地取材,用丝瓜烧鸡蛋汤煮面条。

煮好了,盛到碗里,然后才喊我起床吃饭。吃着这碗面条,我的心里真是暖洋洋的。

这个儿子不只体贴妈妈,而且懂得保护妈妈。

2008年金融危机我家破产了,当年我儿子上高二。为了公司周转他爸爸借了部分高利贷,那些黑帮找不到他爸爸,就到学校去找我儿子,儿子很会周旋。为了防止他们找到我家,避免骚扰我。我儿子每天晚上上完晚自修,放学后都是先向反方向走,绕出去很远后才回到家,每天晚上,儿子到家前我都是提心吊胆的,生怕孩子有个闪失。

那是一段暗无天日的日子,所幸最难的时候我家有个小小男子汉,陪伴着我,保护着我。

至今,我的内心都对我儿子充满感激。

当然,现在已是一米八的真正的男子汉,他既是敢闯敢当的男子汉,又是充满柔情的暖男。

我的儿子真的是我的骄傲!

他何止是我的“小棉袄”,又何尝不是我的防弹衣。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