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光荏苒,光阴似箭,转眼间,外孙女格格马上4周岁了,人生过半学会看淡,60后的我,说生命过半毫无悬念,有过理想、作过美梦,经历过贫穷、尝试过磨难, 在科技发展的今天,聊微信、上抖音,玩头条,可谓是紧跟时代潮流,享受着快乐幸福的生活。
二、时刻萦绕在心头的,仍然是童年时代的记忆。虽然在那个年代,生活还不是很富裕,娱乐文化生活更显匮乏,但是那段纯真的童年,仍然是一生当中挥之不去的美好回忆。
三、童年时代早已远远的离去了,唯有难忘的回忆留在脑边,回忆起童年的那些种种,小时候的玩伴、老师的教诲、父母的音容笑貌、工友们的友谊,创业的艰难…那些漂泊的记忆,带着远逝的昨天,追风流浪,依旧颠沛流离,千帆过境的往事一幕又一幕,可谓阅尽岁月沧桑。
四、那就是个,简单、质朴和纯真的童年。那个时候刚从60年的3年自然灾害过来,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还不知什么叫手机,有事就写信或发电报,家中也没有电视机,还经常停电,不过这并不影响娱乐生活,放学之后作业也不多,吃完饭就是出去和小伙伴们去玩耍。
五、当时玩的大多是自制的简易玩具,其中滚铁环是我的最爱,一群人比谁滚得远。跳绳子和皮筋是女孩子最爱的游戏之一,边跳嘴里还要念着着话。抽陀螺,我们沧州叫“菱嘎”这两个字也不知是不是这样写,看谁转的久,尤其冬天在冰冻的河面上玩,虽然冷风嗖嗖,但身上和脸上都是汗水。
六、洋火枪和弹弓,这两个都属于比较刺激的玩具了,上树玩打鸟下树玩打架,这两种玩具家长都管的比较严,都是偷偷的找大一点玩伴制作好,藏起来玩。
七、小人书的记忆让我们这代人感到生命的充实与安静,那个时候的小人书,大多是黑白色,仅有封面是彩色的。一张薄纸,一幅简图,几行小字,武松、孙悟空等典故都是从这些连环画里得来的,难忘的小人书,不仅是文化启蒙,里面还住着我们的整个童年。
八、到了炎热的夏天,无论是男孩子或者是女孩子,都会跳到河里面打水仗,或者是玩游戏,尤其我们这里紧挨着大运河,我们男孩子们经常会偷偷的跑到大运河里游泳,因为运河水深,家长和老师都是严厉管制,记得上课前,老师都会在我们胳膊上用手指头画印,如果去河里洗澡了,皮肤上用指甲画一下,就会出现一道白印,特别明显,因为这事没少挨罚。
九、冬天到来的时候,最爱玩的就是捉迷藏了。划定好区域,任何人都不允许犯规,当游戏开始的时候,无论是床底下、麦杆剁里,或者是树上都能找到人,经常是屋里、院子里被翻腾得一团糟,挨训是经常的,但第二天又开始玩的的时候,就把挨训的事忘恼勺后头了。
十、在童年时代,各类物资供应全靠票据才能买到,提起“粮证”和“粮票”现在许多年轻人或许很陌生。但对于我们那个年代的人来说,却是一份永久的纪念,比如称一斤红糖、半斤面粉都需要凭票购买,买煤、买自行车等都要凭票或证购买,没有票和证,就是有钱也买不到。
十一、要想穿新衣服,要用布票购买布匹,自己家里有缝纫机,都是妈妈自己给做,因为当时家家都兄弟姐妹多,生活条件又不好,所以每个孩子的衣服非常少,而且都是哥哥姐姐穿完了之后,留给弟弟妹妹们穿。只有等到过年了才能有一身粗布的新衣服。
十二、一件衣服穿的实在没法缝补了,妈妈还会用这些旧衣服纳鞋底儿做布鞋。用面粉熬浆糊,把旧衣服上取出的布片一层一层的粘到一起,晾干了后用鞋样子比着剪好,然后用锥子扎眼,缝遍鞋底,真真正的手工千层底布鞋,妈妈做的布鞋穿着好舒服,一双布鞋,也能让几个孩子都穿过来一遍儿,直到脚趾头露出来了,才会最终被扔掉卖破烂。
十三、那个时候没有超市,没有现在这么零食吃,偶尔会有崩爆米花的人来到了村子里面,有时候妈妈会拿出点玉米粒,包点糖精,去加工爆米花,当玉米在黑色的铁炉子里摇啊摇的时候,就馋的早已经迫不及待了,早就把装爆米花的蛇皮袋准备好了,等爆米花的人踩上一脚,砰的一声,爆米花就已经装满了整个蛇皮袋。当把香甜美味的爆米花塞到自己的嘴里后,那个感觉,没法用语言来表达,实在是美极了。
十四、逢年过节的时候,包饺子还要白面和玉米面掺合在一起,还会能有一身新衣服穿,虽然是布的,但是非常喜欢,穿上新衣服,在吃上一顿肉馅的饺子,感觉太幸福了,所以那个时候天天攀过年。
十五、说起上学的时候也是很苦的,当时教育水平比较落后,教室也是非常简陋的。黑板是用水泥抹的,然后涂上黑墨汁,就成为了一块黑板。讲台也是用泥土和砖垒成的,上课用的书桌,两头是砖剁,然后用长条木板放上面,学校不提供板凳,要自己从家里带着小木头板凳去上学,书包是用毛巾缝上边穿颗绳子,铅笔盒是用医院成针剂的纸盒,把里面掏空,写字的本子,都是买的纸,自己裁成本子大小,妈妈用针线给缝上,有时候买的是黑纸不平整,写字时挡笔头,非常不好写。
十六、因为那个时候经常停电,越是吃完饭写作业的时候越停电,因此只能依靠煤油灯照明。就是来了电,也是很黑暗,为了省电,用的是15瓦的灯泡,用柴禾烧火做饭把灯泡都熏的漆黑,晚上写作业时灯光很暗,眼睛非常吃力,现在的近视眼,应该就是在当时的那种环境下造成的。
十七、最高兴的事,还是村里来放电影的时候,那时候没有什么文化活动,看场电影是最享受的了,不用花钱就能看电影,最喜欢看战斗片,虽然《英雄儿女》《铁道游击队》《小兵张嘎》《闪闪的红星》这些经典的电影,看过无数次了,但是每次来演电影,还是百看不厌。
十八、那个时候房子少,兄弟姐妹多,也没有独立的房间,也没有多余的床铺,兄弟几个躺在一起张床上睡,睡觉前缠着爸爸给讲故事,因为我的爸爸是老革命,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经常给我们讲他在部队上行军打仗的故事,在过去的战争年代,充满了传奇色彩的父亲,曾参加过解放石家庄,上甘岭等著名战役,多次荣立战功,在朝鲜回来后被部队评选为英雄模范代表,在北京接受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接见,经历过枪林弹雨的父亲,说起往事脸上满是幸福的笑容,说:活着的,都是命大的,要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十九、如今父母都不在了,自己也到了知天命的年纪,工作以外很喜欢跟外孙女格格玩,除了每天接送幼儿园,还喜欢给她录制视频,发头条,玩快手、刷抖音,开始享受美好的天伦之乐。偶尔想想自己的童年,面对那段流逝的岁月,心中也不免泛起阵阵涟漪。