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与爱

      一直以来,我都默默地在寻找强大的安全感,安全地保护自己,小心地呵护自己。用冰冷巨大的壳罩住自己遍体鳞伤的身体,在壳里默默地舔舐伤口,或者抱紧自己,给冰冷的心一些温度。

      这样,我就不再受到什么伤害,像以前那样莫名的伤口也不会突然鞭挞在我的皮肤上,哪怕冷酷到底也好,也比满身伤痕来得舒服。

      别人都觉得我太冷,太木,不会交际,老实说,我心底里觉得并不需要这些浮夸的社交活动,内心的清净比什么都让我自在。


      可是,当我再次回头审视我的家庭,我的父母,潜在内心深处的那股痛,还是冒出来伤到了我。它告诉我,我是逃避不了它的,它会一直跟着我,也许一辈子都是。

   

      我也开始反思自己:我内心里一直想要的强大和安全,是不是我这一生所求,或者说它们能不能让我获得真正想要的快乐。可能是年龄不大,我现在的想法在以后的日子里很可能会被新的思维取代。以后的路还会发生很多的事情,穿插各种人,让我在这社会上摇摆。

      我渐渐理清楚:原生家庭带给我的痛,让我极其缺乏安全感,缺乏关爱,缺少与他人的沟通,后天的弥补也无法填补父母没有给过我的温暖——这种温暖对于孩子而言,无法替代,这会造成精神缺失,影响可能渗透一生。这也解释了我为什么不能把社交聚会作为习惯,不是生活习惯,更无法成为思维习惯。我变得拒绝新鲜事物,在自己的天地里徜徉自由。可人是群体动物,我越长大,越能感到巨大的孤独感,有些顾影自怜在里面,更多的是孤寂和冷漠。在我内心已经独立强大的情况下,我还想要得到别人的理解,想要被需要的感觉,想要能有倾诉心情的人,想要可以依靠的人——这些对象最好是特殊意义的人而不是随意的过客,才能让我的安全感不被破坏。

   

      所以渐渐的,我开始喜欢温柔体贴的人群,能够共情的人群,或者能有共鸣的朋友,能一定程度上理解我的朋友,让我感到我被需要而且认可肯定我对他们的存在意义。我也越来越感性敏感,能看懂以前不懂的艺术作品,能感受到电影里人物间的细腻感情,深深地共情到他们的爱恨离愁;能看懂绘画作品里细腻的手法,读懂些画家内心想表达的情愫,他们的纠结内心;能享受美妙音乐的曼妙,感受到钢琴的轻盈,小提琴的细腻,交响乐的渗透力,美声划过心尖的抚摸。

     

      所以,在这种程度上,我应该感激我的原生家庭,如果没有那些深深的痛,我也无法领悟到这些美好,也无法做到真实的自己,发掘这么值得珍惜的自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寻找 记得上学期上心理课时,老师让我们每个人给...
    迷否阅读 411评论 0 1
  • 敬往事一杯酒 再累也不回头 祝你前程似锦 也愿我可以更好的去爱别人
    十年后请叫我刘大编辑阅读 179评论 0 5
  • 巨人 不管大地上的事情 你怕我醒着 又怕我睡去 你满天月一颗星 你怕我离开 又怕我驻足 你铲尘复苏万物 脐带重叠坟...
    孙自然阅读 16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