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网络婴儿

在餐馆你可能看到,专注的母亲盯着手机,而在她臂弯里的儿童却不知所措;在家里,母亲在厨房里忙碌,而婴儿在拨弄着平板自娱自乐;这些我们都看到或者曾经做过,但是是否曾经停下来思考过,这样孩子们是否真的被影响到了呢?

我们先来看看沉迷电子产品的家长们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了哪些缺憾?

从家长的角度而言:

不利于情感纽带的建立。首先你在盯着手机的过程中,缺少了和孩子的眼神接触,婴儿时及其敏感的生物,这种双向交流的缺失,会对亲子关系造成一定的伤害。其次,触觉关爱也会相应的减少,历史上有著名的小猕猴实验,在铁丝围城但有奶瓶的假妈妈和软毛巾做成但是没有奶瓶的妈妈之间,小猕猴一致奔向了软妈妈,在遇到外界的刺激时,小猴子在软妈妈的保护下,情感也相对于会更平和。手机的入侵,减少了这种身体接触。缺少了儿童情感纽带和亲密关系的建立的孩子在长大以后,无法接受和给予别人爱,无法与别人建立稳定友好的关系,甚至拒绝任何身体接触。

从孩子自身的角度而言:

首先是辐射对于他们脆弱身体的伤害,这个众所周知自然也就不必提起了。

之后就是电子产品导致的睡眠障碍。与成人不同,成人在发困时会感觉昏昏沉沉,但是小孩子的表现去可能是过度亢奋,情绪失控,容易冲动等等,这一判断指标需要家长注意。而睡眠障碍的主要表现在于屏幕亮度造成的昼夜节律的混乱,导致晚上失眠,白天嗜睡。

但是今天最想讲的是,我们所谓的儿童教育视频是否真正能起到作用?

答案是不能。

儿童对于客观世界的认知,自身的发展水平都是在和物质世界的互动过程中培养的。与真实物体的互动有助于他们了解真实世界的运作方式,促进他们创造力等的发展,而与人的互动则有利于和别人建立情感纽带,增进语言学习的能力。

电子教育视频带来的教育作用呢?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有实验数据表明,儿童在现实社会中一次就能够学会的东西在视频中要反复学习多次才能掌握。主要原因在于电子产品中的刺激过多,针对性不强会导致注意力的涣散。这种过度刺激和现实生活的安静之间的对比会让人对某种刺激产生冲动和爱好,导致感官兴奋上瘾,进一步导致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过分沉迷于数字世界的儿童会也对我们的客观世界的认知出现偏差,以前在油管上疯传的视频就是如此,一个一岁的小女孩拿到一本杂志只会在封面上滑动或者缩放,却不知道翻开这本书。

种种危害不容小觑,在法国已经取缔了任何针对三岁前儿童的电视节目,中国台湾也禁止两岁儿童使用电子设备,那对于正受电子设备影响的孩子们,我们什么时候做出一些改变呢?

最后我想说的只是,技术无罪,错的只是使用技术的方式。网络不是我们的敌人,我们应该学会的不是如何抵抗它,而是如何利用它并于它和平共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你是想平凡的度过一生,还是想不断的折腾自己,达到理想的彼岸。 是我,我会选择不断的折腾自己,不然怎么证明自己还活着...
    别今朝阅读 1,113评论 0 0
  • 米蒂有些不敢相信,委婉地问他自己的年龄。米老打量着她,看着已经很大了,长也长齐全了,于是点头。 “...我没有想嫁...
    冠梸奛阅读 138评论 0 0
  • 江天小影秦耒倾, 万代杰豪为性情。 便是渡客称君子, 终得盛茂不孚卿。
    张艾良阅读 330评论 2 24
  • 作者:梨花梧桐 声明:以下指示个人愚见而已,未必正确 如今,看书阅读的人多了,同时越来越多的人进行文学创作,你有没...
    梨花梧桐阅读 207评论 0 1
  • 孩子今天回来了,昨天玩了一天挺累的,加上喝饮料什么的,有些肚子疼,到秋天了,饮料特别是凉的就不能喝了。到家就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