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演讲可能会出问题,上次听了安心老师分享的演讲礼仪,我要分点精力去注意展肩、挺胸、收腹。大家可不要认为我是一个培训师,就很善于学习,说句实话,不管是我教别人还是我自己学习,要真正改变固有的习惯,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时甚至会变得更糟。
就拿跟老公之间的沟通来说,别看我时常笑眯眯的,一副讨人喜欢的样子,要知道在岁月面前,绕指柔也会变成木金刚或者火药桶,以前我是惹不起就绕着走,夫妻之间的沟通往往流于表面。13年甚至闹起了离婚,我和老公痛定思痛,觉得是时候做出改变了,就一起学习沟通技巧,但技巧用起来一点都不巧。沟通中讲究,遇到分歧,不要采取回避或者是人身攻击的方式,而应努力达成思想上的交流,在行动上就可以互相认可和理解。我深深认同这一点,于是跟老公说事的时候,冒着枪林弹雨往前冲,不想听,就追着屁股讲;他发火,就比谁的声音大,反正语言上我占优势。每次战役的空隙,我还不忘对一旁观战的儿子说:“宝宝,妈妈和爸爸不是在吵架,是争论。”以前一个星期吵一次,学习以后,随时都可能交火。可是,我觉得事情在慢慢变好,战斗结束以后的和平期,我会跟老公分析争吵发生的整个过程,向彼此袒露当时的内心世界,对沟通方式做调整。这个痛并快乐着的磨合期差不多持续了一年,现在我们很少发生争吵。有时,我对老公说,好久没吵架了耶,要不要干一架,然后相视一笑。如果不是因为关系跌倒了低谷,我们可能没有决心来做出改变,如果没有熬过一年的磨合期,我们不可能学会使用书中的沟通技巧,如果事情没有变坏,怎么能有学好的机会呢?
虽然跟老公的沟通有一些波折,但儿子是我一手培养起来的,所以和谐的母子关系是没的说。可是,随着他慢慢长大,我发现仅有好的关系是不够,孩子的自主能力培养变得日渐重要,而当我换上一副严母的面孔时,对关系的破坏又让人焦虑。于是,我去系统地学习家庭教育方法。其中一个方法是放弃给指令和给建议,通过提出启发性的问题,让孩子主动想办法和做事情。所以,我俩的母子日常变成了这样。
儿子说:“妈妈,我不想刷牙了。”
我说:“宝宝,想一下怎么样可以让你的牙齿既洁白又健康呢?”
儿子说:“妈妈,剩下的鸡肉我不想吃了。”
我问他:“如果你是那只鸡,看着自己的肉要被扔进垃圾桶,你会怎么想呢?”
做完手工,满地都是碎屑,我问:“儿子,怎么样可以让地板恢复到以前的状态呢?”
要睡觉,他的床上乱糟糟的,我问:“儿子,怎么样可以尽快舒舒服服钻进被窝睡觉呢?”
终于,两天之后,我儿子说:“妈妈,我不想回答你的问题。”第一次对我说这句话,我没有当场发作,但这盆冷水浇了我一个透心凉,在他没做好其他事情的时候,我趁机把火发了出来。等到第二周,他又甩给我一句:“妈妈,我不想回答你的问题。”我忍。在开车送他去上学的路上,我忍不住了,大声的呵斥他:“妈妈看你长大了,不想再指示你做这个做那个,用问题提示你一下,你就这样子对待我,你让我怎么办?你让我怎么办?”当时我的心情低到了谷底,一为自己没用好工具,二为自己屡次发火,我知道这不是孩子的错。思前想后,我找儿子摊牌,向他道歉自己刚学习,用得不好,希望能知道他的感受是什么。儿子说:“我已经够累了,还要回答你的问题,我感觉隐私都被侵犯了!”他还说:“请把以前的妈妈还给我。”你们说,我会放弃这种做法吗?不会的,我知道问题出在练习太刻意了,界限没有搞清。于是我又继续进行微调。
上周,我正在开车,儿子打来电话说:”妈妈,我想找个人一起复习,但我觉得找学霸不合适,找学渣也不合适,找老师,更不合适。”我问他:”那你想找什么样的人跟你一起复习呢?“他说:”我想了一下,还是找牛宝宝比较合适。“我继续问他:”那你需要妈妈帮你什么呢?“他说:”你帮我跟他妈妈说一下。“我又问他:”你觉得妈妈怎么跟牛宝宝的妈妈说,她会赞成呢?“儿子又帮我组织了一下说辞。Laura正好坐在副驾,对我说:”你这教练技术用得很溜啊!“你们觉得呢?
我不知道今天的演讲中,我看起来是不是展肩、挺胸、收腹了,但我知道,习惯的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就如同车轮要从深深的车辙里更换前进线路,要使猛劲儿,有时还可能退回去。但我自己的成功经验说明,当事情糟糕的时候,不要焦虑,因为改变的契机来了;当改变困难的时候,不要放弃,调整一下,总会找到自己的方法的。要学好,就得先变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