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15《八次危机》读书笔记(八)

本节部分:第五次危机,1988年——1990年改革以来的第二次经济危机

1988年,发生了年度CPI高达18.6%的恶性通货膨胀。

1989年,发生了企业“连锁负债”为表象的生产停滞。

两年结合,是典型的滞胀危机。1990年则属于典型的萧条阶段。

原因:为甩掉价格双轨制的隐性制度成本(官倒公司寻租成本、投机暴利市场化成本)“物价闯关”引发官倒公司带动的全社会大抢购。

1988年末政府为整治高通货膨胀而开始的紧缩性调控中,随着存款、贷款利率的相继提高,国民经济出现了被称为“三角债”的严重债务链问题。

形成三角债的老原因:一是建设项目超概算严重;二是企业亏损严重;三是企业产品不适销对路。

形成三角债的新原因:资金极度短缺条件下企业行为扭曲,导致连锁负债。

此次危机与前几次危机的区别在于,以大规模增发货币为基础、以年率18.5%的高物价指数为代表的过高通货膨胀及随之而来的生产停滞。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