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机缘巧合,想请到王主任是一件不可能的事。他前不久刚从澳大利亚回来,他说这个稿子他自己来写。演讲果然不同凡响,非常有前瞻性,指导性,可行性,对关注中澳经贸发展的专家、企业家有着重要参考价值,这也是会议组织者对演讲者的最佳标准吧。
日前,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王一鸣副理事长出席了以“推动包容性增长,共创可持续发展” 为主题的首届中国-澳大利亚工商领导人圆桌会议,并就通过深化经贸合作巩固中澳经贸关系发表主旨演讲。

中澳经贸合作是两国关系中最积极、最活跃的推动力量,2009年以来中国连续15年成为澳大利亚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是澳大利亚农矿产品主要的出口市场,澳大利亚也从中国进口大量的工业制成品。2023年,尽管国际经贸形势是下行的,中澳的双边贸易额接近2300亿美元,同比增长了4.1%。澳大利亚实际的对华投资增长了17.1%,贸易是4.1,投资是17.1%,同期全球的直接投资规模是下降的。这些数据反映了在全球不确定因素增加的背景下,中澳经贸关系的韧性。
为什么中澳经贸合作具有韧性,王一鸣认为,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中澳经济具有高度的互补性,互利共赢是中澳经贸合作的基础。矿石、天然气和农产品是中澳经贸合作的传统领域,澳大利亚是铁矿石的主要出口国,2023年出口量超过9亿吨,其中85%销往中国,而中国进口铁矿石60%来自澳大利亚。
近年来锂矿逐步成为双边贸易新的增长点,去年锂矿超过液化天然气成为澳大利亚对华第二大出口商品。同时澳大利亚也是世界的能源大国,中国是最大的能源消费和进口国,中澳两国能源结构的互补性,为两国在能源领域拓展新的合作空间创造了条件。
中澳两国都确立了各自的碳中和目标,中国是2060年实现碳中和,澳大利亚是2050年实现碳中和。两国合作共同拓展高碳产业的去碳化,开发新能源,发展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王一鸣认为这些都是未来新的空间,也有助于两国有效的应对气候变化,把应对气候变化的雄心变为现实。
王一鸣对两国合作共同拓展高碳产业的去碳化,开发新能源,发展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第一,拓展高碳产业去碳化的合作空间。
中澳传统合作领域铁矿石、钢铁都是典型的高碳产业,怎么去碳?中国60%以上的铁矿石从澳大利亚进口,两国的钢铁行业产业链、供应链紧密相连。澳大利亚第三大铁矿石出口商FNG公司正在做一件事情,就是推进使用绿氢来还原铁矿石的绿色铁素项目,就是铁矿石还原铁来生产绿色的铁素,向中国出口绿色铁素取代铁矿石的出口,并希望与中国新能源企业开展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技术、设备及投资的合作,共同开发澳大利亚的风光资源,并用于生产绿氢。澳大利亚的风光资源非常丰富,北部风力资源很丰富。澳方希望生产绿氢,然后还原铁矿石。实现清洁绿色的矿产开发与加工,这是一个典型的合作案例,就是拓展新空间。因为这本来是传统领域的合作,现在应对气候变化,如何共同推动绿色转型,这是一个新的合作空间。
现在欧盟正在推进碳边界调节机制,澳大利亚铁矿石转化为绿色铁素并出口到中国,有助于中国的钢铁企业生产能够进入碳边界调节机制市场的,符合澳方要求的产品,这样为两国企业深化合作带来新的空间。高碳产业领域怎么去碳化,这是未来的合作方向。
第二,开辟新能源开发的合作领域。
中国和澳大利亚在风电和光伏领域合作潜力巨大,中国拥有风电光伏等技术和设备制造上的优势,澳大利亚拥有世界上最好的太阳能和风能资源,非常适合两国合作,因为互补性很强,然后发展零碳的高载能产品,高载能载的都是零碳的能源。比如绿色的铁、绿色的铝、绿色的多晶硅、绿色的运输燃料等产品,并将这些产品销往中国和许多其他国家。
双方合作推进新能源领域的开发,对能源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澳大利亚政府已经制定了未来澳大利亚制造计划,英文缩写叫FMIA。澳大利亚也希望吸引更多可再生能源的投资来支持发展太阳能、氢能等清洁能源,为中国的新能源企业进入澳大利亚市场开辟新的合作领域创造了条件。
今年前三季度,中澳的货物贸易有所下降,什么原因?我们传统领域的需求减少了,因为中国房地产业相对收缩,所以钢材的需求下降,对矿石的需求也下降。如何拓展新的合作领域,新能源是替代传统领域非常有现实条件的领域。
第三,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的合作。
中澳两国都在致力于采取雄心勃勃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不光是中国,澳大利亚最近发生了火灾,这个对澳大利亚全社会带来很大的振动,这也促使澳大利亚下决心更有效的应对气候变化。这些行动包括减少碳排放,推进能源转型,以及在绿色转型中创造新的发展机会。两国在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进程中都需要对绿色转型的投入,这种投入完全依靠政府的财政是非常有限的,需要动用金融资源。两国金融部门如果能有效的合作,发展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可以动员更多的资金流向新能源和高碳产业的去碳项目。
两国的金融部门怎么合作?有几个重要的方向,一个是绿色金融转型金融的标准和信息披露的一致性、兼容性。澳大利亚的金融部非常积极,要跟中国的金融监管机构探讨绿色标准,因为只有标准一致才能更好使双方的军用产品互认,进入到对方的市场,如果没有统一的标准很难进入对方市场。
第二个,通过建立鼓励使用绿色金融的政策激励措施来形成有利于绿色产业发展的投资环境。
第三是通过政府和商业机构资金的协同,建立有利于调动多元化资金开展绿色投融资活动的最佳实践标准或者案例,就是怎么把政府资金和金融社会资金更好的融为一体。
第四是中国推进国际金融机构的治理改革,探讨如何利用能力建设来支持绿色融资。为什么这样说?澳大利亚正在申办COP31,现在是COP29,就是明年后年的时间,肯定要发起很多议题,所以中澳在这方面也有很多空间。
还有就是碳市场和碳价形成机制的合作,中国现在的碳市场正在扩容、扩围,包括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资源减排市场,包括碳价的形成机制,所以两国的合作也有利于推进绿色转型。如果中澳企业界能够围绕高碳产业的脱碳、供应链的脱碳、能源的转型、绿色金融议题来开展前瞻性的交流,促成行业项目的对接和合作,会极大地助力中澳经贸合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传统的合作领域因为结构的变化正在调整和收缩,怎么拓展新的合作领域,而且我觉得新的合作领域空间非常大,所以我们希望在巩固传统领域的同时,包括矿产品、农产品进口,怎么来拓展新的更有技术含量的合作领域,这样有利于巩固中澳经贸合作关系。
此次会议由中国国际跨国公司促进会、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主办。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贸发会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工发组织、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联合国和平大学联合主办,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中国民营经济国际合作商会、北京企业国际化经营创新商会协办。

中澳近百位工商界人士围绕中澳经济贸易合作的现状及前景;二是加强新兴领域合作,拓展中澳合作新空间;三是布里斯班奥运会-中国企业的机遇等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中国国际跨国公司促进会副会长,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原总经理迟京涛与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国际交流合作部部长许朝友分别主持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