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过后,忙碌的连周末都要加班到晚上十二点。然后再出差,回来临近春节。回到家里,望着娃儿需要准备年货那期盼的眼神,虽是重感冒加身,也强打起十二分精神,利用两天下班的时间采购、打扫卫生,间接的插孔回娘家看婆家。
日子就在没有白天黑夜中,眨眼来到了大年初七,上班的钟声敲响了。
来到这里一年多了,磕磕绊绊。日子在一半欢喜一半忧中肆意流淌,心情也如过山车般起起落落。偶有山车爬顶的悠闲,也时有冲底的生不如死,无论是哪一种滋味,都在咀嚼消化,却不曾想回味。
记得初来,整个城市浓雾弥漫,大雪纷飞。走在泥泞的人民路,深深浅浅,仿佛置身于山火后的丛林,迷茫和喜悦交织……
母亲常说,经一事长一智。可是我总觉得自己在奈何桥喝了太多的孟婆汤,即使当时痛彻心扉,然而无需刻意,很快就化成了一缕青烟。
母亲也时常说我,没心没肺。因为我对那些不愉快的过往,就像写在作业本上的铅笔字用橡皮就能轻轻的擦去,留下那些清浅的痕迹,也随着时光慢慢消失。
法国著名作家马赛尔•普鲁斯特,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在回首他的痛苦岁月时感叹:觉得痛苦的日子才是生命中最好的日子,因为那些日子塑造了他。那些开心的年头呢,你知道啦,彻底浪费了,什么都没学到。
越王“卧薪尝胆”,韩信甘受“胯下之辱”……可是也只有一个越王、一个韩信,和唯一的马赛尔·普鲁斯特。
这些和心灵鸡汤不同之处在于,心灵鸡汤往往会让人感同身受并产生幻想,可是一觉醒来,依然持续着昨日的颓废,日子也一如往日那般波澜不惊,只是需要再换一碗鸡汤继续安慰那不尽人意的人生。
即使痛苦的日子再让人成长,于我如茫茫瀚海里的一粒沙贝,依然渴望沐浴着雨后温暖的阳光在沙滩稍作停留,不要被人类或其他物种作为饱腹之物。
因为痛苦的成长、塑造于我而言无异于揠苗助长,我喜欢在自己的世界里慢慢的开出一朵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