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的时辰接近尾声,夕阳西下,人近黄昏,天色逐渐变暗,华灯初上,是结束白日忙碌一天归家休息的时刻,也是开启朋友小聚微醺夜生活的时间点。这个时刻应该是放学、下班、归家做饭、朋友聚餐等动作。
现代人的工作节奏越来越快,这个时间在我的城市还有很多人在加班赚米,拿着简单的汉堡果腹就着不合时宜的咖啡。很多人背井离乡来到这种一二线城市打拼一个梦想中的未来,哪怕租住在城中村简陋的农民房内,往返交通超过2小时不得不三餐皆快,上班衣着光鲜的穿梭在写字楼内,下班为了节省交通拥堵自愿在办公室内卷,本应一家人享受晚餐的时刻,而现代人大多都在打拼。远离家乡和亲人,独自在称不上家的地方享用晚餐,也许是目前大城市中大多人的写照。
我在上学的时候其实不怎么敢离家很远,十八岁的稚嫩青涩,长期在父母的护佑下,对外界未知的恐惧,让我选择大学的时候舍远求近,没有那个胆量在远方闯荡。混到本科硕士毕业,在这个重工业为主的北方城市,除了公务员、事业编等体制内岗位,没有合适的工作让我独立存活;与其啃老拿着微薄的工资搏不到自己期待的未来,还不如胆子大一些去外面闯荡。
二十岁的我,离家到2500多公里外的一线城市的郊区,入职了现公司,当时还不是世界大厂一个曾不受待见的组装工厂。在大雨磅礴的夜晚,搬进那个郊区工厂宿舍里,没被褥,仅一张硬板床,整夜无眠,那个时候体会不到下雨时听雨品茶听音乐的氛围感。
晚餐往往都是办公室食堂千篇一律的套餐,或者宿舍里一片面包就着一袋榨菜,配上当时流行的连续剧。那个时候也没有外卖,也没时间自己做饭。刚毕业走入职场的年轻打工人大多都经历过这种日子,学业有成刚脱离原生家庭的雀跃和对未来不确定的恐惧,对新事物新人际关系的新奇,以及以为有足够多的时间和健康不那么在意跟家人团聚的时光和晚餐。
工作了一段时间后,三十多的壮年牛马们,薪资水平普遍有了提高,居住条件也有较大改善,租住高级公寓或购入房产,步入婚姻或已开始孕育下一代,离原生家庭渐行渐远。这个时候重心都在工作和自己的小家庭,生活状态不再是初入社会时期的温饱,眼里也不是刚毕业时候的稚嫩,也多少取得一些成就,如果幸运,身边有着志同道合的朋友,原生家庭条件好一些的,会邀请父母来帮忙照看自己的小家庭,但实质上原生家庭的父母亲戚已在退居到次要人际关系圈,我们开始以自己或者小家庭为中心,面对激情满满的人生。可能,没有发现父母已经开始变老,他们开始小声附和你的建议,在这个陌生的大城市里,对各种年轻人觉得便捷的地铁、网约车、预约公交等需要手机刷卡的交通工具感到怯懦,看到小孙子热衷于拉布布的搪瓷人也很费解这个娃娃价格为什么这么贵,够在老家半个月的口粮了。
当人到中年,也许开始厌倦了各种尔虞我诈的人际关系,也疲于应对子女上学家里柴米油盐这些家庭琐事。父母这个时候可能也身体衰老,幸运的中年人还能领着健康的父母看看世界,吃到父母做的家常菜,很多中年人可能再也喝不到父母的一碗汤,也可能要照料病床上的父母,也可能不得已将父母送到养老机构中或者请他人帮忙照料。
再后来,父母就只能怀念,而兄弟姊妹也可能慢慢疏远。
某天夜里,我梦中穿越回自己小时候,父母追在身后叮嘱你不要乱跑,我满头大汗跟幼年的兄弟姐妹在老家破旧的大门前嬉笑打闹;玩累了,妈妈扯着嗓子喊我的小名叫回家吃饭,我端坐在小餐桌前,捧着妈妈做的一碗汤,因为劳累口渴,大口大口的喝着。梦醒了,我的枕头也被打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