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没有看过福本伸行的漫画,但是作为刷过《赌博默示录》所有动画两遍,日版两部漫改电影至少两遍的人来说,大概充一下原著党,还是有资格的。
既然是“高贵”的原著党,就算想放平心态,也不可能把所有关于原著的记忆抹杀掉,所以相对于普通观众来说,关注点自然会有所不同。
分歧最大的可能就是上船之后的石头剪子布斗牌部分,作为原著的精髓,内容上电影也呈现得是原汁原味,被骗,反击,团结,逆袭,一路走过来的戏份虽说不是谙熟于心,但是到了那个点下一步要出啥还是模糊的有印象。
包括最后进小黑屋的反转,我在看电影时的担心居然是会不会为了过审或是宣扬正能量,直接让三个人开开心心的下船而减去这段……结果证明有点多虑了,精华的部分保留,一本满足。
单纯看情节走向,对于原著党而言,基本是没有悬念的。
反转反转再反转,人性变化什么的,原著党就不想谈了,这都讨论过八百回了。
然而对于绝大部分没有了解的普通观众而言,从上船开始才是全程高能,看着开司一次次的被推向绝境,心里大概都在暗暗的着急,脑袋也在转着,想着如何帮助他翻盘吧。
在对局解读和进展方面,电影可谓是揉碎了喂给观众,配合着紧张的节奏,观影过程中很难抽身出来思考各种细节和合理性,况且得益于原著的扎实,这部分本身做得就不错。
跟着主角一路走下来,爽,刺激都是能体验到的。
而开司遇到绝境后,沉入海底,陷入泥淖的画面直接取材于原著,不得不说有钱拍电影的质感就是不一样,那种透心凉的表现力,有点刺入骨髓的感觉。
不知道加上经典的“zawa zawa”画外音会如何?
绕了一圈,其实更想说说前半部分。
欠债,赌徒,黑暗组织,这些略显中二的设定在日本的漫改电影中都是直接一股脑给出来的,岛国此类的片子太多,从来也都是见怪不怪。
说到底这种密室游戏类的片子大头还是密室游戏,扯个理由赶紧进游戏才是正道。
但是落地到国内就不能这么“随便”了,大家没那么中二,看电影还是挺讲究前因后果和逻辑的。动机夯不坚实,后面的游戏玩得再好,也难免会被质疑“犯不着这么折腾”。
所以前面一半时间都在讲感情,讲钱,讲为什么上船。
讲得确实还行,前后编得圆了,不过铺的时间也有点长了,前前后后估摸着将近一个小时,前菜上的太多,等大餐等得着急。
或许导演也有自己的苦衷,《动物世界》有拍三部曲的野心,那么开头一小时的“起手式”不仅是铺陈开司上船的动机,还肩负着立体化开司这个形象的重任。
原著的中开司的无赖癫狂气质直接被具象化,成为了“小丑”,而平常的开司,则是善良,智慧,背负沉重往事的正统主角。
这种简单割裂的好处显而易见,小丑一面可以随着情节随叫随到,给电影加入动作,奇幻的多种元素;而开司一面则串起段落,推动故事进展。
但是这样的一刀切直接让开司人物单薄了许多,与无缝切换到两种状态的双面人相比,两相混杂,亦正亦邪的开司无疑会更有深度。
而前面的铺垫过长,也挤压了后面游戏的时间,一半文戏一半斗牌,看完了缓过神来一咂摸,好像内容有点少?
不解渴。
电影中,李易峰在陪床时,开了一碗泡面;之后周冬雨拿来了便当,递给他吃。
这个镜头本来是为了表现小护士对于开司的关心,以及两人间的情愫,中规中矩,不出彩,也不露怯……
然而我却记住了那碗泡面。
《动物世界》就像那碗泡面,没啥营养。
但是好在味重料足,简单解饿,来一碗,倒也买不了吃亏,也买不了上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